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样是实行分封制?为什么项羽就玩崩了,刘邦却建立强大的汉朝?

这个世界就是有这样一种人,平时你看着他似乎永远是一种油腔滑调的样子,没什么正形,也没有独到的本事,很猥琐、很油腻、很胆小,但是就是这样毫不起眼的人却最后干成了大事情。刘邦就是这样的人!

在荡气回肠的楚汉争霸过程中,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项羽都比刘邦更招人喜欢,更有英雄气,但是为什么最后胜利的偏偏是刘邦呢?难道是因为历史真的愿意让后世的人们看到太完美的故事吗?其实,历史的发展是有必然的逻辑的,个人的成功必须要顺应这种大环境才能顺理成章。

譬如,项羽在制霸天下的时候,自封为“西楚霸王”,对各路诸侯实行分封制,最后却被刘邦联合各路诸侯将他逼得无路可走,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可是,刘邦在取得垓下之战的最后胜利之后,建立了大汉王朝,也依然保留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七个异姓王,还加封了很多刘姓王,这其实也是一种分封制,至少可以说是半分封制吧!但为何刘邦不但没有被推翻,反而逐渐使得大汉王朝向中央一统靠拢了呢?

这就需要我们从刘邦这个人行事逻辑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了。刘邦这个人虽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这个人骨子是真的“精”,他精到在人生每一次岔路口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且刘邦不光精明,还运气好,刘邦也会经常犯错,小错误固然无伤大雅,但每次犯下大错误的关键时刻,都有人帮他拨乱反正,进咸阳、鸿门宴、彭城之战、守荥阳、封齐王、定都城,这一连串的关键节点中,刘邦哪一次不得犯一下仔细回顾一下,刘邦犯的错误还真不少,也真不小。但是都被人给及时救回来了。

有句老话叫做:久病成良医。刘邦正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之中,认真摸索、不断总结,才慢慢成为了最后那个驾轻就熟的优秀政治家的。这个人虽然读书不多,文化不高,但是一辈子都在认真揣摩着“人性”那点事,等到他打败这一生之中最强劲的对手项羽之后,刘邦的政治哲学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可以说,他当皇帝的八年才是他在历史舞台上最精彩的演出。

他不像张良那样,生来就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但是他愿意不断地改造自我,认清自我,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所以刘邦才会给后世人留下一个千古之谜——为什么英雄盖世的项羽推翻秦朝之后马上就被诸侯们给推翻了,而刘邦推翻了项羽却建立了400多年国祚的大汉王朝?

其实,分封制和集权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中间有壁垒,有阻隔之河,有关卡障碍,并不是互相流通的,更不是双向自由转换的。

项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觉得自己是不可阻挡的霸王,有关就冲关、有河就渡河、有壁便破壁,这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信心固然可嘉,但是成功有时候并不只是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便能达成的。而刘邦十分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起兵反秦之后的所有失败、挫折、尊严、坚韧,都告诉他,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得摸着石头过河,咱不是孙悟空,一个跟斗翻不了十万八千里。

刘邦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命在啥都在,命不在跑得再快也没有意义!这种思维模式十分朴素,按照我们当下的话来说,就是很接地气。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不那么光鲜亮丽,但是它是真管用。

有的朋友会说,人生在世,不就是图个痛快淋漓吗?要是啥时候都夹着尾巴做人,那即使最后功成名就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再说,这世间,时时刻刻都把自己装得跟个没爹的孩子一样,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大多数人不都是得意忘形的吗?我就不相信刘邦就一直冷静、理智得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

没错,刘邦确实也是一个比较嘚瑟的人。比如第一次打下荥阳的时候,便要屠城;比如,第一次冲进咸阳的时候,便跑到皇宫后院左拥右抱去了;比如,彭城之战后刚刚转危为安时,便垂涎起戚夫人的美色来了……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尤其是在打败项羽之后,刘邦更是觉得不可一世了,那种感觉实在太爽了,这些年一直被你项羽压着打、追着打,终于把你干翻了,这种干掉最大BOSS的快感,相信所有玩过游戏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但是刘邦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项羽,甚至远不如项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邦是真的有点崇拜项羽。所以高兴归高兴,嘚瑟归嘚瑟,刘邦还是保持了最起码的理性和尊重,他没有按照“政治报复”的传统,对项羽家族进行斩草除根,而是厚葬了项羽,善待了项家的人,赐国姓。这就让当时还实力犹存的其他诸侯感觉他刘邦不是一个无情冷血的人,会不经意降低对他的警惕性。

