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县官传说之一:欠一还十

  自古以来,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官来管。现在是省里有省长、市里有市长。小点的,一个县有县长,下面还有镇长、乡长。最小的就是村长了。当然还有更小的,是社长、组长之类的不算官的“长”了。
  当年的官多不叫“长”,比如明清朝代,有省、府、州、县,省一级就叫总督、巡抚,下面的,就是知府、知州、知县。比如重庆府,府官叫知府,巴县的县官就叫知县。
  巴县从北周武成三(561)年得名,到了清末,也有1300多年。几年一任的县官,怕也有几百个。这些县官,是好是坏,百姓心里有数。也就留下不少关于这些县官的“稗官野史”、“遗闻轶事”,也就是民间茶余饭后的龙门阵。这回就说县官中的一个,叫耿巴县。
  先说下耿巴县是哪个,是干啥子的?
  耿巴县是个人,叫耿公达,字葆奎,光绪三十二(1906)年署理巴县正堂,后任巴县的知县、重庆知府。《巴县志》:职官:“耿葆奎,江苏太仓人,光绪三十三(1907)年任巴县知县”。他在巴县任上时间虽然不长,却因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严明法纪,爱护百姓,很得百姓拥护。巴县百姓敬重他的官德,尊称他为“耿巴县”,后于“光绪三十四(1908)年升任重庆知府”。这个县官离现在比较近,民间八、九十岁的老人,在他们小时,可能还听过这耿巴县的传说。有话在先,这里摆的,是关于他流传在民间的龙门阵,当不得真的。
  话说耿公达刚调到巴县代署,就是代理县长,是想做一番成绩出来的。要治理好重庆府的首县,就必须了解民情。因此就常到城内、城外坊、厢之间私访,对巴县城的人文、地理、民间状况加以了解。
  这天一早,他出了太平门,在码头转了转,跟船老板、船拉二些聊了聊。了解了一些船运情况后,漫步河边,顺着河沙坝经储奇门进了城。河沙坝不好走,走累了,想歇下气。刚好旁边有一家卖面食、糕饼的小店铺。此时已过了早堂,见店里也没啥顾客,就走了进去,找了张桌子坐下。
  老板见来了客人,上前招呼,问要点啥子。耿公达本想只坐一下,歇口气就走。见老板问起来,不好意思白坐,只好问有哪样食。
  老板回答说:“有黄糕粑、白糕粑,有馒头、包子,有炸酱面、小面、抄手。请问客官要哪样?”耿巴县看蒸笼上没有气冒出,晓得蒸的东西只是在保温,没有刚出锅的好。就说:“来碗馄饨”。他是下江人,说的是馄饨。老板见过的下江人也多,晓得就是抄手,并且是清汤抄手。
  抄手送上来了,一,味道真鲜,好。就问道:“老板,这馄饨味道好,想来生意不错吧?”老板见问,只是苦笑了笑,才回答说:“生意好是好,可就是赚不到钱。”耿公达奇怪了,问道:“此话怎讲?”老板说:“赊账的客人多了,一年半载也收不到钱。”耿公达更奇怪了,又问道:“你不赊账,不就行了吗?以前赊了账的,你去追账,还怕追不回来?”
  “客人有所不知”老板唉了口气说道:“这些人说是来照顾生意的,他说欠到,我也不敢多说。找他们要,高兴了,给一点,不高兴,点也不给。我不敢扭到他们要,得罪了他们,我这生意就只有关门幺台。”
  耿公达心想,这是些啥子人哟,了赊账不还钱?又问:“是哪些人这么不讲理,了不给钱?你把帐本拿来我看看。”
  老板不认识耿公达,见他气度不凡,是下江口音,以为是来重庆办货的江淅商人。就从柜台里拿出一个账本,递给耿公达。
  耿公达翻开一看,欠账的有二、三十个,欠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两、三个月,长的一两年。粗约一算,怕也有二、三两银子。这点银子,对于这种小本生意,真的难得招架。再一细看,其中有
  几个名字有点熟,在哪见过。稍一想,想起这几个就是衙门的捕快、衙役,有两个的欠账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耿公达很生气,衙门里头的公人,竟然像是街头打滚的烂龙。于是决心把这些滚龙医一下,帮老板把钱收回来,借此把衙门的风气改一改。
  耿公达回到衙门,传话升堂。待三班衙役到齐,说道:“今日出门私访,有人告状。说是代某面馆老板伸冤:说巴县衙门有公人若干,在面馆赊账长期不付钱,弄得店铺经营困难,叫苦连天。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们哪些人了赊账的,赶快去把账当了。今天之内还了的,老爷不追究。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人家再告起来了,别怪老爷我认法不认人哟。”
  众衙役一听,心头好笑。想这新官刚来,难免要装一下正经说点官话,以博取好的官声。几天过后,还不是要天高三尺?
