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性对待“学案教学”
理性对待“学案教学”

下文摘自《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5期),作者为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徐建,文中的观点为我们多日来对导学案教学的讨论做了一个非常精要的总结,既为我们爬梳了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指出了导学案教学的努力方向。

摘引如下:

    与传统教学活动相比,学案教学出现了几方面的变化:第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学中心的转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研究学情,并以此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保证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第二,教学形式或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学案教学要求“先学后教”、“以学导教”,教师应该“跟着学情走”,鼓励教学活动更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第三,教学效果或教学评价发生变化。学案教学提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参与学习,从三维目标角度评价教学,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案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学案的编写往往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甚至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由教师设定。结果学案等同于教案,只不过是把教学活动中过去由教师主讲的内容变为现在学生自学的内容,教学活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给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小小的“折扣”。其二,学案教学的价值取向需要探讨。它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知识为本”?如果对学生指导“过度”,对教学过程束缚过死,则教学活动就有可能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与学案教学的初衷相违背。其三,教学效率问题。学案教学虽然考虑到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学案按教师意图编写,教学目标又是指向知识体系,这表明学案教学并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活动的俗套,仍然把知识视为有待“征服”的客体,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活动的属性,也就不可能改变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关系。更何况从学案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每门课、每节课都使用学案教学,不仅教师增加了负担,而且也让学生消耗了更多的精力,结果就成为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了。

     总之,学案教学虽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存在欠缺。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不是给学生放手太多,而是放手不够或放手不得法。学案教学尽管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弊端而进行的一种改革尝试,但实质运行的却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变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请你走下讲台
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及撰写方法
余文森专题:先学让每个学生拥有课堂参与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站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