同时,虽然他内心里十分渴望向偶像(秦始皇)致敬、向偶像靠拢,早日一统天下,做一个俯仰众生的皇帝,但是对于韩信、彭越、英布等有功之臣,他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违背自己初心地封他们为异姓王,让他们得偿所愿地回到各自的封地,做他们志得意满的美梦去了。这样一来,使得那些诸侯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无形之中被刘邦进行了实力分割,并形成战略包围。你燕国的臧荼想要和楚国的韩信勾结造反,你们得费多大的劲?你们得准备多长时间?等你们搭上线了,我早就做好了消灭你其中一个准备了。

有步骤地去做一件大事其实不容易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刘邦十分清楚他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他必须接受“半分封、半郡县”的政治状态。刘邦在封了那么多异姓王之后,又封了那么多刘姓王,并重用曾经的丰沛军功集团,这实际上就是暂时确立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平衡局面,再逐步去打破这种局面,把动乱范围控制在最小的范围。所以,我们再看汉初的历史,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历史主线都是“如何走向真正的大一统”!

说刘邦是真狡猾也好,说他是真稳重也罢,但他这种思路是真对路。在他当上皇帝五个月后,北边的臧荼就开始跳出来了,他率领军队迅速地消灭了这只小地鼠;紧接着,韩信这只最大的地鼠就蹦出来了,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又兵行险着地把韩信这只大地鼠关进了箱子里。

韩信给刘邦带来的恐惧感太强了

在韩信被刑拘后,刘邦终于大舒了一口气,此时他在名义上终于登上了“天下第一”的宝座了。曾经被项羽那只大老虎追得四处逃窜,这些年又被韩信这只恶狼憋得如鲠在喉,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剩下的那几个异姓王对于刘邦的心理压力远没有韩信这么大,但是,刘邦依然飘飘然,而是稳中求胜地按部就班,他并没有收回这些诸侯国,并没有完全继承让他无往不利的秦制(进咸阳时得到宝典)。

秦律是好,就看怎么样用

刘邦心里在摸两块石头,一块是周朝,一块是秦朝,周朝亡了,说明周朝的分封制肯定也不是全对;秦朝也亡了,说明秦朝的郡县制也不全对。项羽推翻了秦朝,短暂地恢复了分封制,结果又在急于统一的路上被分封的诸侯们干翻了,这些前朝前人的历史,让刘邦开动了头脑风暴,他认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这中间的理论误差刘邦肯定是分析不清楚的,但是刘邦觉得,咱不懂没关系,咱们可以试,试着试着不就知道了吗?就好像一道选择题,只有4个答案,要是这道题考了4次,你还一次都没对过,那不是傻吗?

刘邦就像一个赶路人,他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远、有多难,但是他坚信,把每一步都走稳了,就不会掉到山谷里去。刘邦这一辈子的行动指南其实很有意思,你看那他用人,管你是什么猫,只要帮老子捉到耗子,你就是好猫!你看他办事,管它要脸不要脸,只要能让咱们活下去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他这个人就是讲究实效,抓大放小,只要对我最终的大目标有利,其他都可以暂时放一放,等我解决了主要问题,我们再来清算一些小问题。

刘邦,流氓?

他前半辈子一心一意耍流氓,然后被逼造反。刚一造反,带头大哥陈胜吴广又被灭了。他因干不过背叛自己的雍齿想找新的大腿景驹,结果半路上景驹又死,但是,在这一路上他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张良。后来他又积极地抱了项梁的大腿,并对项羽这个大魔王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这点认识救了他很多次);项梁死后,楚怀王又想利用他来分化项羽,稀里糊涂地走上了西进之路,得到了郦食其这样的名嘴和诸多兵将;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刘邦,其实他的传奇人生是要等到张良归队、郦食其张嘴,才算基本走上正轨的。张良无数次地把他拉回到正轨上,郦食其无数次地用他那张利嘴帮他拉赞助!

