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百题》(89) 易律夫撰
userphoto

2022.09.09 湖南

关注

 

     我们说的《周易》,就字面上解释是周代的易书。宋朱熹《周易本义》卷一云周,代名也;易,书名也。这意思是很明确的,即《周易》是周代的卜筮书(其实是汉辑)。但是周朝的易书只是周朝的易书,是不能代替其它朝代的。因为《易》还有夏朝、商朝的《易》,将来还有新的朝代、新的《易》书。易、《易经》有它的历史链条,

上古《易历了混沌无极(太极)、盘古二仪、太一氏开图挺纪、伏羲氏八卦、黄帝推策、尧帝羲和晷日、舜帝殛鲧、有易氏潜行,夏社祀、商龟卜、周策筮、汉谶纬等过程,是不能以某一个朝代冠称的;又比如古政典《尚书》,《尚书》亦称《书经》,用《尚书》以示之,或表示与古中山国王所辑,但并不准确。而《尚书》文本最后是《费誓》《秦誓》,表示在此有个阶段,但也不能称《秦书》或《费书》。推之《易经》亦然。另外,汉郑玄认为《周易》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包也(见《易注》《诗谱》),是错误的。企图以周密、无限反复循环的意思来取代《易》或《易经》。南宋叶适《水心别集.进卷.易》也根据《易传》周流六虚来解说《周易》即周流而变易,认为《易》自身不是道,圣人用它推行天下,促进事物之变易并与之变化共终始。也就是说,《周易》之周朝,《周易》不是周朝的易书,很早就有了(甚至早于《易经》)。或者《易经》不缜密,用《周易》可使《易经》周密、周至。既如此,那么为何不把《诗经》称《周诗》呢?若说《周易》早于《易经》的话,那么,字能比一、O,出现得更早吗?我们说的日月为易,是就人与自然界天象变化的最初斗争而言的。日月为易,是指自然界天地日月的变化规律,在这里,人们只有认识它,按客观规律办事,那能推行推动自然规律,并使其周密周至呢?圣人总是人,不是神,有那么大的本事?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杂货。

    那么,字又究当何解?

    从古文字上说,,周密、周到也,《说文解字》云周,至也,是其普遍的意义所在。但也有其它的意义,如最早的字出现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辞中。关于甲骨文、金文中的解释,近人张日舁考证曰: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纵横,像田中所植,田言种植之地,圄则指四周四至,两者所指不同,而取谊则近,故《成周戈》,周字直作田。也就是说,最早的字是指界限分明的农田,田里种满了庄稼。这种田间阡陌纵横的农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种植各种农作物。早期周人活动中心在周原地区,都是属于平原地方。又如《诗经.有杕之杜》生于道周,近人朱骏声云《韩诗》周,右也,则谓借周为右,周右声近,误;因为生于道周之前尚有生于道左,是从意义上说的,而不是音声问题。故此字正确的《注》为曲也,是曲折的意思,喻指周地岐山之多山而道路歧曲。虽然字多为周密、周至、周旋、循环的意义,但曲折、曲解其意的意义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周易》有曲解《易经》本义的因素存在,况且音同,谐音不祥,当有《易经》终止、不准谈《易经》的意思存在。而,是补救的意思,作为圣人之言《易经》,还要补全?口气未免太大了的。另外,《字汇补》,与联起来,意思再明确不过了。所以,从文辞角度,周易对《易经》有百害而无处。

