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聚焦核心,关注通识与共识

——余党绪《〈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荐读

上海市七宝中学    张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并且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中都包含了这一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足以体现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红楼梦》被纳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需要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让人有种眼花缭乱之感。余党绪老师深刻意识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一味跟风,需要有独立的思考,要让阅读真实发生,让学习真实发生。于是他组织编写了这本《〈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以独创性的视角开发了21个精品课例,聚焦《红楼梦》的具体问题,凸显教学者的整体素养。本书贯串了余党绪老师所倡导的“批判性思维”精神,坚持了思辨的立场,充分体现了其“立足于宏观与总体的把握,聚焦核心;关注通识性与共识性的理解,重在基础”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观。

一、聚焦核心问题

课标中明确指出:“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组织,基于课标要求和中学教学实际,余党绪老师将整本书阅读的要点概括为“读书为本,思辨为要,注重转化”,这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针对像《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人物丰富,情节复杂,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作品,学界对其研究和解读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所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一直萦绕心间。余党绪老师基于自身的阅读经验和研究心得,加之长期积累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指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应该把握核心问题,实现“三个聚焦”,即聚焦大观园、聚焦人物论、聚焦思辨性。“三个聚焦”并非是割裂的独立个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统一整体关系,大观园(活动背景)—人物(小说要素)—思辨性(主题情感)如此形成一幅立体的教学结构图,体现了余党绪老师对《红楼梦》的深刻认识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独到见解。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五个章节,即通读指导、总体梳理、专题研讨、主旨探究、融合运用,这也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三个聚焦”。例如在“总体梳理”这一章节中,5个课例的重点都是放在人物关系与线索情节的梳理上,王振宁老师的课例关注的是贾宝玉的社会关系以及这些社会关系给他带来的影响;蒋红云老师的课例关注的是“宝玉挨打”,通过这个“大关目”,引导学生梳理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理解“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构思艺术;同样是“大关目”,朱华华老师的课例通过对“抄检大观园”“金钏儿之死”事件中不同人物的言行的梳理,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与精神状态,理解她们的悲剧命运;庄宽老师的课例则梳理“手帕”这一物件在人物表现上的不同作用。5个课例从不同角度关注到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重点都在于文本相关信息的关联、归类、比较与整合,体现的正是梳理的学习规律。

余党绪老师在书中强调:“'人物论’的核心是思辨,思辨的核心是达成对人物公正的理解与评价。”“专题研讨”这一章节中共11个课例,都是关于“人物论”的,而且都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香菱、贾政、王夫人等,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又是关注的焦点,共有6个课例,以此来体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张安群老师提供了两个课例,一个分析贾宝玉的“情不情”,抓住了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本质特征;一个阐释“绛珠还泪”的寓意,旨在理解林黛玉的性格与命运。黄梅老师的课例围绕林黛玉的“小性儿”展开,思考人物身上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夏红梅老师与李烜老师的课例都是围绕薛宝钗展开,一个旨在认识薛宝钗形象的复杂性,引出“大旨谈情”的小说主题,一个聚焦“热毒”和“冷香丸”的象征意义,对人物进行深度解读。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张悦老师和吴欣歆老师的课例围绕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比较展开,通过“钗黛之辨”“钗黛之争”“钗黛命运”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熟悉《红楼梦》深度阅读路径:梳理文本,归纳人物比较维度;深入文本,探究人物比较维度;基于文本,借助人物理解主题。这三个环节本质上讲的是“她们是什么样的人”“她们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她们最后怎么样了”,通过对钗黛悲剧命运的探讨,揭示《红楼梦》的深刻主题。该课例以比较的方法聚焦关键问题,借助红学研究的传统思路,旨在引发学生的多维思辨。

二、建构“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型

“五环节”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型是余党绪老师根据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和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学理思考而得,尤其是针对像《红楼梦》这样大部头的长篇巨制,“既难读又难懂,教材的内容又不能不面对,怎么办?只有借助课程与教学的专业介入,用教学引导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进而达成对文本的基本理解”。该书的编著思路按照“五环节”阅读教学展开,即通读指导、总体梳理、专题研讨、主旨探究、融合运用,并在每一个环节中践行思辨读写,从设计意图、教学扫描、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呈现课例的教学主题和设计理念。

通读指导作为第一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产生阅读兴趣,重在强调阅读前的总体规划和方法制定,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的进程管理。余党绪老师认为:“必要的志趣激励、方法指导和进程干预不可缺少。”《红楼梦》篇幅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如果一味强调“整本书”阅读,学生可能存在畏难心理,所以要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当代社会热点引入对《红楼梦》的介绍,采用灵活的手段“化整为零”,让学生持续性阅读。这时,教师需要提供合理的阅读方法,安排学生做好阅读计划,适时地进行一些阅读任务。如都晓梅、李杭媛老师提供的课例(荒唐言与辛酸泪:十二周通读《红楼梦》)中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半个小时(两回),并利用批注、绘图、制表等方式做好阅读笔记,不限字数,自选角度,感悟、发现、阐释、质疑均可。每周安排一节《红楼梦》阅读课,以小组研讨与交流为主,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分享阅读心得与学习体会,并就《红楼梦》阅读中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必要的教学。

