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像庖丁解牛一样解课文——谈《灯笼》一课的教学设计

庖丁解牛为什么能游刃有余?关键就在他熟悉牛的身体结构。怎样才能轻松解读一篇散文呢?以《灯笼》为例来做一个的示范。
第一、把握住了《灯笼》这篇散文的结构特征来教。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但它不能成为教学散文无序、不科学的理由。散文之所以“神不散”,除了有贯穿始终的线索外,其内部还应该存在着有规律、可把握的结构模型。最常规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灯笼》即是。当然还有分——总或总——分等结构形式。把握住了《灯笼》的特征,并有意识地从结构这个角度来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是有序、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可以巧妙地将课文《灯笼》与现实中的“灯笼”联系了起来,发现两者之间的契合关系,并以此来成功地梳理了文章结构、发现并发掘了文章的内在情感与思想。这需要相当丰厚的积淀与灵感创新才能实现的,是本课抢眼的亮点。
第二、始终将散文教学的重心聚焦在思维训练之上。如何才能授人以渔?我以为是思维训练。举一个例子来说: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跨越百年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到底有什么写作技巧?是朴实文字、真实的情感吗?是精彩的细节描写吗?但为什么在课堂上教师反复品评、学生课后反复咀嚼后,仿写出来的文章,却是不像那么回事,无法产生十足的感染力呢?
有人注意到了“我”流泪之前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于是灵感爆发,大量的“突转”作文出现了,前一秒尚心怀不满,即刻就感动异常。这样的文章注定让人感觉虚假。
笔者研读多年有一个新发现:
祖母逝去、父亲赋闲,家中光景惨淡是正面铺垫。突遭变故,彼时彼刻,骨肉亲情反而弥笃了。父子之间的隔阂、父亲的易怒、待“我”渐渐不同往日、“我对父亲执意送我”的不理解、“我对父亲斤斤计较的讥讽”是反面的铺垫。“父亲反复纠结后执意送我”、“为我拣座位”、“为我买橘子”等情节是正面的铺垫。
“背影”处于正反铺垫的交叉点,那一刻,“我”、观众的情感之大坝轰然崩塌,正反向的铺垫当即转为同向渲染、烘托,形成共鸣,进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震。
因而,笔者想说,《背影》最大的、隐藏最深的技巧就是“蓄势”,而且它是双向蓄势的。
所谓“蓄势”,如一条小河流量本小,冲击力本不强,但如果修筑一条大坝将河水储蓄起来,达到一定高度后再猛然释放,定能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这是蓄势,正面的蓄势。潮水逆流而上是正面推波,遭遇拦河坝后又反向助澜,所以威猛无比。这是反向蓄势。当这回头潮与正面来的潮水迎头相撞,从而就产生钱塘潮中最为壮观的“回头潮”。
帮助学生发现散文的思维模型,引导学生运用已散文的思维模型,这是我们教学最应该做的。
课要始终引导学生去发现、认知思维、理解思维,最后运用思维。先是用了相似联想建立了课文《灯笼》与现实中的“灯笼”的联系,继而运用相关联想引出灯套、灯架、灯座、排须和灯穗、点灯,并建立了它们与散文的事件、内在思想情感的联系。由缝制灯套开始,继而装灯架、装灯座、装排须和灯穗,最后点灯,是灯笼制作点亮的全过程,也暗合作者写作、读者解读课文的全流程,巧妙、自然、高效。
总结起来,设计执教《灯笼》一课,要格局宏大、思维高级、角度巧妙、总结精准、方法实用有效,如同庖丁解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倡导“师生共生”的《庖丁解牛》阅读教学设计
[转载]常德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学设计
《春》说课稿
这样分析课文你也能当学霸!博赞亲传弟子告诉你,只需三步分分钟搞定!
9.《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
【说课稿】背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