总之,刘邦在中国历史上的成就大业是最不可思议的,这跟他的生存逻辑是有关系的,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道德、情怀、理论、道理,谁能让他过上好日子,他就可以抱谁的大腿。抱着、抱着,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大腿了。

张良是个好导师

如果,把刘邦比作金庸小说里的一个人物的话,他无疑就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背后有张良这样的“黄蓉”帮他出谋划策,前面有郦食其这样的嘴炮版“洪七公”用降龙十八掌给他开路,还有萧何在咸阳皇宫里给他保存的“九阴真经”……曾经的傻大个终于变成了武林高手,但是他依然打不过如同欧阳锋这样的顶级高手项羽。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会“左右互搏”的韩信和“一阳指”的彭越来帮他。

所以,当历史和命运选择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这就是所谓的福缘深厚,强求不来,只能相信这是命中注定。

很多人读历史的时候,都会不屑一顾地说,刘邦就是一个臭流氓!这种看法其实是过于幼稚和肤浅的!当我们认为别人就是一个小丑的时候,但这个小丑却依然在舞台上笑得那么灿烂,我们一定要认真去思考这背后的为什么。有些人五音不全,但并不妨碍他和顶级天后同台献唱呀!有人手无缚鸡之力,但并不妨碍他在电影力把众多功夫巨星一一挑落呀!当一件事情,在我们看来,那是赖以安身立命的职业时,别人却只是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娱乐,难道该反思的不应该是我们自己吗?

项羽喜欢单挑的英雄主义

刘邦为什么会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越走越宽?首先,人家是真不较真,也并不是他什么都看得淡,而是他知道自己的状态,不该较真的时候憋着火气也要装出豁达来!谁的话对,我刘邦就听谁的;谁的话能让我刘邦变强,我就按谁的意思办事。我刘邦就是有着这么“朴素的信仰”。

还记得,张良一生给刘邦提了唯一一个错误的建议吗?就是要刘邦在汉中把自己练得兵强马壮再出去争天下!结果韩信一顿劝:“刘大爷,您得对自己有信心啦!你心有多大,就得把自己舞台看成多大,不要怂,你现在就是最靓的仔,只要你敢打出去,项羽怎么可能是你的对手?最后的胜利肯定是属于你的!现在咱们就得打出去,否则,老虎长大了就更不好打了!”结果,刘邦还真打出去了!

如果换成一般人,有这种勇气吗?老子一辈子被老虎追着咬,才缓一口气,你就叫我去摸老虎屁股?一边是人生导师张良中规中矩的建议,一边是新晋爱将韩信的突发奇想,刘邦在经过形势分析之后,觉得韩信说得有道理,咱实力不够,就得浑水摸鱼,就得出其不意,所以就毫不犹豫地风风风火火闯九州去了。这就是魄力!

彭城之战形势图

结果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教育怎么做人了。张良又给他建议:“不要慌,您自己死扛着,拉拢彭越给你打游击,怂恿韩信出勾拳。这项羽也不是铁打的,蚁多咬死象,迟早会放倒他!"刘邦又听了。这就是明智!

但是荥阳拉锯战打了几年,刘邦发现自己根本打不赢科班出身的项羽,郦食其又建议他分封诸侯来群殴项羽,刘邦脑袋一热,又要答应了。又是张良及时制止他:“这是职业赛,那些“乱民”只会给你添乱,他们只会要求你发红包,凑热闹,不会帮你出力。”刘邦又听了。这就是冷静!

直到张良提出“灭楚三英”的格局被刘邦接受后,刘邦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也才真正看到了成功的希望,随后顺利登上了人生巅峰。

但是,联合打倒了老地主之后,怎样来当这个新地主刘邦也并没有经验。心里没有谱,刘邦又“故技重施”,他摸了摸秦朝、项羽那块石头,觉得一步到位完全实行“大一统”肯定是不行的。可是,你要刘邦开倒车回到周朝的时代,刘邦也是打心里不愿意的,老子杀猪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吃肉吗?把肉全部分出去肯定不行!

咋办?折中地试呗!先给那些要是吃不到肉就会闹事的人分肉,然后把肉更多地分到“自己人”手里。等自己人都吃饱了,有力气了,再让那些分到肉的人吞出来不就行了。

这种逻辑在我们现在来看,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分步走”的逻辑。但是在当时的文化状态下,却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得到的,比如陈胜吴广的起义不就是死在这上面吗?刘邦这辈子,由于没啥文化,从来不异想天开,从不搞顶层设计,只看眼前运转状况。行就干,不行就试!这种实用主义的理念配上一个极其高明的参谋,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刘邦封的异姓王

我们常说“汉承秦制”,但是刘邦的汉制,其实是以“秦制”为参考,一步一步试出来的。从“半分封”到“白马之盟”,再到刘邦死后的汉朝打压军功集团、削藩,再到汉武帝时期的全力抗击匈奴,这一切都是刘邦试出来的基调——咱老刘家的人一代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实在不行,就两代,反正得捉摸着来。

