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能忘记的开拓者——嘉约翰医生与广州惠爱医癫院

编辑按:陈一鸣教授博览群书,历史资料占有量巨大,严谨治学,深入走访,提供的历史详实记录曾经的那一页。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都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国精神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嘉约翰(Dr.J.G.Kerr)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中国精神医学先驱者。

嘉约翰(Dr.J.G.Kerr)担任广州市惠爱医院第一任院长,任职于1898-1901。

我国医学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医治疗精神病也积累了许多丰富和宝贵的经验,但真正设立专门收容治疗精神病人的专业机构只有110年的历史。我国第一所精神病院创建于广州(1898年),以后北京(1906年)、苏州(1923年)、上海(1935年)、成都(1943年)、南京(1947年)等地先后开设了精神病院,这些医院设备简陋,人员匮乏,规模很小。1949年全国神经精神科医师总数仅50—60人,精神科床位不超过1000张[1]。解放后精神病专业机构、专业人才不断壮大,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在取得成就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多世纪前的开拓者——嘉约翰医生。

清朝后期,国家逐日衰败,19世纪下半叶,尤其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大举入侵中国,形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局面,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当时的广州,是与西洋接触最重要的港口,大批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行动中,开展传教活动,同时也将西方的文化、医学带进中国,嘉约翰于1897年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精神病院[2]

嘉约翰(约翰·克尔 Dr·J·G·Kerr)是美国俄亥俄州基督教长老会派出的传教医生,他出生于1824年,曾在美国费城杰斐逊(Jefferson)医学院学习,1847年医科毕业,1854年5月来到中国,在广州博济医院行医和教学。1855年任博济医院院长长达44年,使博济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他主编过《广州新报》(后改名为《博医会报》)等期刊。主持编译了《种痘书》、《西药略说》、《割症全书》、《内科全书》、《病症名目》、《西药名目》等34部当时很有影响的西医药书籍。并于1866年在广州创办“博济医学校”(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该校1879年改名为“南华医学校”)先后培训了150多名西医人才。(1886年孙中山先生20岁时曾在南华医学校学习一年)。1886年在华医药传教士在上海开会,组建成立“中华博医会”,会上一致推举嘉约翰医生为该会会长,任期二年。1888年—1899年嘉约翰医生任广州医学传道会会长,成绩卓著[3]

嘉约翰医生担任博济医院院长时,产生了中国需要建立治疗精神病医疗机构的想法,他看到当时中国许多人不认识精神病是一种疾病,认为是邪气或冤孽所致,病人家属多以求神拜佛、符咒、巫术等来驱邪消灾,不少精神病人流浪街头,当病人有侵扰行为时,往往被送入监狱或锁在家中,精神病人常常是被虐待或嘲弄的对象。1872年他向广州医学传道会建议建立精神病专科医院,以便用事实来说明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同时可以对医学生进行教学,此建议未获同意。1887年嘉约翰医生再次努力,促成广州医学传道会通过了“创办一所精神病院来纪念该会成立五十周年的决议”,但立即受到在广州的英国医学专家文翁(Wenyon)等的强烈反对,文翁在《中国医学传教士杂志》上刊文坚持认为在中国建立精神病机构是不合时宜的。此时嘉约翰医生仍据理力争。在1890年上海召开的医学传教士会议上,嘉约翰医生的“筹建精神病院的计划”得到与会同道的赞许和支持。当时嘉约翰医生还向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申请财金支持,得到的复信是:“建设医院的计划已带回,遗憾的是:总督对此事并无兴趣。”因而只能依靠教会募集的捐款来筹建。1892年嘉约翰医生在广州郊区芳村先购地17市亩,并返美访问一些精神病院,收集参考资料。几年后又购地12亩,1897年建成二座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小楼,能容纳30张床位的精神病院。1898年(清光绪24年)2月28日,芳村惠爱医癫院终于开业,第一天只收了一男一女二个病人,男病人在家中被铁链栓在大石上已三年,失去走路能力,女病人也是从家中铁链中送入医院。嘉约翰医生与病人同住在一个房子里,嘉约翰医生和夫人(董事会成员、传道士)住在二楼,病人住在楼下,病人可以随时走到楼上嘉约翰医生的房间里交谈[3]

1899年嘉约翰医生从博济医院院长职位上正式退休(75岁),全身心投入芳村医癫院的工作,收治病人逐渐增多,1898年收治11名病人,医生只有嘉约翰一人,1899年收治了30名病人,当年罗斯、哈维、恂·嘉理三位医师到院,协助嘉约翰工作。1901年初夏嘉约翰医生患病,工作交给恂·嘉理(即肖顿Selden)医生主持,同年8月10日,嘉约翰医生因病去世(享年77岁)。恂·嘉理医生即继任院长。医院董事会为纪念嘉约翰医生的功绩,将医院更名为“克尔氏医院”(John kerr’s Hospital),但国内仍继续使用“惠爱医院”或“惠爱医癫院”的名称。嘉约翰去世后,惠爱医癫院得到了继续发展,1898—1904年六年中共入院287人,出院224人,1908年底住院病人增加到150名,1909年为215名,1914年为482人,1915年增至507人,医院内设有福音堂,清晨全体职工及部分病情较轻的病人,聚会祈祷,讲经谈道。医疗护理逐年提高,还鼓励病人参加院内集体活动,如碎石、抽水、卫生、种菜、帮厨、缝纫等手工劳动、文体活动。对狂躁病人多施以约束和药物镇静(索佛那、台俄那、三溴合剂和付醛等),治疗效果尚满意,影响逐渐扩大。1923年连院长在内全院有三名西人医生,二名中国医生,护士及工人一百人,病人730人,主要收治本地病人外,上海、山东、新加坡等地也有病人送来。1927年3月1日国民党广州市政府接办。1938年抗战爆发,广州沦陷,医院萎缩病人一度降至60余人[3]

广州惠爱医癫院创办和发展期间,曾得到一些学者的影响和支持,如当时著名的精神科医生伍兹(AH Woods),于1910年访问了该院,对其神经精神科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1919年伍兹从广州转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并开展神经精神病学教学[2]

嘉约翰医生在19世纪末以七十多岁高龄从博济医院院长职位退休后,克服很多困难,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精神病院——广州芳村惠爱医癫院,将现代精神医学介绍到中国,为精神病人解除痛苦,献身精神卫生所作的贡献应当肯定。虽然外国传教医生是奉教会之命来到中国,而所有教会和外国的侵华活动都密切相关,但嘉约翰医生抱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来到中国行医,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为解除精神病人的痛苦作出了很大成绩,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我们不能忘记他为中国精神卫生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要永远纪念这位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沈渔村.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7.

[2]陈学诗.中国现代神经精神病学发展概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

[3]广州市精神病院.广州市精神病院院志,内部资料:2-5.  

(本文2014年8月1日刊登于《精神卫生通讯》、《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医生是一个成就英雄的行业   视频来源:搜狐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约翰:
近代中国西医教育的奠基人 行医传教者
疯人院的笑话全集
心理学实验:说你精神病就精神病
如果有一天你被抓进了精神病医院,医生要你说一句话证明你没病,你会说什么?
女记者装疯潜入精神病院,体验“黑暗”10天,被救出时已失去笑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