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穷小子,逆袭成果汁大王,身价300亿,却宣布破产,为啥?

最近,国民饮料第一品牌“汇源果汁”宣布破产重组。

曾经,一句“有汇源才叫过年”,风靡了大江南北,汇源被誉为国民第一饮料品牌,远超于可口可乐,统一这些大公司。

对很多80后、90后来说,小时候喝“汇源果汁”,就是一件奢侈,又令人无限渴望的事情。

巅峰时期,汇源果汁的资产远超300亿港元,早在13年前,可口可乐就愿意花25亿美金收购汇源果汁。

没想到一家庞大的企业,在成立29年后,就这样陨落了。

 创始人朱新礼,从山东农村的一介农夫,靠着开货车攒下第一桶金,创办了汇源果汁厂,一度身价300亿。

他曾和柳传志、俞敏洪、马云、刘永好称兄道弟,一张桌子上吃饭,短短几年过去,却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成了“老赖”。

从百亿富豪到负债百亿,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曾经,汇源果汁被称为“果汁大王”,风靡一时,如今却破产重组,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其实,汇源果汁的倾覆,朱新礼的失败,早已有迹可循。

 1952年,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东里东村,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母给他取名:朱新礼。

他的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不但书法出众,还熟读过四书五经,常以儒家思想要求儿女。

父亲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对朱新礼的影响很深,他曾在采访中坦言:“许多事都是为父亲的肯定做的。”

朱新礼虽然自小在农村长大,功成名就后仍然自称“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可他骨子里却从没安分过。

早些年,在国家抵制“投机倒把”行为,他就暗地里倒卖水果,挣了不少钱。

后来,他又到工厂打工,仍然不肯踏踏实实干,反而偷偷在工作间隙学开车,练就一手完美的开车技术。

学会以后,他重新梳理了自己走南闯北的经历,发现了新商机,就承包了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在全国各地帮人运货。

开货车当然很辛苦,没日没夜地在外面跑,可朱新礼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第一年就赚到了5万元钱,第二年挣到了20万。

当时全县闻名的十万元户,仅他一人。

年轻,有文化,能挣钱,朱新礼成了全村的明星,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爱找他拿个主意。

1985年初,农村经济逐渐复苏,朱新礼被村民一致推选为村领导。

其实,老百姓选朱新礼当领导的理由很简单,大家太穷了,只有朱新礼先富了起来,都希望他上台以后,不光自富,也能带动大家一起富。

朱新礼当然懂这一点,但他有热血、有抱负,面对老乡们殷殷期盼的目光,无论如何也拒绝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然而,沂蒙商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要想发家致富谈何容易。

朱新礼深刻地明白沂蒙山区的发展难题,想要改变村民现状,唯有利用好土地,提升产量,把地里的农产品卖出去。

前几年,当地村民响应号召,纷纷种果树致富,现在果树是现成的,果子年年丰收,可是根本卖不出去。

朱新礼决定,先帮老百姓卖果子。

但当地老百姓种的果树太杂,产量不高,品相不好,根本不好卖,而且果树挂果期太晚,从培育一株树苗到第一年结果,需要3到5年时间。

左思右想,朱新礼决定让老百姓改种葡萄。

 可老百姓们折腾来折腾去,东西没有卖出去,钱没有赚到,现在又要折腾新品种,谁也不愿意干。

无奈之下,朱新礼向老百姓承诺:“谁要是改种葡萄,每人每年可以拿到500斤面粉。”

大家一听,顿时跟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立即回家在地里种上葡萄。

可葡萄还没种下去,大家冷静下来仔细一想,纷纷明白过来:面粉有没有不知道,朱新礼这是在给大家伙画大饼,忽悠人!

转念一想,大家又更感动了,人家为了让村民赚钱,这种打脸的承诺都敢说,不就是种葡萄吗,有啥不敢的。

反正干到年底,要是不见钱,非要让他把面粉拿出来不可。

想通了关键点,说干就干!

