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

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不是道教,是道教长生不死思想的理论实践促动下,由教内宫观道士学者、教外道家学者以道利生,以医济世为手段而自然演化出的一支医学流派。它介入于道教之中的文化思想,是以教外道家学者以医弘教、以医传道、以医济世为手段而自然演化出的一支医学流派。它介人于道教之中的文化思想,又有别于道教之外。道医包括中医。道医突出以神学思想,讲究形神兼治。而传统中医学是平衡医学,讲究标本兼治。道医既谈道教,又谈中医,自成门派,又自成体系。道医具有形神兼治、传流不离道、认为道是探索宇宙本源、道有善变性、万变性、及具备多种综合技能的特点。

道医的内容十分丰富,以现代中医学为参照,将道医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第一层面,形治部分,道医在治病防疾过程中,善于运用传统医学本草汤液、方剂(各种丸散膏)及针灸手段,这与中医学内容大致相同。第二层面,养生部分,包括导引,调息、内丹、辟谷,内视、房中等项,是道医学最具有特色的部分。第三层面,即神治部分,其内容包括道、德、符、占、签、咒、斋、祭祀、祈祷等,这一部分与人的信仰、品德、民间疗法有很密切的关系,包括在戒律、伦理和他力的范围之内。

道医发展的根本特征是援道入医与援医入道。昭示了医道同源,医道一体与医道互补的道家医学传统,涤荡道医学着修养生命、济世利民的情怀。历史的道医名家有很多,如张道陵、孙思邈、杜光庭、张伯端等。代表著作有很多,如《广成先生玉函经》、《石药尔雅》、《韩氏医通》、《海药本草》等。

