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导语:作为管理者,你不可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而是要学会把事情分出去,今天的文章讨论这个话题。

 本期音频由metamaker支持|今日文章主题:管理干货 
我们做管理,是要培养一群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自己去解决所有问题。

那如何才能培养出解决问题的人?实际上就是授权,把事情分出去。

你只要管好“头”和“脚”,即解决做什么和谁来干的问题,这样你管的事情变少了,但是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了,也就是管得越少,管得越好。


为什么说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当下社会越来越以知识工作者为主,我们没办法衡量监督他们的工作,只能协助他们。

如何驱动知识工作者的产生更大的价值,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团队拿结果,如何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驱动他人达成目标,拿到结果就很关键。

但难就难在,作为管理者,你被要求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另一方面你又很难高效。因为你的时间属于别人,不属于你自己。

每天必须处理很多事情,开很多会,解决很多问题……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虽然很忙,但是没有结果。

一个能力再强的管理者,也没办法兼顾所有的事情。

如果你管的事情又多又琐碎,就拿不出整块的时间聚焦在处理重要问题上,那你自然没有效率可言,到最后,你忙来忙去都是苦劳,没有功劳。

但是,如果你能把手里的事情做好分工,授权给团队其他人去完成,而你去解决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管好头和脚,也就是解决团队做什么和谁来做的问题。

这样一来,你管得少了,但是因为抓大放小,管理效率却提升了。这也是杰克·韦尔奇的观点,管得越少,管得越好。

那,怎么做才能实现管得少,也管得好?

如何做,才能管得少也管得好?

想要管得少还管得好,我们要明确:

第一,你做管理是帮助员工拿到结果,解决员工的意愿、能力和态度的问题。

也就是员工到底想不想干,会不会干和可不可以干的问题,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前提是你和员工间要建立信任。

我这里有几个方法,你可以尝试去做:

1.以身作则胜千言。你必须要躬身入局,自己带头去做,员工才会信任你。

2.识人心懂人性,了解员工想要什么,把他的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绑定在一起,这样他才有驱动力。

3.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你说我听。如果员工不知道怎么做,你就要给他进行情景化辅导,也就是要有培养员工的意识。

第二,管得少,并不是说你放手不管,而是学会授权,但你要去抓关键的人、关键指标来提升效率。

彼得·德鲁克有个观点,大意是我们容易对授权这两字产生误解。

真正的授权是指你把可以由其他人完成的事情,交给他们做,这样你就可以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在授权之前,你要想清楚这个几个问题:

1.什么事情可以授权

授权他人的事情,有个参考标准,就是你不参加,不会对事情或项目造成影响。

比如你是运营的老大,协同部门的例会,你就可以授权给执行的员工,让他代表你参会,回来同步信息即可。

在确定了可授权的事情后,一定要明确员工的责权利问题,也就是做这件事的范围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资源可用、你能给他什么支持和帮助。

说回上面的案例,运营老大就可以对小唐说:

今天下午16点,有和产品的项目协同例会,你代表我参加一下。项目有涉及到我们的变动,回来及时同步。

你可以把内部复盘的结论,服务客户过程中看到的问题,集中反馈给产品经理。

整个执行期,我们配合发文共四次,采访十位客户。如果项目组有相关疑问,细节问题你可以自己定。


新的需求,让他们跟我沟通。另外我们还有社群的同学,可以配合宣传。

这样,小唐就知道,他会上要重点听变动,已经定好的执行计划,他可以调整细节,如果项目组需要社群宣传,你们可以协同,有临时或者新的需求,则由你决定。

2.给什么样的员工授权

到底应该给什么样的人授权?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最简单高效的方法,你就看两点:

第一,他会不会做。为了顺利完成工作,你需要在员工中到擅长做这件事的人,所谓擅长就是他有经验且拿到了结果。

第二,他愿不愿意做。如果说会不会做是能力问题,那么愿意不愿意做,就是意愿问题。

如果人家会做但是不愿意做,你是没办法拿到想要的结果的。

因为愿意做、有兴趣,他才会持续自驱,遇到问题就想尽办法克服。他争取做到最好,而不是差不多就行、完成就行。

3.授权的同时规避风险

当你确定可以授权的事情,找到合适的人以后,你还需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

没有风险意识,也是无效授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里说的规避风险,实际上是你授权后,要追好过程,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总之,你要做教练而不是监工。

具体来说,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追踪过程。

追踪过程是为了拿到结果,所以你要关注事情的进展,避免最后时间紧张的问题。

比如在执行之处,看是否有顺利推进;在时间过半时,进度是否过半……避免延误。

第二,要授权不让责

很多管理者在授权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的误区是“让责不授权”,什么意思?

就是让员工承担责任,却不给完成这件事需要的权力。

这就会导致,被授权的员工觉得自己是工具人,什么都决定不了,还要对结果和后果负责。

想要授权有效,真正提升效率,你可以授权不让责。事让员工去做,给他对应的权利,责任还是你来担着。

给他一个发挥空间,帮助员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这也是培养员工的一种方式。

第三,做教练不做监工

有一类管理者,在授权给员工后,会时刻盯着员工,看他怎么做。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被授权做一件事,领导却时刻都在盯着你,你会不会想,领导是不是不信任我,这种内耗完全没有必要。

在授权的时候,你的角色是教练,充分信任和支持员工,只在他需要的时候辅导他。否则,就无法做到真正有效的授权。

最后总结一下:会不会授权,其实很考验管理者的水平。一旦做了管理,事情多、挑战多、时间紧张,如果你不授权,什么事情都自己做,那累到死也不一定有结果。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身为管理者,你原本可以发挥更多价值,却因为琐事牵绊,没精力深度思考,非常让人痛惜。

所以,学会授权、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能由他人完成的事情,就大胆交给别人去做,前提是你一定得选对人。这样的话,你既能培养员工的能力,又能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拿到结果。也就是为什么我会说,管得越少,就管得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不管我怎么三令五申手下的人做事效率还是那么低,到底该如何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新东方年会吐槽视频曝光:这样做管理,迟早要出大问题
团队管理知识库的主页
做好这四步,让管理效率提升十倍
如何管理团队拖延症
看到的朋友有福了,个人付费5万元的MBA课程免费分享给大家(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