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洁

王洁

教育博士,她参加上海市实验学校的课程教学整体改革已经十年。所以,她的年轻中透出一种干练,她主讲的题目是《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
   
她首先引用了于漪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比其他变量重要的多,还有她导师顾泠沅的提高教师的真功夫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教师专业化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专业化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的呼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这一点,从陆璟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出。
   
如是,那么课堂显然是课改的主阵地,对课例的研究显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王洁她们在对120位老师(含特级、高级、一级)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当问到你是怎么学会教书的85%的老师回答说是在公开课中获得成长的。因此,王洁反复强调: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学研究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
     
她举了一个高一物理共振现象的教学探究的案例,非常翔实的说明了如何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校本研修,既让人清楚了校本研究的一般操作模式,又强调了行为跟进和同伴互助的重要性。同时这个案例非常突出了情景创设这个环节,在王洁们看来,关注情景创设是理念迈向实践的第一步,在接受理念看来,知识的获得是由具象---表象----抽象,而表象便是情景创设,因此,王洁认为,情景创设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烘托气氛,更重要的还在于为知识由具象过度到抽象搭建桥梁。
   
校本研修在实践中的运用(操作模式)
1)一个教师小组,邀请一、二位外来研究者,坐在一起学习有关文献、文件,交流分享各自体验,首先形成理念高地,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以往做法的上课计划。
2)按改进的计划上课,同事、研究者看课,课后再坐在一起反省与实际效果的差距,修改上课计划。
3)按修改后的计划再上,再一次看课,接着再讨论,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如此一学期几次,逐步建立行动教育的知识库。
     
王洁以于漪为例来谈理想的教案和现实的学生之间的差别。于漪备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不东张西望,意谓备课时的专注;第二阶段:要东张西望,和别人比教案,别人想到的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反过来,自己想到的别人没有想到,那么自己想到的有没有道理,意谓备课时的反思(我们大多缺这一层的反思);第三阶段,边教边改,在这个班适用的教案到另一个班不一定适用了。
   
事实上以课例为载体来进行研修,从我切身的经验来看,课堂实录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这几年,我先后实录了三张图片上《社戏》”“《雪》教学流程”“《庄子故事两则》教学实录”“关于《不朽的失眠》的教学讨论”“《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放在网上和众多网友切磋讨论,获益匪浅,也曾研究过一些课堂实录如李镇西执教的《冬天》,焦美玲执教的《山中访友》等,这些课例和讨论也曾在《中语通》上发表,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她强调了责任基点和兴趣基点,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兴趣点,这引起了我的同感。任务分解,责任分担是校本研修的基本方法,对一个案例要做透、看透、想透。
她还谈到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途径与要素,谈到了教改实践需要平衡兼顾的智慧,几个关键点是:
●  
摆进自我,对自我经验的省察,对原有行为的挑战
●  
不要满足于旧有认识,关注与课程理念的差距
●  
寻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与成长。
     
最后,王洁引用了佐藤学在他那本著名的《静悄悄的革命》中的一句话结尾:学校是不可能因为一次演讲而改变的。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和前面一些讲座不同的是,王洁的讲座显然是专注于课例载体这一点来深掘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这一点恰恰是普通教师的每天的日常行为,诚如顾泠沅先生所说: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
     
下来后,买了王洁的两本书,一本是《行动教育》,一本是《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很明显,要解读顾泠沅和王洁的研究,行动是一个关键词。
附王洁讲座(部分?供参考)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关于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
                     
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洁
三个阶段的研究: 课堂教学的研究  教师的研究   校本研修
前言:没有老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发展(于漪 上海语文特级) 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的变量比其他的变量都重要得多。
你认为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你最想听的是什么?你思考了吗?
一 老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学习。课例研究: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脑子动起来,希望我们的课堂自主发展。先描述教材结构及叙述。(三十多岁的老师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共振》教材首先列出三个情景事例材料。相当多的录像材料,按教材教。但最后要求学生用本课新知识理解引入材料,一连请了三位同学均不能清晰的理解说明解答。
评课:老师自评不理想,材料太多,太想完成教学目标。情景导入到底是为什么?具象到表象到抽象。(小学初中思维具象到表象一些,高中阶段表象到抽象一些)以一堂课反复研修,讨论不断研修整整一个星期。
现实中生活社会问题怎样转化为与教材学生认知起点相适应的惨烈情景。
如何运用教材呈现情景,一 情景不时唯一,关键在于引导思考。二 课堂中大量情景引入应当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的基本知识。
校本研究目的:一 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二 一边研究,一边工作(行动学习,行动研究的过程),课程发展的背景下,研修,进修,学习经验学习理念的过程。
  强化合作交流 开发差异资源
和作的必要性,华师大教授,比如话筒,三个人能完成描述话筒的特征。
以课为载体,重视非正式的课题研究,个人的行动智慧,关注个人连贯的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备课:首先不东张西望,其次 东张西望,收集材料比较借鉴其他老师的备课。再次,上课后不断修改,理想的教案和现实有巨大的差距。
关注自我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别人的经验,找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关注理念;关注学生的真正获得,寻找理想的教学设计和现实的学生的巨大差距;
合作:理论的学习,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反馈。
校本研究条件:支持环境;专业引领(直接或间接,开放的心态)
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的特点
1
从熟练的经验趋向向反思趋向  教学反思、教学后记,老师的追问是有意识的刻意的。
2
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的教学研究,课堂研究。学科学生该学的,怎样学的,必须做的。高层次的思维和认知活动。
3
从组织活动培老师的研究状态。
教师的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老师的学科知识,一般的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结合,教学法的知识),学习者知识,教育情景的知识等。
优秀的高妙的有效的老师: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对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的知识;本节最容易理解和最难理解的部分知识;本部分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地位和功能,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方式最有效。
4
由关注教材到关注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
第二部分 我们怎么做?
一 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引导学习;同伴互助,差异推动;医学和教学相提结合,运用技术。
以学校教育教学调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调一节课,确定目标,带动核心组研究,讨论形成一般方法,推广。问题解决为中心,其技能和概念是不好落实的。在主导原则下,取得平衡。组织研究小组。
落实到教学细节,活动中体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我们以责任为基点,而西方主要以兴趣为基点,如奥运会体育比赛。现在我们希望能在中间取得一个平衡。挖掘学科本来的价值,及怎样运用。
什么条件下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变式训练充分?以一当十的训练和以十当一的训练方式比较。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对达成所有目标都有效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对对实现所有目标一点用都没有的。如何发展教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适切的方法。
同伴互助很有效,教育理论:解释性的和处方式的理论。
自己的未知区、盲区和隐蔽区打开,相互交流互助。
能力:行为的问题化;群体合作协作的技术和能力;
问题找的好;有支持性的环境;
走进课堂作研究,走出课堂讲故事。行动中学习,行动中思考。
有镜子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观察老师的提问,问题的目的指向(外部的,内部的获得答案或引发学生的思考,怎样回答,引答方式,追问鼓励深入),老师许多时候对自己的行为是浑然不知的。
建议:做为受惠中心;骨干领跑,一群人;大家帮大家;经验分享,责任分担;课例做到精致最好(有主题精致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对平常课,实作性经验,检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研究成为常态;
关注学科知识,学科素养,研究前沿趋势;关注小组的学习,提升整体的实践水平,优质引领,提升整体,个体和群体研修相互促进;关注主体的学习(听,做,把听得做出来,把做出来的东西说出来)
《静悄悄的革命》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选一两本理论
书,精致的读,培养一队人,实践的共同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转载]专题讲座:课例与课例研究
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专访佐藤学:“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课例研讨操作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