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弘一法师:向死而生,才能感悟人生最好的活法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西阳山外山!

朴树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声泪俱下地说:要是我这一生能够写出这样的词,就算是死也愿意了。

以前,听到这首歌只是觉得朗朗上口,那种悠然又有些凄凉的意境仿佛就在眼前。

后来,听闻这首词居然是弘一法师所作,诧异之余再去听又是一种感受。

对于弘一法师,他为中国艺术文化启蒙,他为....

他的身上有太多的光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选择了佛门。

很多人都对弘一法师有自己的评价,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七个字:半世繁华半世僧。

01/

为何选择佛门,为何能持戒苦修?

对于李叔同为何要出家,为何选择佛门,又为何要选择戒律最为严苛的律宗。

这要从他成长经历,还有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来分析。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似乎还停留在世俗传说层面。当然,仅仅停留在这里并不能揭示弘一大师伟大精神遗产的价值以及对当今中国人人生选择的启迪。

李叔同选择遁入空门,别说是放在现在,就是往前走数千年也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最相似的是隋唐时隐居在终南山最出名的人药王孙思邈,还有姜子牙隐居终南山。那个时期的人都是想要通过隐世的身份,来提高自己的名望和声誉,同时韬光养晦以至于再后来大展宏图。

但是像李叔同这般决绝,一念成佛的人太少太少。

李叔同选择出家,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充满了不可思议。但是关键似乎在于两件事,一是新旧世代交替之际,李叔同作为留洋归来的大才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施展心中抱负的机会。二是李叔同的父母都是佛教徒,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他从小便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至于为何选择戒律极严的律宗,这和李叔同的为人性格有很大关系,了解了李叔同的一生,都知道他是一个要么不做,做就一定要做到极致的人。

选择律宗,正因为他是李叔同。

02/

心境的转变

李叔同其实刚开始在经历了戊戌变法那个时期,看到了变革的失败,心中郁结难解。

在他的母亲去世以后他选择远遁海外学习,想要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帮助国人,或者说唤醒民智。他去了日本学习艺术,并且让自己尽可能多的带动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很多,中国话剧的鼻祖,也作为第一个引入五线谱和钢琴的人,又或是创办音乐小杂志等等。

这些事情上不难发现李叔同心中的家国情怀还是很浓烈的。

但是到了后来李叔同愈发觉得这些东西并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毕竟当时处于国家发生巨变时期,新旧更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大爱普及到更多的人,唯有走向人生的第三层:精神领域。

在前面的文中我们说过,有人觉得李叔同抛妻弃子是一种虚伪,是心中没有爱。

但是奈叔有一种解读方式,正如李叔同对妻子所说的一样:爱是慈悲。

李叔同的受教育水平,他的认知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他不是没有爱,热爱艺术的人心中都是充满爱的人。

他对朋友、对亲人、对陌生人、对国家都有浓烈的爱,但是他个人的能力有限,怎样才能把爱普及更多的人呢?让更多的人都感受得到。

那就是把爱平均,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正好比你手上有100个馒头,但是你需要分给100万个人,应该怎样分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馒头溶于水中,做成汤,这样既不偏袒谁,又能照顾到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感知到爱。

这种大爱就是慈悲。

03/

既已上得三层楼

李叔同已经上了第三层楼,他懂了世间大爱心中明了慈悲。那就用自己的力量壮大佛教。

当时佛教经过明清的禅净合流,加之晚清民国对当时佛教打压和改造,佛教变得非常庸俗,这一点上文我们有提过,弘一法师觉得佛门已经不再清净,充满了歪风邪气。

要不是太虚大师后来大力提倡“人间佛教”,佛教早就在国内走到了尽头。

正如那句话说的一样:在满是乌鸦的世界,你拥有白色的羽毛都会被当成异类。

在大家都在追求功名利禄的时候,先天拥有那么好条件的李叔同却走向了与别人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条路注定是难走的,也注定是不被人理解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佛教仍然是消极遁世的,为了躲避某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又或是犯过了非常大错误的人,才会选择遁入空门。

圣贤总是孤独的,又有谁能理解弘一法师心中的大爱,心中的慈悲。

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判断,幸福与否都是主观感受,不是外在的评价,在外人看来,现在拥有的已经很幸福了,但对你个人来说,可能会很痛苦。

弘一法师的出现,是对信仰的真实诠释,也是对那些把信仰当成“交易”的人一种善意的提醒。

04/

向死而生

对于死亡弘一法师早就做好了准备,正是有了这种坦然,他才有了向死而生的动力。

他与旁人都不一样,他为自己立下了很多规矩,也一直坚守自己的秉性。曾经他与友人交谈之时说过:掩关静修,念佛待死。

佛教,改变不了他的本性,即使他选择了最难的修行方法,无非是让他尽可能的独立,最终在喧嚣中找到真正的内心平静。

弘一法师在人生的终场,内心真正安定了下来,不畏惧死亡甚至有一些期待,这种想法确实少见。

最终他在福建泉州去世,只留下了四个字:悲欣交集。

他过完了他“极致”的一生,是一个活得像人的人。

又或如研究佛教思想史且有禅修经历的成庆博士所言:世人皆觉其苦,但少有人知其法乐所在。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很多中年朋友来说,读弘一法师就是一堂人生课。他以如此温和的方式提醒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到并建立我们的信念?我们如何修行,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内心?

弘一大师用自己的一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看似简单乏味,实则确实是一条令人向往的大道。

点个【在看】,与奈叔共勉!

作者简介:奈先生,95后自由撰稿人,寻求比五官更正的三观。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要时刻保持正念,正心,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在这里你会发现文字的魅力,和一颗充满真诚的心。在这里,你会有一个可以对话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欲:殊途同归的鲁迅与弘一法师 (节选)
从翩翩公子到佛门高僧: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前半生俗家是大家文豪,后半生是佛门一代高僧—李叔同 弘一法师
读懂了李叔同,你就读懂了人生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李叔同纪念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