村民们纷纷响应朱新礼的号召,种起了葡萄。

 为了让葡萄早日投产变钱,朱新礼整天待在地里,指挥人种葡萄。

那段时间,他的母亲因为冠心病住院,朱新礼也没有时间回家照顾,直至母亲病故,他都没时间回家见母亲一面。

朱新礼为了挣钱,真是杀红了眼,连亲娘都“牺牲”了。

幸好,老天爷没有辜负他。

1987年,朱新礼所在的沂源县东里镇东里东村,经过3年的改造发展,办起了13个企业,总产值1060万元。

人均收入由三年前的270元,增加到900元,集体固定资产达到400万元。

这一年,媒体大肆报道动力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朱新礼也被评为了全省农业劳动模范,成了全省闻名的“果农”。

有了这样耀眼的成绩,朱新礼官运亨通,升职速度比坐火箭还快,倍受领导重视。

1988年,领导又把朱新礼派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进修,发展他成为党员,进修完以后,又让他公费派他到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深入学习经济。

 学完回来,朱新礼连升好几级,成为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相当于副科级别。

俗话说,“男人40一枝花。”

官场拼的是资历,他就更是一朵鲜艳的花。

此时,朱新礼刚39岁,正值壮年,可谓前途无量,一片光明,日后当个县长不在话下。

可惜,那时的朱新礼不知是脑袋进水了,还是被驴踢了。

干了没多久,明明升职有望,他却回家就跟老婆商量:“我不干了,我要下海经商。”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

商人最为低等,叫人看不起,有官不当,偏要去做生意,搞那些叫人戳脊梁骨的把戏。

这叫什么事儿呀!

夫妻两人吵翻了天,家里没人同意朱新礼辞职下海,可朱新礼吃了秤砣铁了心,不顾家人反对,没多久就辞职当厂长去了。

 那是1992年,南巡讲话过后,掀起了一股体制内公务员下海经商的热潮。

在朱新礼看来:国家不缺一个政府机构的官员,却急需干实事的企业家下海,盘活实体经济,让老百姓多条出路。

国家日新月异,他瞧见了新的机会,准备下海经商。

然而,这一年朱新礼已经40岁,辞职下海,再去折腾一回,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对这批人来说,机会更多,成功机率更大,后来众所周知的明星企业家:冯仑、史玉柱、郭广昌等人,都在这一年下海创业。

朱新礼知道,机会只有一次,他必须抓住。

因为这次孤注一掷般的豪赌,日后的“92派企业家”中,才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朱新礼去找县委书记辞职,顺便跟对方要个厂子来管:“哪里不挣钱,哪里最穷,你就让我去哪里。”

领导一听,跟他说县里准备重点培养他,劝他三思,可朱新礼一意孤行,领导劝不动,只能给他一个罐头厂管。

这家罐头厂有100多名员工,却已经3年没有发工资,员工们都跑到附近的水泥厂干体力活去了。

厂里除了一个破院子外,唯一的财产是3000万元的负债。

朱新礼接手后,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工人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他想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因为银行不信任一家停产多年的罐头厂,不相信他能还上钱。

无奈之下,朱新礼就用补偿贸易的方法,引进德国的设备和技术,加工产品卖给外国人,挣外国人的钱。

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张图片,一个老农民站在一车苹果旁边,果子又大又红,农民手里拿着一个果子,狠狠地咬了一口。

图片底下配着字:“卖不掉,我就吃掉它。”

看到这张照片,朱新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他当过农民,种过果树,卖过水果,知道这张图片背后的心酸。

如果能卖出去,谁愿意吃掉一车苹果?农民真的能把一车苹果吃掉吗?他怎么可能吃得完。

朱新礼决定,他要帮农民卖果子。

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得起新鲜水果,谁也不想吃罐头,做罐头当然不行。

思来想去,罐头不好卖,他决定榨果汁。

 1993年,朱新礼靠着引进的设备,生产出了第一批浓缩苹果汁。

他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山东大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销售他的浓缩苹果汁。

后来,他回忆那段经历,仍然感慨:

请不起翻译,就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没钱吃饭,就每天在宾馆用山东煎饼充饥。

他的简单朴素,打动了国外公司。

最终,朱新礼带着50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回到工厂,此后,汇源果汁相继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彻底站稳了脚跟。

 之后,朱新礼想到老百姓种果树销路没有保证,就和果农签订合同,果农成为了汇源的员工,每个月固定领薪水,只需要按时按量给汇源提供鲜果。

1994年10月,朱新礼把工厂从山东搬到北京。

对此,家人和员工都不理解:刚过了几天安稳、舒服的好日子,又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岂不是冒险?