  第二天一早,耿公达又来到面馆,问老板可有人来还钱。老板摇摇头,说没有。
  耿公达回到衙门,再次叫来众衙役,也不冒火也不生气,说道:“昨天本老爷说过,让你们欠了账的,赶快去还了。结果了赊账的这些人,一个都没有去,整得人家又告起来了。老爷再给你们一个面子,在今天之内去还钱的,每欠一文,要多还一文,作为利钱。今天没还,明晨开始,到午时为止,每欠一文须还十文,作为惩罚。事不过三,大家去吧。”
  有几个胆子小的衙役,一则欠的钱不多,也觉得老欠着也不好意思,下来后马上去面馆,把账还了。
  可两个欠得多,也欠得长的班头一个姓张,一个姓王,却不卖大老爷的账。想你来巴县才几天,还是署理县事,你能把我们这些老板凳奈何?也就不理会。
  第三天一早,耿公达来到面馆,老板见了,连忙说:“客人你帮了我的忙,真要谢你。昨天有人来还了欠账,还说欠一文要多还一文作利钱。”说着把账本递给了耿公达。
  耿公达看了看,放下账本,说:“今天从现在开始,直到午时来还账的,哪个欠你一文钱,你让他还十文,少一文你也别干,记到。还有,上午不管有没有人来还账,你下午未时拿起账本到县衙门来,有人帮你收账。”老板将信将疑地答应了。
  下午未时到了,耿公达升堂,他坐在公堂上,等着面馆老板到来。刚刚坐下,面馆老板来了。耿公达叫呈上账本,问道:“还有哪些人没有还账的,立马还钱。”这一问,一些欠账的人,见老板来了,还带得有账本,不敢再赖帐。于是纷纷掏钱还账。“记到哈,我说过的,今天是欠一文还十文哟。”耿公达提醒道。
  耿公达拿账本问道:“还有哪个没还?”见无人答话,耿公达把惊堂木“啪”的一拍,厉声道:“张班头王班头可在?”
  张王两班头只好应道:“属下在。”
  耿公达看也不看,呵斥道:“大胆张某王某,身为衙门公人,不奉公守法,却欺诈百姓,欠债不还。本老爷给足了面子,一再劝说你们还债。你俩以为老爷好欺,竟把老爷的话当成耳边风。来呀,当堂各打二十大板。”说完从签筒抽出签来,往堂下一丢。
  两班头是老板凳,平时作威作福惯了,难免会得罪同僚和下属。这些人放在平时,岂敢得罪这俩班头,可这回是老爷丢签叫打,执水火棍的衙役心中暗喜。众人上前抓过,往地上一丢,按的按头,按的按脚,说了声:“得罪”,数着“一、二、三”的打了起来。张、王两个班头这才晓得老爷当了真,被打得“安岳、乐至”的惊叫唤。没打几下,就连忙求饶,喊道:“大老爷,手下留情,我们马上还账。”
  大老爷不喊停,水火棍也停不下来,“一五,一十”的在数。二十棍打完,耿公达才问道:“张班头,王班头,你们愿意还账?人家债主在这里呢。”两班头哪的还敢耍赖,连连说:“马上还,马上还。”
  耿公达这才说道:“这就对了噻,这才像公人说的话嘛。大家给老爷听好了,从今以后,再有估霸赊、欺侮百姓的,老爷绝不轻饶。”
  那以后,巴县衙门的差役们规距了好多。就是街上滚龙了赊账耍赖的,想班头都挨了,怕老板些去告,也纷纷去还了债。
  面馆老板回去一说,大家才晓得新来的大老爷是个好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之《草鞋官》
清朝时期小小的芝麻县官出衙一次,程序复杂到你想象不到!
快板书<聚宝盆>
演戏|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自家腰包!
民间故事:两村大战,争夺田地!县官老爷的判罚,让两村人无语!
县官打猎趣事多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