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故居
孙中山故居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清光绪十八年(1892)由孙中山先生主持修建。光绪十八年(1892)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民国元年(1912)中山先生曾在此居住。 1988年,孙中山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故居
翠亨村全景

国保碑

孙中山故居位于翠亨村南,坐东向西,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清光绪十八年(1892),孙中山兄长孙眉从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首府火奴鲁鲁)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修建而成的。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独具特色的两层楼房。楼房外立面仿西方建筑,红墙、白线、绿釉瓶式栏杆,上下层前廊施7个连续券拱。屋顶女儿墙正中饰有半圆形山花,山花内饰光环,下塑一只口衔钱环的蝙蝠。楼房内部设计则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

故居正面
上部女儿墙与二层券拱
山花
孙中山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内部陈设按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复原;正门上挂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据说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长台上放着光绪九年(1883)孙中山从檀香山带回来的一盏煤油灯。在孙中山卧室,有他当年用过的大木床、梳妆台和椅等。二楼南边是书房,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故居内部禁止拍照,无内景照片)
“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
故居侧视
孙中山故居庭院左边有一水井,水井周围原有一间宽4米,长8米的房屋。清同治五年(1866)11月12日,孙中山在此屋出生。民国二年(1913)后,孙家将此屋拆除。庭院左边一株酸子树,为光绪九年(1883)孙中山从檀香山带回树种栽种在这里。民国二十年(1931)后,此树被台风刮倒,长成此状。
孙中山诞生地旧屋原址
孙家旧居水井
孙家旧居内景模拟

孙中山先生手植酸子树
故居庭院四周绕以围墙,庭院正门为随墙式,门头装饰为西式造型,配色与故居外墙保持一致。

故居庭院大门门头


1912年5月27日,孙中山在翠亨家门前与亲人合影。前排左起:孙中山次女孙婉,秘书宋霭龄,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孙中山、孙眉、孙眉夫人谭氏、卢博瑯、孙中山长女孙娫。


孙中山先生生平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幼名帝象,号逸仙,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先生
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今中山市)一个普通农家。光绪元年(1875),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孙家耕种过的田地
农田旁孙中山手书“治本于农”刻石

孙中山幼年每日担水的水井

孙中山幼年读书的村塾——冯氏宗祠
光绪四年(1878),12岁的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光绪九年(1883),17岁的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归国后,孙中山与同村陆皓东等曾损毁北极殿北帝和金花娘娘等神像,宣传盲目信仰无益,革命思想初现。

北极殿旧影

北极殿遗址(1960年代末拆毁)
因捣毁神像的行为,孙中山等为乡人所不容,同年前往香港读书,并于年底在香港必列者士街二号的公理会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陆皓东也一同受洗。孙中山在香港读书期间,与杨鹤龄、陈少白、尢列结成被人称为“四大寇”的小集团。

孙中山(第二)、陆皓东(第四)受洗名册

1892年前后,“四大寇”合影。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尢列。 后立者为关景良

光绪十二年(1886),孙中山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学医,后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自南华学堂始形成了革命的思想,南华学堂是先生走上革命之路的肇始地。

原博济医院(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香港大学本部大楼(香港西医书院为其前身)
光绪十八年(1892)春,郑观应在澳门编成五卷本《盛世危言》,孙中山写的《农功》一文,经郑观应润饰后收入书中。同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9月,26岁的孙中山出任澳门镜湖医院西医局首任义务医师,成为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求学时穿过的上衣

孙中山澳门行医场所复原(铁床是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用过的)

光绪二十年(1894)1月,孙中山写下了《上李鸿章书》,集中了孙中山关于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以图中国富强的革新主张,希望李鸿章能开展自上而下的改革,挽救时局。同年,孙中山偕陆皓东赴上海拜访郑观应,并通过新派人物王韬介绍到天津见李鸿章。6月,孙中山偕陆皓东由上海赴天津,但此行孙中山并没有见到李鸿章。在天津期间,孙中山看到了清政府官员的腐败,使其思想发生了转变,遂离津转沪,远赴檀香山。 
兴中会誓词

光绪二十年(1894)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兴中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同时,孙中山也完成了由改良主义者向民主主义者的伟大转变。

广州兴中会坟场
光绪二十一年(1895)2月,孙中山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兴中会总部旧址(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

光绪二十二年(1896)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康德黎等营救脱险。脱险后,孙中山将此段经历著成《伦敦蒙难记》,继续宣传革命。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孙中山以英文发表的《伦敦蒙难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光绪二十六年(1900)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
梁启超致康有为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中山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孙中山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八期

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三年(1911),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光绪三十三年(1907)12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这些革命虽都以失败告终,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宣统三年(1911)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的绝命书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廷独立。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后,湖北革命党人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文告

1911年12月,孙中山返抵香港时在船上与欢迎者合影

民国元年(1912)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民国元年大总统孙文宣言书
溥仪退位诏书
1912年孙中山与总统府军政人员合影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民国元年(1912)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

1912年4月26日,孙中山在广州出席陆军司令部欢迎会时与欢迎者合影

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其10万英里的铁路规划也远非当时国力所能负荷,孙中山的设想并未成为现实。

1912年9月6日,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与欢迎人员合影于张家口车站

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民国二年(1913)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流亡日本。

1916年4月孙中山(前排右四)、宋庆龄(前排右五)出席在日本友人田中昂宅中举行的声讨袁世凯的集会

民国三年(1914)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民国四年孙中山于(1915)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誓约书

民国六年(1917)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民国七年(1918)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此后,孙中山完成《建国方略》著作,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孙中山就职陆海军大元帅留影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次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民国八年(1919)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同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五四运动的筹备出发地——北大红楼

民国九年(1920)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民国十年(1921)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12月,孙中山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

《孙中山会见马林》油画

孙中山、马林会见处——北伐大本营靖江王府
民国十一年(1922)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6月,因政见不合与陈炯明决裂,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8月23日,孙中山在上海寓所会见李大钊。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上海孙中山故居会谈场景复原
民国十二年(1923)1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同时,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


广州孙中山海陆军大元帅府旧址

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中正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民国十三年(1924)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1923年10月18日,孙中山聘请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的委任状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同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民国十三年(1924)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离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
孙中山偕宋庆龄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孙中山抵津下榻地——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国事遗嘱》,要求国民党全体党员依照《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弥留之际,孙中山依然断断续续地说着:“和平···奋斗···救中国···”,寄托了他对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殷切希望和嘱托。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先在北京协和医院保存,后暂厝北京香山碧云寺。民国十八年(1929),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

孙中山逝世地——北京孙中山行馆

孙中山停灵地——协和医院礼堂
1925年4月2日,孙中山灵柩移往北京碧云寺厝置,数十万群众夹道送灵

宋庆龄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堂守灵

南京中山陵俯瞰 王腾/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香山路孙中山故居
改“医人”到“医国”,他喊出“振兴中华”,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
考点名称: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
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从同盟会到国民党:同盟会是如何建立以及又是如何分裂的?
国父孙中山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