应用领域

编辑 播报


1、学术特点

(1)医道同源
所谓医道同源,是指传统医学与道学均源自上古原始宗教人文关爱(即对人类生、老、病、死、苦的自觉关注关爱)的诉求。当是,伏羲画卦,肇启《易经》。而黄帝祖述《内经》,神农撰用《本草》,从此开创中华民族“三坟”之学。三坟之学既是中华民族道的本源,亦是传统医学的本源。其时,伏羲、黄帝、神农,不仅是中华民族先祖部落的首领,更是部落宗教团队的首领,他们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雄心,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悲心,以至极伟大的人文关爱情怀,口传心授了三坟之学,虽然文字不直接出自他们,但心传与口授源自他们。这中间,《本草》以脏腑气血培补先天,《内经》以内景经络(隧道)直追先天《周易》则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身心统一的哲学旨趣,以上提下委之法,昭示了法则天地修养生命与觉悟生命的通途,摄持了医道同源的历史渊源。此外,伏羲依于天、地、人三才之道及五音入五脏之理,制作了古琴,既以古琴调情志,又以音乐助教化,并感应自然的萧声,襄助仙道的修炼。
(2)医道一体
所谓医道一体,是指传统医学与道学发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分割的血肉联系。其一,传承祖师往往既为医家祖师又是道家(道教)祖师;其二,医学与道学发展过程中人事与学术相互渗透,得以相互补充发挥者,上古之时,人文之祖黄帝,既是医家之祖,更是道家之祖。同理,上古名医苗父(以祝由为主要医疗手段),中古名医俞跗(按摩经穴治病),以至神农、岐伯均如是。先秦以后,道教公认的实体教团创始人张道陵及著名道士葛洪、陶弘景、孙思邈以至李时珍、张三丰等,既是医学大家,又是道学大家。他们中间,既修炼内丹助成仙,又修治外丹以活人,且深研医道,济世利生,二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道家的援医入道,使修养修炼生命的生理基础更加坚定;援道入医呢则不仅包括外丹(含升丹、降丹)纳入医法等,更因医师修道,又极大地推动了医家品质的提高,从而展现出传统医道更加完备的理、法、方、药、术。
(3)医道互补
所谓医道互补,是指医家对生命和美健康的诉求,与道家对成仙证道的追求,在共同发展过程中相互支撑、补充与完善,最终使传统医学能以人文关爱的基本理法,将敬畏生命、摄护生命、修养生命、觉悟生命的诸般理法一以贯之,而以觉悟生命、证道成仙为最终旨归。一是敬畏生命。即认知生命难得,绝不高估人类自身的力量,更尊重生命,严格守持“性戒”(指人类共同憎恶的行为,如残酷杀害生命,偷盗抢劫、强奸等)保任生命,以自律无伤身心(即以万物养心性,而不以心性养万物),不恣意妄为。二是摄护生命。依据《周易》身心统一的哲学思想,摄护生命,先要无伤身体。于是有“择居处”(如背山、向阳、近水、通风),“适寒温”(如建茅屋制衣裳,用火调水等),“知时节”(认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乃至二十四节气之理)“和饮食”(上而言之,明晰食物是鲜活生命的助缘,使知味而不贪;下而言之,食物搭配要合理。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是修养生命。下而言之,振奋人体经络(行以导引,辅以摩运),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上而言之,调和情志,更以侧隐之心养肝,辞让之心养心,无妄之心养脾,羞恶之心养肺,是非之心养肾,使五德合和,恢复先天。四是觉悟生命。即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进一步努力,调和其体气,融化其物欲,安固其性情,精浚其神灵,彻底破除烦恼与执着,从而觉悟生命,升华生命。
(4)众术合修
晋代医学与道学大家葛洪提出的“众术合修”之法,很能代表道医学的特点,即由守真、行气、导引、按摩、叩齿、咽津、辟谷、房中、服饵等多种炼养方式结合。具体面言,道家(道教)医学的法与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中医共同使用的治疗方法,如汤药、针灸、按摩等;二是道医学特有的治疗方法:如气功锻炼与治疗、劝善的情志疗法、服用内丹外丹的养生法、施行祝由禁咒、以古琴为主的音乐疗法等,乃至依于河车路(内丹导引)的杵针疗法,依于经络及武功修习而展现的药功及拨筋疗法等。
2、著名学派
(1)丹道医学流派
代表医家张觉人。去除迷信,回归科学,是“丹道医学”派的特色。其核心体现在《中国炼丹术与丹药》著作中。该书是学派的代表作,概述了中国炼丹术从创立到发展的历史,列举古代文献特别是《道藏》中有关炼丹术之珍贵内容。该书还汇集了道教和中医学各种古书的丹药处方,进行了组成药物对比分析,对于研究炼丹术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外科十三方考》是张氏的重要著作,也是长期研究与实践在《华西医药杂志》连载引起中医外科同仁极大重视,该书对中医外科方剂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研究中医外科疗法的重要文献”。
(2)詹黄张按摩流派
代表医家詹龙请。学术特点突出部位按摩;寻找信息反应点“保、激、补、治”全面调理;拨按截放各有特色,调动自身能力;发挥按摩优势,通补结合以通为主;道法术统一于“八法”。流派传承人有张诚毅,刘修利等
(3)天真按摩流派
代表医家詹龙请,天真按摩流派学术思想有整体按摩、循经按摩、按摩查病和以神御气四大法则。学派传承人有周述炎。
(4)青城药功学派
代表医家有李真果、刘元尚、王含阳等。该派学术特色归纳为三点:一是简。道家尚简,故该派善于将常见病的证型分类,以一个基本方,辨明阴阳后加减使用,化繁为简,纲举目张。二是便,该派善于选择当地官药及草药,或新鲜捣烂外数,或浸泡药酒(既内服又外敷).很是方便。三是效验。即结合习练道家武功或点穴拨筋,配合内外用药,使效验明显。学派传承有曹明仙、薛永新。
(5)维世唐门流派
代表医家叶自若,学术特色提倡人体阴阳水火平匀合化,含暖遍熔,贯平通匀,而不圈于某方剂上着力,所谓“识用诸方宜,神工对病难”。学派传承人吴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道一体与古医的发展》
道医学堂丨道医的定义
从文化角度看传承《黄帝内经》的重要性
中医发展简史
黄帝内经
《伤寒论》沿革及学习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