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工具材料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论工具材料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夏长先

内容提要:书法进入展览的时代,成了眼球经济,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众多书家研究它,丰富它,似乎成了他们书法创作的字外功。本文试图从历史上进行探讨,从当代当代展览进行观察,以引起人们“形式至上”的反思。

关键词:工具  材料   书法创作   形式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这句话道出了“事”与“器”的关系,虽不是书法专论,却对书法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指出了工具材料在书法创作中的巨大作用,在当今书坛越来越追求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工具材料对书法创作、作品审美效果影响越来越大。

笔墨纸砚是书法创作的工具材料,点线是是构成书法作品内容的基本要素。点画、线条的优劣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汉字点画的质感不仅决定于作者书写技法的长期磨练,而且取决于工具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在商品大潮下,生活的快节奏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忽视了对传统技法的磨练,而重视工具材料在书法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形象了。

利用工具材料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不包括求新、求奇、杂耍一类),这种有意思的尝试和运用并非现在才出现,它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古人在书法创作时对工具材料的选择不是有意识的挑选,而是受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及个人喜好所决定的,既有主动性,也有被动性。甚至有些作品的形式、色彩是当时作者所不希望得到的,而年代的久远、人为的损坏等现象又使某些作品成为后人效仿的形式追求。如颜色的变黄,经灾害造成的残损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使古代的作品更加可爱,其气韵、风格更加具有鲜明的个性。

关于笔的使用,清代书论家戈守智云:“或云,善书不择笔;或云,欧虞不择笔,余未之信也……抑且古人用笔,各有不同,如萧何用秃笔,子云胎发笔,欧阳通狸心兔盖象牙笔,王羲之鼠须笔,白乐天鸡距鹿毛笔,怀素枣心笔,王著散卓笔,蔡君谟栗尾鼠须笔,苏东坡鸡毛笔。诸贤尚好如此,岂得不择业?”在这段话中,戈守智总结了古代书家对笔的选择与使用,否认了“善书不择笔”的说法。其实,每一位书法爱好者都知道:笔的总类很多,笔性也各异。就笔锋的长度来说,可以分为长锋、中锋、短锋;就制造材料来说,有狼毫、羊毫、兼毫等等;就笔毫的软硬程度来说,有软毫、硬毫。长锋含墨量大,短锋含墨少;硬毫弹性大,软毫弹性小。写行草用长锋羊毫,写小楷用短锋硬毫。然而,具体到实际书法创作时,每位作者都应多尝试,多比较,熟悉笔性,选择合适的笔进行创作,在公共场合和笔会时,最好自己带笔,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将“笔法”这一概念进行深化和拓展的话,笔法不仅仅包括执笔、运笔,还应包括选笔这一内容。

纸是承接书法作品内容的载体。“纸法”这一概念至今也未见有人提出,然它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谓“纸法”,我认为即研究如何用纸、用什么纸的一种方法。纸法的内容还应包括纸性、纸色和纸型等。同样的用笔,同样的墨色写到不同的纸上,线条所表现出来的质感就不相同。绫、绢等丝织品作为作为古代书家的用“纸”,由于其质地、纹理不同,其对墨色的吸附能力也不尽相同。硬毫、浓墨在绫绢上表现出来的效果是点画精到、一点如漆。丝织品长时间存放难免变黄,而颜色的变化恰恰又给作品增加了古雅之气,这是古代书家所不希望看见的,但却成为当今书家所梦寐以求的形式。茧纸、麻纸相对来说纹理较粗,作者在这种纸上创作,不经意地就会出现枯笔、飞白之类特殊的墨法。宣纸作为书法创作的最佳用纸,其种类也较多。它不仅有棉料、皮料之分。纸的厚薄、生熟、色彩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用笔、墨色乃至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气韵。“五届中青展”中的“广西现象”虽有制作掩盖笔法之虞,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广西小将的高明之处:他们正在实践着“纸法”在书法创作中的巨大意义。纸色与纸式在当代书法大展中尤为作者所青睐。可以这么说,在当代展赛中,纯白色的纸可谓少得可怜,因为它们太不吸引眼球了。就纸的颜色来看: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洒金、洒银、描金、泥银……眼花缭乱。就纸的纹饰来看:瓦当、云纹、水纹、笺本……无所不有;八尺、丈二、折扇、团扇……五花八门。不知是书法选择了纸,还是纸决定了书法?今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作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纸法”的实践中去。既然我们能够继承和丰富书法创作的墨法,那我们同样也能接受“纸法”在书法创作中的影响及其表现的艺术魅力。

唐代以前,书家用墨大多是“一点如漆”之类的仲将墨,少有墨色变化。唐宋时期,墨色稍有变化,也不外乎浓、枯二色。明清之际,书家以画理入书,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墨法。墨色不仅有枯、燥,还有了淡、润,水在调节墨色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某些方面说,水也是书法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浓墨写出来的点画沉实厚重,淡墨写出来的点画轻盈灵动,而干枯之墨又能表现出线条的迟涩和结字的峻险……在墨法的继承和发展上,明清首推王铎和刘墉,当代则以“草圣”林散之为最。刘墉在用墨上属继承性的,融“浓厚”于一体,显得雍容华贵;王铎的“涨墨”法是破坏性的;故意使用,故意破坏,而又调节了章法。林散之在用墨上是开拓性的,他一抛古人陈法,以水破墨,表面上看来好像淡化了墨的质感,实际上则别有用心,增加了作品的韵味,融入了禅机。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摹本较多,然以冯承素“神龙本”为最精。透过此帖,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毫芒转折,纤微备尽”的用笔,还可以看到“字法秀逸,墨彩艳发”的神采,这种“不激不厉”的风格不仅来自于王羲之高超的笔墨技巧,与其使用的鼠须笔、蚕茧纸也有较大的关系。鼠须笔毫短而硬,而硬毫的长处在于能把用笔的精微处体现出来。蚕茧纸相对于宣纸来说,着墨能力较差,而浓墨经过时,墨色既能入纸三分,又能离纸一寸,给人一种薄如蝉翼的轻盈感,这对形成作品气韵有衬托作用。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了悼念在“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亡侄而写的一篇祭文,作者以白麻纸为之。麻纸的纹理、用笔的快捷,使通篇作品干渴之笔较多,这样,把颜真卿悲痛欲绝、撕心裂肺心境表现了出来。

古人在书写工具及材料的选择使用上远不及现代人,那是迫不得已的,更缺乏自觉意识,但他们写出来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洗礼所留下来的片言只字则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楷模。这种楷模不仅包括技法方面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技法以外的东西——那就是研究笔墨纸砚、乃至桌案等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善画者不择纸
楷书学习指南(连载):学书的步骤和方法——有关的工具、材料
笔记 | 善书者不择笔,这句话对吗?
如何让书法创作更上一层?墨法的运用十分关键!
大幅梅花创作——枝干的构图
(37)浅谈“用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