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文诞生于3500年前的殷商礼祭

转载自~炎黄子孙在线

中华是尚文之国,礼仪之邦,自古尚文重礼。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段古文翻译成白话——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故而,孔子编撰的《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一直被历代尊崇。

(藏于旅顺博物馆)

祭祀是儒家礼仪的主要部分,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征战)”。古代,祭祀对象分天神、地只、人鬼,而且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规定,天神、地只由帝王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祖先和灶神,并演化出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许多祭祖日。这就是我国自古延传下来的礼祭文化。

中华礼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甲骨文就诞生于商殷时代的礼祭。甲骨文指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它之所以能够存世并被发现,就是因为商殷时期的大规模祭祀活动。

我们如何来解读“礼”呢?

“豊”是“禮”的本字。豊,按照甲骨文造型,是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在上方,下面是有脚架的鼓,意思是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示”(祭祀)另造“禮”。篆文“禮”承续金文字形,后世简化为“礼”。《说文解字》释: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祭”又作何解呢?

祭,甲骨文是“夕”(滴血的肉块)加“又”(抓),表示手持鲜肉,它的造字本义:用生肉敬供神明祖宗。有的甲骨文还加“示”,以突出向神祈祷的主题。金文祭将甲骨文的“夕”多写一笔,并作结构调整。篆文祭承续金文字形。

由甲骨文造像可知,“礼”与“祭”的渊源都是祭祀。祭诞生于远古,盛于夏商周三代;礼形成于夏商,至周公完善,由孔子规范,最终成为中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祭文化源远流长,公元前110年,汉武大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礼祭文化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影响更为深远: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即派员祭祀黄帝陵;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2015年清明,举国公祭黄帝。

礼祭也是维系故土乡愁、家族亲情的精神纽带,后世《弟子规》亦有教诲:“丧尽礼,祭尽诚。”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聚拢中华精髓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瑰宝”。

聚拢中华精髓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瑰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乙就是傅說(图)
汉字趣闻之三十五:与酒器有关的字
「仁」字與漢朝文化大变革
新春论“酒”(8):酒的魅力与酒文化巡礼
《新说文解字》——彝
蒸蒸日上,登峰造极。甲骨文字典说字——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