总体梳理是对全书的特定信息或整体内容做有效的归纳、整理,可以围绕环境、人物、情节、语言、结构、风格等不同方面进行,需要读者通过检索、对比、分析、归纳、整合等方式完成梳理工作。余党绪老师认为:“总体梳理要求学生全面而详尽地占有信息,这就必须下一番爬梳与鉴别的功夫,这样的梳理其实也暗含了研究的成分。”当然,中学的整本书阅读并非搞学术研究,不需要学生投入太多精力,适可而止即可,所以总体梳理简单来说即是对《红楼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如王振宁老师提供的课例(同气连枝本自荣:贾宝玉社会关系之梳理)中梳理了以贾宝玉为中心的人物关系,教学设计中不仅用思维导图绘制出贾府的家族关系图谱,还梳理了主要人物的情感关系,进而帮助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旨。

专题研讨关注核心或关键问题,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红楼梦》的专题研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表现,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核心素养。因此,聚焦《红楼梦》阅读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可以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余党绪老师认为“人物论”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从学生角度来说,人物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内容,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教学角度来说,人物作为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把握住了人物,也更容易理解小说的主旨。如张安群老师提供的课例(谁人解得宝玉情:宝玉的“情不情”)推荐学生重点阅读第19回、第23回、第30回、第32回、第34回、第35回、第36回、第39回、第44回、第62回理解宝玉之情的独特内涵,并以辩证的视角探究贾宝玉形象的复杂性。

主旨探究是小说阅读的必经之路,也是考查学生信息整合能力、阅读分析能力、情感判断能力的常用方式。《红楼梦》的主旨向来是红学家争论的焦点,也是本书的魅力之处,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来说,对其主旨的探究并非一定要探个究竟,查个水落石出,而是“希望借助主要内容的整合、主题思想的归纳、作家创作意图的推断等总体性任务,引导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的意识与能力”,进而对《红楼梦》的理解可以走向更深处。如谢澹老师提供的课例(花落人忙两不知:青春的毁)通过“最青春”文创选题这一任务,梳理小说中典型的“青春”场面,学习“青春”的内涵,通过填写命运表格这一任务,梳理青春人物及家族的最后结局,学习“毁灭”的内涵,理解小说悲剧性的主题。

融合运用强调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基础,通过转化运用的方式,与其他学习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互为补充,达到进一步延伸学习和实践的效果。余党绪老师认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融合运用路径主要有三个:“1.以《红楼梦》为基础资源的读写转化;2.以《红楼梦》为关联文本的群文阅读;3.基于《红楼梦》文本特质设计的其他学习活动。”如马臻老师提供的课例(续梦红楼解风情:续写创作课)通过续写的方式,释放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赏析、品评续写《红楼梦》的得失,深化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与思考。

三、多维视角开发课例

课型的多样性。余党绪老师在该书的总论和后记中多次强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五环节”,即上文所述的通读指导、总体梳理、专题研讨、主旨探究与融合运用,并按照这五个环节谋篇布局,成为全书的主体部分。每一环节作为一个章节的总目,各有侧重,前后章节联系紧密,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同时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达到对《红楼梦》的整体把握和专题理解,实现对《红楼梦》的主旨解读和实践运用。全书21个课例对《红楼梦》的剖析条理清晰,按照“五环节”教学模型逐一展开,如龙尧老师提供的课例(甄贾宝玉警世情:《红楼梦》开篇导读)聚焦小说第1回,是非常理想的导读课型;夏红梅老师提供的课例(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形象的意义)旨在认识宝钗形象的复杂性,是典型的专题课型……不同课型的开发丰富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形式的多样性。该书的课例开发基本遵循了设计意图、教学扫描、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点评的编写体例,符合教学课例的撰写要求,但并非所有课例一味追求统一而放弃有价值的内容。在教学扫描板块,教师会根据设计意图、学生学情、教学重点等因素选择分组讨论、情境重现、逻辑推理、合作演绎、学习任务单等方法和手段展开教学,并辅助以思维导图、统计数据、主题表格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在每一个课例后附有精彩的点评。如潘庆玉老师点评赵韵如老师的课例(花下刺与刺上花:探春辨)时说:“整堂课的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体现了文学作品思辨教学的层次性。……思辨教学不是静态的作品分析和理论阐述,而是动态的逻辑展开与思想生成;不是单向的个人独白,而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多向探索、流动建构……”如此具有深度的点评让课例锦上添花。

团队的多样性。该书由余党绪老师主编,在写作思想、整体框架、编写体例上都能看出深刻与新意。21个课例的撰写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其中包括在语文界颇有影响力的名师。点评部分的阵容也非常强大,共有22位专家、教授参与课例的开发与指导。其中有一部分是红学研究的资深专家,也是密切关注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大学教授,如詹丹、俞晓红等,还有一部分是高校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专家,如郑桂华、张心科、吴欣歆等,再有一部分是省市的语文教研员,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如王林、邓彤等,最后还有一直在一线探索经典阅读教学的老师,如吴泓、王岱等。如此豪华的团队在余党绪老师的协调下共同完成了本书的编写任务,绝非一件易事。

总而言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以鲜活的课例回答了整本书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该如何教等问题,是一本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书。该书以思辨意识贯串始终,聚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的核心问题,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全书的主体部分以“五环节”教学模型展开,呈现出科学合理、立体多维的课例内容。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评价此书:“余党绪老师主编的这本书就很注意'总体把握’与'案例呈现’的关系,既注重安利的分析,又有问题意识;既可以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又能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师同仁与中学生从此书中受益,既丰富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又深化对《红楼梦》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策略
2021统编培训|何郁: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以必修下册《红楼梦》阅读为例
期待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探究,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
快收好!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的三大法宝:理论、课例、anchor chart
小学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策略例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