但朱新礼有他的想法:“要想把事业做大,就要走出大山。”

那段时间,团队只有30多个人,大家晚上在车间当生产工人,白天是营销人员,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推销汇源果汁。

皇天不负苦心人。

汇源果汁那几年在朱新礼的带领下,越做越强,不但卖到国外,在国内更是连续10年销量第一,是当之无愧的“果汁大王”。

可当朱新礼的企业越做越大时,弊端也越来越多。

其中最严重的一点,是他任人唯亲。

2000年,朱新礼和德隆资本合资办厂,可估值刚翻了一番,德隆资本资金链就断裂了,没有兑现投资金额。

但合同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德隆资本持股51%,等于一分钱没有投,却挣了一大笔,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德隆资本提出,收购朱新礼的股份,但钱要分3年支付,朱新礼气得吐血,只能启动对赌协议,约定谁收购对方手里的股份,谁就算赢。

朱新礼东拼西凑,凑到了2亿元现金,将德隆资本的股份买了回来。

可这一次大量的现金外流,让汇源果汁的资金链异常紧张,最困难的时期,全公司一共2万名员工,账面上总共只有2万块钱。

无奈之下,他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自处借贷,陷入恶性循环中。

 为了融资,朱新礼四处找外援,最终在2005年,和统一集团合资办厂,得到统一集团注入的3030万美元资金,约合2.5亿人民币。

这一次资金注入,让汇源果汁重新回血,两年后就在香港上市,总价值飙升到36.36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32亿多。

朱新礼成功跻身为百亿富豪,可他还没来及得高兴,第二年汇源就差点“完蛋”了。

 2008年,可口可乐出资25亿美元,准备收购汇源果汁,前提条件是汇源果汁砍掉和可口可乐重合的销售终端。

有了这笔钱,汇源果汁可以变得更大更强,有希望跻身千亿企业。

朱新礼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答应了要求,不但为此裁员,甚至关停了很多销售量达到百万级别的经销门店。

公司内部,为了配合可口可乐方面的人事调动,不少高管被迫离职。

在这之前,汇源内部的高管一直是朱新礼的亲戚,他的女婿、妹妹、妹夫等人都在公司内部担任要职。

因为这层亲密关系,汇源果汁是当之无愧的家族企业,外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这次可口可乐的融资,给汇源果汁内部带来了动荡。

更悲催的是,朱新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却在合同签订的最后关头,收购计划被国家紧急叫停。

当时,社会舆论认为朱新礼把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等于是将民族企业卖给其他国家,会被其他人间垄断市场,因此对朱新礼口诛笔伐,骂他卖国贼。

他的竞争对手认为汇源果汁一旦与国外企业合资,做大做强,其他人就没有了活路,在政府面前添油加醋,反对朱新礼卖汇源果汁。

再加上朱新礼回应:“做企业就是要当儿子养,当猪卖。”

舆论更是一边倒。

本来,朱新礼正做着“变大变强”的美梦,可一夜之间,梦碎了,啥也没有。

这一次收购案失败,让刚刚回血的汇源果汁,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好转。

一开始,朱新礼为了挽回颓势,请来职业经理人担任总裁,期待对公司内部实行大改革,可刚干了一年,职业经理人就被“亲戚高管们”联合赶出了公司。

朱新礼的儿子是特种兵,无心接班,只能把女儿朱圣琴赶鸭子上架,提升为公司执行董事。

可在去年,朱新礼和女儿双双从公司辞职,汇源果汁颓势更加明显。

时至今日,已然宣布破产。

(朱圣琴)

其实,汇源果汁收购案被否决后,曾参与审批的部分人曾到汇源集团总部考察。

宾主寒暄落座之后,提起往事,他们都跟朱新礼说,“不好意思。”

具体指的什么不好意思,外人不得而知。

但确定的是,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年反对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的行为过于冲动。

如今,汇源果汁破产后,网上有不少评论说:“可惜了,还不如当初卖给可口可乐。”

朱新礼在接受采访时,曾遗憾地说:“假设2008年,在我把我们汇源整个事业的三分之一,用25亿美元卖给可口可乐的话,那我现在早就是千亿级公司了。”

可惜,上天并未眷顾这个头发花白的69岁老人。

他的商业帝国,倒下来,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机会重头再来。

对此,你怎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业第一到负债百亿 身家35亿传奇大佬栽在它身上
中国果汁大王:可口可乐妄图吃掉的公司,光卖果汁年收入就超50亿
汇源董事长被划为老赖: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却可以轻轻松松失败
汇源败局始末 | 砺石
热度再度消退,汇源的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朱新礼:一代果汁大王陨落,汇源果汁运营方破产重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