刘邦这种在政治上从0到1的开创性是极为难得的。很多东西,就是最难的就是捅破最后那层窗户纸,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很多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物,在它们没有被创造出来,那都是谜之存在。在刘邦之前,压根没有想着要混合着玩,一手软的,一手硬的。

同样的道理,我为什么在很多场合都说秦始皇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就是因为他才是中国政治制度那个从0到1的人,人家发明的政治制度,被沿用了2000多年,那是真的不容易,比打几个漂亮仗难度系数大多了。

幸运的背后离不开努力的总结

刘邦就是靠着秦朝给他留下的宝典,一步一步地实践、验证,即使遇过天灾、遇过逃荒、遇过大魔王,但依然井然有序地运转,最后成功登顶。可以说刘邦的成功其实归根到底是秦朝那套制度的成功。但是,刘邦在成功之后,能够果断和理智地去怀疑它,重新验证它,光凭这一点,就超过一般人很多很多了。

人,最容易和最难的都是自我怀疑,最容易是失败的时候,最难是成功的时候。你跟一个钢铁富豪说,钢铁行业是夕阳产业,看他不怼得你哑口无言?你跟一个已经家大业大的集团公司老总说,你的公司管理模式有问题,人家估计回头就是一句:“你是哪颗葱?”但你如果跟在这些行业之中失败过的人说这些,估计很大程度上能引起共鸣。

有很多事情,我们自己搞不清楚,没有经验,就不能盲目地根据别人的成功去判断,不能认为别人可以干成的事情,自己也一定可以干成。我们一定要清楚,别人的成功放在自己身上,很多时候就是风险。就像秦律让秦朝强盛一时,但并一定适合楚汉相争时期的项羽,也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刚刚建国的刘邦。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刘邦这一点做得真的很好。

刘邦对很多事情都心知肚明

秦朝灭亡了,项羽也败亡了,说明一个人吃独食是行不通的。但是在秦国没有灭亡之前,吃独食的样子又实在太帅了,怎么办?一步一步地试呗。关键是试的过程中不能让自己被水淹了,咱要先摸到石头,什么才是安全的石头?自己人呗!所以,刘邦在分封那么多异姓王的同时,也封了那么多刘姓王。

而且,为了不让河水来得太迅猛,刘邦每收拾一个异姓王,都没有把封出去的土地扒到自己碗里,而是将他分封给了更亲近的人:最远的燕地给了见过世面的光屁股兄弟卢绾,韩信的楚地被一分为二,封给了他的堂兄刘贾和弟弟刘交,后来还封了私生子刘肥当齐王。

这种十分注意吃相的做法,使得刘邦永远难以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咱就是一步一步来,反正肉就在锅里,它跑不了,只要坐在桌子边上最后是我自己或者我能容许的人,这就足够了。

最后,我们也不能站在上帝视角的角度说,刘邦这种做法就一定是实现大一统的必经步骤。因为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同样也是偶然的。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去验证某一个不存在的假设。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说,刘邦在他的处境和能力范围内,确实做了一个最好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远方,就是要看清脚下,结合前人的教训和经验,趋利避害地往前走。没有船,没有桥,自己还不会游泳,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我曾经说过,历史的结果都是偶然的,历史的逻辑才有必然的。历史,可以解读,但却无法复制。

任何历史的过程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刘邦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总结和调整,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为什么说,刘邦人生最后8年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精神,才是他这一辈子的精华所在?因为通过他最后阶段的实践精神,足以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给我们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软禁”韩信之后,刘邦的政治智慧开始逐步闪闪发光。平定臧荼、逮捕韩信,这只是刘邦要趟过“中央集权制”这一条河的开始,后面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如逼反韩王信、处理彭越等等,无不深刻地向我们展示:刘邦是流氓吗?真是!但是刘邦这个流氓是真的有大智慧的流氓,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尊敬的流氓。

只要我们真正学会了刘邦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精神,我们一定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人,不终究不要过于相信自己那些凭空想象去判断世界,不要觉得生活就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否则,要么自欺欺人地过一辈子,要么会被现实啪啪地打脸!脚踏实地地保证自己每一步都踩在稳稳当当的地方,往往是我们走得更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帮乡野村夫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
刘邦诛杀功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最后博弈
中国通史52—刘邦论功,洛阳封侯
从“审时度势,巧施分封”入手,浅析汉初分封制的推行
韩信之死,只因他做错了一件事,犯了为人处世的大忌
刘邦建立汉朝,为何采用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22年后才知刘邦高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