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第一节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

五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

              第二节  解读

本篇所讲内容,在古人的眼里,是规律更是是一些常识,在此只是阐明一下。但对我们认识生命,认识人体,帮助却是非常之大。比如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人体好比一台机器,机器要正常工作,各系统要协调配合。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是人体的统管,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温度,使人体处于一个恒温状态,从而达到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气系统由肺脏统管,负责人体的能量供应,肝脏负责腹腔气的运行方向,轻的上升,重的下降,脾是腹腔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的感应器,肾是五脏物质的过滤器。

心恶热,指的就是发动机的在恒温下可以长期工作,温度过高,很容易就发热,烧毁。温度过低,机器不会被损坏。但出力肯定达不到要求。对人体而言,温度高,伤害的是人体的津液。

肺恶寒,外寒很容易使人体体表血液凝固,造成气系统的堵塞,内寒造成人体的气化功能减退,气机不畅,因此寒是造成人体能量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人体的能量系统,当然恶寒。

肝恶风,肝负责腹腔气的运行方向轻的上升,重的下降,被风(内风)一吹,气流紊乱,人体发生病变。

脾恶湿,按现在解剖学,脾的功能应该包含脾脏和胰脏,脾主运化,是通过感受腹腔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然后通过不同的温度、湿度、压力的变化,指挥胰脏分泌不同的胰腺进入肠胃控制肠胃的气化功能,如腹腔气体湿度大,脾就控制肠胃的水分的蒸发,水分留在肠道,就会造成人体的腹泻。如腹腔气体湿度小,脾就控制肠胃的水分大量的蒸发进入腹腔,就会造成胃肠的阳明病。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

肾恶燥,肾的功能主要是过滤肺肃降含有人体五脏所需营养物质的水分,营养物质作为肾精保存并气化,废弃水液输送至膀胱排出体外。没有水源,肾功能就无法发挥,人体的物质供应就受到威胁,肾恶燥的原理在此。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上面所述只是一种思考方法,并不能完全的反映人体功能的全部,古人也是运用了很多很多的类比方法。怎么样认识生命,可以发挥每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只要是遵循客观规律。

人体以五气为基础,其变化规律遵循五行生克规律,本篇是古人对人体的认知,我们只要牢记并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五行五脏
五脏之间的关系——固元术
五行相生相克
【收藏易学】《易经》中的阴阳在人体上的应用
2017年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1)
[转]谁发明了中医(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