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地区新石器时期哈民文化玉器研究

       2010年发现了一个史前聚落遗址,震惊了考古界,这就是著名的哈民忙哈史前遗址。它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境内,距通辽市区只有50公里。经考古专家用C14法测年,这处遗址距今5500—5000年。

       经发掘发现了因失火坍塌的房址、保存相当完整的房屋木构架痕迹和极为震撼的大批非正常死亡的骨遗骸殉难场所,证明是遭受突发事件废弃的。该遗址出土有陶器、玉石器、骨角器、蚌器等,以及大量的碳化黍、粟、大籽蒿、大麻等植物种子。是内蒙古通辽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一处完整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

01、哈民文化遗址出土器物

       哈民忙哈(蒙语意为“沙坨子”)遗址发掘仅此一处,经勘测发掘,遗址区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从2010年到2014年已发掘82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址81座,墓葬14座,出土的陶器以生活用具为主。石器有石斧、石凿、石刀、石耜、镞、磨棒、磨盘、石杵、石球、石虫等,多为工具类。

      玉器主要有玉勾云形器、玉璧(包括双联玉璧、长方形玉璧)、玉璜、玉钺、虫首匕形器、螺形耳饰、环状器、玉饰件等。因其遗址年代与辽西红山文化晚期在同一历史阶段,二者出土的玉石器及部分彩陶片的类型、形态和工艺及使用功能方面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关系,可以想见史前新石器时期哈民文明的端倪。科尔沁先民们用睿智创造的史前文化。

02、哈民文化玉器特征

       哈民忙哈部落遗址出土的器物继承了红山文化器物的造型、工艺等艺术风格,浑厚、饱满,被赋予了时代艺术美感和独特的地域风格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哈民氏族不拘小节、豪放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哈民类型的玉石器在用材上与辽西略有所不同,玉料同样以透闪石为主,玉质细腻莹润,但大多数并不是岫岩河磨玉,且多选用青中泛黄、绿黄色、深黄色的玉料,与甘肃玉颜色较为接近。从玉料、来源、产地和玉文化研究来看,该部落或许有着与外来地区文化的联系,但不排除玉料来源是吉林和黑龙江某个未找到的古代采玉地点。此种玉料的使用表现出该文化类型对材质择优选取和色泽的重视,刻意追求玉器本身的特性美,同时也体现了哈民氏族的精神文化世界和审美情趣,器物的外形表达和质地美的结合形成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特色。

03、哈民文化玉器发展

      哈民文化继承了红山文化的精神,又吸收了周邻文化艺术形式并加以创新,如在陶器上装饰“麻点纹”,在玉石器上创新了虫首匕形器、螺形耳饰、勾形玉饰等,这些创新体现了特殊的氏族文化精神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打磨、抛光、琢制严谨精细,最大程度地展现玉质自身的美感和器物神韵,与辽西红山文化晚期工艺并肩趋行,并未见有丝毫衰退的迹象,是本区域、本族群文化艺术发展的一大亮点。

       考古学家将哈民遗址的意义归纳为“三大史前考古奇观,一大改变”,即中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在北纬43度以北地区发现的最大聚落;完整的房屋木制结构、痕迹在中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一座18平方米的房子内至少有97例人骨遗骸在中国是首次;被确认为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即“哈民文化”,改变了把科尔沁历来视为蛮荒之地的说法和认识,充分地证明这个地区是五千年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行家是如何炼成的(第十六回) 远赴浙江慈溪县 体悟术与道
荐读 |玉器砂绳切割考
4300 年前后玉器在北方地区各文化间的互动
中华文明摇篮山西省出土玉器——新石器时期
大历史---新石器时代
[转载]国家宝藏——龙山文化时代的黄河玉器文明(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