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唐时期洛阳城经济文化的发展.doc
隋唐洛阳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摘要隋唐时期营建的东都洛阳城凭借着统治者的重视以及自身便利的交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日益增加,漕运业和仓储业的发展水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手工业、商业呈现出新的景象,文化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学者和画家。关键词隋唐;洛阳;经济;文化洛阳居天下之中,建城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并且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历代统治者向往之地。隋炀帝时期把政治中心迁往洛阳,洛阳的漕运、仓储、手工业、和商业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基础,洛阳的文化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关于隋唐时期洛阳的研究成果颇多,孟令俊在洛阳古今中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洛阳城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洛阳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苏健在洛阳古都史中概括了洛阳城的繁盛与衰落、郭绍林的隋唐洛阳深入浅出地叙述和分析了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齐涛在中国古代经济使中介绍了中国古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变迁。笔者不揣浅陋,尝试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拓宽一些研究,以资对今后洛阳的发展和规划尽些绵薄之力。一、隋唐洛阳城市规模的发展洛阳地区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因此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朝代定都于洛阳,其作为首都的时间更是长达一千五百二十九年。在这十三朝中以隋唐时期的洛阳城最为繁盛。隋炀帝时期带领百官和商贾迁都于洛阳,并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洛阳城的经济文化1有了长足的发展。唐初营造洛阳宫,高宗时期洛阳被称为东都,武则天时期定洛阳为神都。武则天在洛阳的48年的历史中洛阳凭借着政治优势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洛阳城的发展与统治者的重视是分不开的。隋炀帝即位后诏令宇文恺在洛阳城废墟以西18里处修建洛阳城。洛阳城的外城郭南宽北窄近似于方形,全城面积453平方公里,城郭周长50里,全城由皇城、宫城、含嘉仓、市、坊、外郭城等部分组成。城内共有一百零三坊三市。都城里坊的形制基本上呈现十字形,诗书记载“堤南有民坊,坊各周四里,开四门,临大街”1。城内河渠众多,到处都有漕渠相通。整个水运系统以洛水为中心,城南城北遍布河渠;洛水北岸有瀍水、漕渠、泄城渠,南岸有通济渠、运渠和分渠。在城外,洛阳靠近伊河、洛河、瀍河、涧河的谷口。此外隋炀帝还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洛阳交通更加便利,除了邗沟与江南河的接口在京口以外,其他三段的衔接点均在洛口。洛阳城竣工后,隋炀帝把政治中心由长安迁往洛阳。为了繁荣洛阳的市场,隋炀帝迁徙富商大贾数万人和6000余名工匠来到洛阳;再加上修建运河时大量劳动力的迁入也使得洛阳的人口得到了迅速的增加,户口人数不下50万。唐朝初年洛阳社会稳定,人口大量增长。武则天时期定都洛阳并“徙并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2洛阳的人口一度突破一百万,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商业大都市。人口的扩张也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唐贞观之后洛阳东都的坊变化较大,前后变化过三次一是贞观九年在南市增加了永泰、灵德两坊;二是唐初在洛北临德里设置的北市,废除了隋朝的通远市,置铜骆坊;三是高宗年间在隋末战乱中废弃的大同市的原址之上设立了民坊。外郭城里的坊区建筑也比隋朝时期增多,又增加了大量的园池,寺庙,市肆。由此可看出唐朝时期洛阳城的规模是相当宏大的。