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效的管理模式:“无为而治”
有效的管理模式:“无为而治”
 

  “人不胜天”,“人定胜天”,都不是最好的管理态度,真正有效的管理模式,应当是“无为而治”,因为只有先做到“无为”,才能做到以后的“无不为” 

  有一些渠道公司的领导者,自以为坐到某个位置之后,就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员工也会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自己越强势,推出的手段越强硬,遭到的反对就越多,下属越来越不听号令,自己也越来越孤立。最后,当下面所有的人都指挥不动的时候,自己的管理之路也就走到了尽头。
  很多初出茅庐的渠道管理者,都或多或少遭遇过类似上面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这些管理者们不懂得一个道理:任何人的权利都是他人赋予的,而一个管理者真正的权利其实是由他下属的员工赋予的。因此,仅仅有了领导职务还不够,还要设法让你的员工认可你的领导地位。
  那么,领导如何让员工认可自己的领导地位呢?一般来说,中国人对待管理有三种态度:一是“人不胜天”,这种态度过于消极,并不足取;二是“人定胜天”,这种态度可能过激,也不是最佳的管理思路。真正有效的管理模式,应当是“无为而治”。对于管理者来说,只有先做到“无为”,才能做到以后的“无不为”。
  那么,渠道领导者们如何做到“无为而治”呢?我想,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自己少说,让别人多说;
  二是自己少做,让别人多做;
  三是自己少管,让别人多管。

自己少说,让别人多说
  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自己少说,让别人多说”。
  三国演义》中有两个成功的管理者——曹操和孙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工作习惯,那就是:每逢重大的决策,他们自己绝不先发言,而一定是要让手下的谋士、战将们畅所欲言发表意见,最后才亲自出面对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并且做出最终的决策。
为什么要少说
  曹操和孙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许多渠道公司的老板,喜欢在单位里大搞“一言堂”,老板自己在台上说得头头是道,而且一讲就是数个小时,乐此不疲。台下的员工如何呢?一片沉默,正在非常痛苦接受“洗脑”。
  我想,这样的老板在台上讲得热闹,下来反思一下,自己心里也未必会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因为他们自己很清楚,要想干成任何事情,都需要大家的参与。一个没有员工支持的老板,完全靠自己一个人包打天下,一定会感到十分疲惫,会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也很痛苦。
  曹操和孙权显然懂得这个道理,作为大公司的老板,他们不会先开口,而是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员工开口。因为你领导先开了口,下面的员工一定会随声符合,不会说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一来,作为老板的他们和下属就很难有沟通,更是难以了解下面的情况,其结果往往是自己越干,压在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担子越重。与此同时,失去了员工的意见和反馈,老板的决策就缺乏基础的数据参考,也没有可以拿来加以比较的意见和思路,这样即使老板自己再天才,再努力,他的心里也只会觉得越来越虚,越来越慌。再者,从做事的角度来说,老板自己说得再多,也很难起到实际的作用。因为要做成任何一件事请,关键是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纰漏,即使老板自己说得再多,只要员工自己不想干,老板说的这些话就统统没用。只有让员工自己说,自觉做,才有可能把问题真正细分下去,责任落实到位,把事情真正干成。
什么是少说
  少说,并不是不说。少说,首先指的是:老板本人能不能做到少说,或者能不能做到不说。听了这话,有些人会觉得好笑,老板的权利那么大,要不说话还不容易。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要做到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如果你下属的员工和你不是一条心的话,你不说,你的员工肯定也不会说。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令人窒息的尴尬沉默。这种沉默,对于任何一个老板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心理考验。这是一种对老板地位认可度的无声挑战,面对这种沉默的压力,绝大多数公司老板是难以承受的。既然你的员工不愿意开口,作为老板的你,想不开口都不行!更加可怕的是,到了这一步,即便是你把嘴皮磨破,说得满嘴起泡也没有用,员工才不会听你的洗脑演说呐!所以,有经验的渠道老板们都知道,团队管理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让别人先开口,要让大家先说,自己最后再说。
诚意第一
  如果对比曹操和孙权的领导水平,无疑曹操会更胜一筹。
  因为孙权本人缺乏谋划和运筹的能力,他的特长在于能识人、能用人,能采纳正确的意见。而曹操则腹有良谋,不过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极少把自己的方案先说出来,而是想尽办法让下属先说。尽管很多时候,曹操早就心里有数,他也绝不会把问题的答案先说出来,而是尽可能让下属开动脑筋寻找,要让他们觉得这些答案是他们自己找到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能使员工有成就感,有决策参与感,而且在决策出台之后,员工也会对其有较高的认可度,从而使得计划的执行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果曹操不这样做,而总是在最后否定员工们的想法,推出自己的“锦囊妙计”取而代之,员工们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辛苦了半天,原来你自己心里早就有主意了,让我们发言只是走个过场,把我们当猴耍。”这个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被老板欺骗,从而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反感,这种反感情绪往往会影响决策的顺利执行。
如何做到少说
  少说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团队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渠道老板们在平时就要努力养成习惯,自己少说,多让大家说,多听大家说。为了形成大家畅所欲言的氛围,老板有时候要敢于浪费一些时间。可是,有一些渠道公司的老板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认为,让员工商量来商量去,会白白浪费很多时间,还不如自己干脆早早把既定的方案拿出来更有效率。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平时如此行事,势必会损害员工参与公司事务的积极性,挫伤了大家的参与意识,这就得不偿失了。
  少说,不等于不说。比如,当遇到紧急事件的时候,老板一定要果断表态,绝不能听任大家七嘴八舌,延误时机。为了让大家多说,老板要善于多提问题,促使员工养成遇事思考的习惯。遇到事情,要尽量让员工自己寻找答案,不要害怕员工干不好,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自己来。有的时候,老板提出了问题,员工却不回答。这个时候,老板千万不要慌,也绝不能急着把自己已经准备好的答案拿出来。因为只要你善于鼓励,让员工看到你的诚意,并且真心和员工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最终一定会接受你的。
  除了上述的态度调整工作外,老板们还应该建立一个制度(这里指的是一种非正式的规则或者习惯),来鼓励积极发言的人。此外,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老板一定要设法打消员工说话的顾虑,这一点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比如,员工在发言的时候,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担心:会不会被别人认为是在挑他的毛病;会不会被别人认为是在为自己评功摆好;会不会被别人认为是在讨好领导。这些顾虑,往往会导致员工在说话的时候“留一手”,首先考虑“如何不得罪人,如何让领导本人受用”。于是,讨论往往持续了半天,说的都是无关痛痒的事,而对于真正的问题,大家谁都不敢触及。
  所以,老板从一开始就要在公司内部树立起研究问题时“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要敢于树立“实事求是”研究问题、剖析问题的正气。
  至于老板会不会受到团队中“阿谀逢迎、党同伐异”因素的影响,这方面没有人能够为他提供帮助,关键还是要看老板本人的修养以及面对这些因素的态度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员工管理灵丹妙药——鼓励
老板分享:公司领导新官上任排除异己,竟用这种方法逼走老员工
员工主动性很差,你作为领导应该怎么做?精明管理者,都懂这4点
如何树立威信?任正非:领导艺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受益匪浅)
写年度总结,业绩差怎么办?把握好三点,领导准满意
管理者,如何快速地了解你的员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