     据文献称,《周易》之名最先出自《左传》。如《左传.庄公22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非引原文),《左传.襄公9年》是于《周易》曰,《左传.昭公7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左传.昭公29年》《周易》有之,《左传.宣公12年》《周易》有之,而同时代的《国语》也有些卜筮记录。只是《左传》有伪撰的嫌疑,因为按《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则左丘明与孔子同时(甚至稍前),何来解释后人孔子的作品?而左丘明是个瞎子,焉能为煌煌十数万字巨著?故汉以前出现的《周易》当是汉儒所为,具体的年代是西汉初所谓的尊经设五经博士时期,尤其是王莽新朝改制,假复古以真乱典经。况且与《左传》并列为三传的《公羊》《谷梁》二传,今学者有足够的汉儒伪撰证据,故《左传》难以作为《周易》之凭据。即使《左传》非伪,但此《周易》是卜筮书,非《易经》,则是没有问题的。卜筮《周易》最多不过是把商卜与周筮进行了掺和,所用之卦形式,也表示其本身不是《易》或《易经》。《周易》作为卜筮书,西汉末刘歆的中国最早的书目著作《七略》是作了明确的标注的。在《七略》里,卜筮书《周易》38卷(已佚),与《易经》上下二篇(为衍文)是完全不同的。《汉书。艺文志》也明确区分了《易经》与《周易》。退一步说,《周易》是从卜筮占卦方面去发展古《易经》的,而这与古《易经》给予人们的排列组合科学理论思想相悖背,总的方向是错误的,反科学的。况且,刘向刘歆(尤其是后者)是为王莽新朝服务的,刘歆为自己升官发财(官至光禄大夫),故弄出蓍龟38卷本《周易》,可能还有《山海经》《周礼》书里的三易说即《连山》《归藏》《周易》。从客观上为近300年后的魏御用文人王弼(司马氏执政),谬用《周易》冒充《易经》、著《周易注》《周易略例》,提供了先声条件,致使后来隋时的周易之名满天飞,唐魏征等撰《隋书.经籍志》首列《周易》名称的达数十。而从唐孔圣后裔孔颖达敕撰《周易正义》始,尤其是宋朱熹的《周易本义》,朝廷以至民间,《易经》之名被《周易》混淆至极了。虽然王弼也好,孔颖达、朱熹也好,书名是《周易》,书内均只称《易》。但是由于经书名不清,没有根本解决《周易》与《易经》书名混淆问题,所论内容自是好不到哪里去。故虽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后来解释者奇谈怪论迭出,未能起到真正的典经作用,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嘛!

《周易》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战国时的《易传》,只不过时断要早一点。《易经》也确有其书,当是今通行本《易经》(又谬名《周易》)的卦名与卦辞,只是卦序要按照自然变化的顺序即六阳爻即乾卦、一阴爻五阳爻即夬卦,以此类推。其爻辞可能是《周易》,只是《易经》的某一种解释推算方法。有伪撰之嫌的《左传》,所称的《周易》,如《左传·昭公5年》云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以示卜楚丘。,可见《周易》用的是卦,《易经》经文应该没有说到爻辞,作为上古的经书,只能是给我们的一个大纲。卦名、卦辞是《易经》的上下经。《周易》是爻辞部分,但矛盾百出,商周之史事人物杂入太多,没有普遍性。《周易》是解释《易经》的,但不能与《易经》混淆之。《易传》也杂入了不少的《易经》原经。同时,《易传》是就《易经》的哲学方面说的,《周易》则是就《易经》的卜筮方面说的,方向是偏了的。

自此,《易经》则被《周易》混淆,被一片浓郁的迷信妖雾笼罩着,悖离了《易经》本身的科学轨道。由于时间久幽,作弄的历史长,学人大家多,即使现代,也难以理清出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从汉以来(或者孔孟),带着政治目的的权力私心,企图以卜筮《周易》代替典经《易经》,进行褫经混典,混淆人们视听的勾当,干着迷信谵妄的勾当,并几乎是古代中国整个社会的总态势。结局自然是可悲的!

                            

                            汉帛《易经》局部图像(百度) 


        (易律夫撰于公元2018317日戊戍正春旬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介绍
李零先生谈《周易》
周易
周易入门
【自语堂编藏】李守力:论《周易》的不传秘本《易象》
宋立林:前孔子时代的“易教”传统发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