二、洛阳城市经济的发展(一)洛阳漕运的发展隋炀帝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西通关中。同时炀帝对城内的自然水系和漕运进行了修整,洛阳的交通空前便利,成为中国河北、江淮、关中这三个最发达地区的集结点。史载“即自江南、淮南诸州租船数千艘已至巩洛,计有百余万斛。所司便勒往幽州,纳充军粮”3洛阳城内的新潭附近,由于处于大运河与洛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出现了“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洛。商旅贸易,车马填塞,若西京之崇仁坊”4的局面。隋朝时期伊河沿岸漕运也2相当发达,隋书炀帝纪上记载“三月庚午,车驾发江都。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阙,陈法驾,备干乘万骑,入于东京”。5武则天时期,都城由长安迁往洛阳,设立都畿道,以加强对洛阳及其周围地区的管理。洛阳作为供给关中的粮食集散中心和中转站,联系着长安与山东、江南的经济,“使江南漕舟至河口者,输栗于仓而去,县官雇舟分入河洛。”6每年由洛阳运往关中的粮食就高达200余万石,极大的缓解了关中粮食紧张的状况,有效的巩固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大量漕粮和货物通过运河源源不断的运到洛阳,据通典卷十二食货记载当时含嘉仓储粮5833400石,占全国大型粮仓总储量的二分之一。天宝年间,江淮地区与洛阳地区的漕运往来更加频繁,但是洛阳与陕州的漕运却不通畅,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耀卿主持江淮漕运,采用分段运输法。此法不仅解节约人力物力,而且还改善了洛阳地区与关中地区的漕运。(二洛阳仓储业的发展唐初,由于关中地区人口众多,粮食无法满足需求。为了解决京师的粮食物资供应,裴耀卿向玄宗提出“罢陕陆运,而置仓洛口,使江南漕舟至河口者,输粟于仓而去,县官雇舟以分入河、洛。置仓三门东西,漕舟输其东仓,而陆运以输西仓,复以舟漕,以避三门水之险。”7于是以洛阳为中心,统治者修建了相当数量的粮仓。其中最重要的有洛口仓和含嘉仓。洛口仓处于洛水和黄河交汇处,离隋唐时代的东都洛阳不远,隋时由东南运来的漕粮,很大部分都贮藏在这里。漕粮由此往西可运往洛阳、长安,当用兵东北时,又可从洛口仓运粮渡黄河,经沁河,折入永济渠而运往东北。故洛口仓可以说既是东都洛阳的外围粮仓,又是用兵东北的军粮转运站,在隋朝地位极为重要。隋末,李密占洛口仓后,即扩建洛口城,方圆达四十里多里,后以此为根据地与困守在洛阳的隋军残余势力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史载李密开洛口仓散米,赈给十万多名起义军战士,连同起义军家属一起受到洛口仓米救济的军民近百万人。含嘉仓是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时修建的一座仓城,位于宫城东和都城北,是存放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纳租米的皇家粮仓。含嘉仓有四百多个仓窖,每窖容量少则数千石,多则数万石。通典卷十二食货载,天宝八年749年时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即有5833400石,占将近二分之一,成为诸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3(三)洛阳商品经济的发展隋炀帝统治时期为促进洛阳市场的发展,调遣河北地区大量的工匠来到洛阳。为适应当时的形势,隋炀帝在洛阳开设三个大市场,即丰市(东市)、通远市(北市)、大同市(南市)。在这三个市中,丰市的规模最为宏大、商业贸易最为繁荣,它“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周八里,通门十二,期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甍瓦齐平,遥望如一,榆柳交阴,通衢相注。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8市内有312个店区,店铺多达3000余家,行业分为120多种。通远市位于洛河北岸,方圆六里。通远市因靠近漕渠,所以市中贸易主要对象是通过大运河到达洛阳的商旅,通过大运河运往关中的粮食物资也主要在这个市中进行集散,商业贸易种类很多,有卖丝绸的、香料的、有卖骡马,物品应有尽有。大业杂记记载“通远桥,桥跨漕渠,桥南即入通远市。有二十门分路入市。市东合漕渠,市周六里,其内郡国舟船舳舻万计,市南临洛水,跨水有临寰桥。”9丰市占地只有一坊半,但却拥有一百四十一区,有六十六个行业。当隋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河浮沉:唐宋时期的漕运与古都洛阳兴衰
长安和洛阳:首都定在哪儿是有讲究的
千年帝都洛阳:曾经的繁盛与衰落
隋唐大运河:天下粮仓——帝国的支点
河洛地区,中国的中心
天下粮仓:南粮如何北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