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1-17: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哥就是个传说
userphoto

2023.07.18 浙江

关注

精通甲状腺癌每一个细节的公益科普号,自创精准观察体系,术前淋巴结转移和复发预判准确率>90%接各种咨询,关注后可加群。



前  言


甲状腺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

Columnar cell PTCCCS-PTC

2022年之前亚型用词variant变体为遗传术语

因此2022年之前简称为CCV-PTC或PTC-CCV

2022年WHO第5版规范亚型名词为subtype

可以简称为CCS-PTC或者PTC-CCS

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是一种侵袭性癌

死亡率是经典乳头状癌的6倍以上

但由于极其罕见(占比0.15-0.4%)

临床诊断和鉴别柱状细胞亚型存在严重的不足

和其他乳头状癌鉴别也非常困难

可以说柱状亚型乳头状癌就是一个甲癌的传说

来源:网络

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


01

柱状细胞亚型的发现历史



1986年
Evans等报道了2例侵袭性的乳头状癌
特征是肿瘤细胞呈高柱状
细胞核的排列呈显著的假复层结构
而且在2个病例中
都发现小病灶显示梭形癌细胞增殖
1个病例中发现微滤泡结构
Evans在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
2个案例的乳头状癌都是非包裹和侵袭性的
2名患者全部出现远转
并且2名患者在术后2年内全部死于甲癌
也就是死亡率100%
DOI: 10.1093/ajcp/85.1.77

死亡率100%的乳头状癌亚型一经报道
立即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随后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
作为一种侵袭亚型进入WHO甲状腺肿瘤分类
最早进入的时间Jeff已经无法考证
但可以知道的是
柱状细胞亚型已经存在2004年WHO第3版目录中

2000年以后
随着分子和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研究者们发现了柱状细胞亚型的更多特征
2012年
Enriquez等发现CDX-2的表达
有助于柱状细胞亚型与其他亚型的鉴别
在Enriquez研究的11例案例中
CDX-2阳性的患者6例占比55%
DOI:10.1309/AJCPXE3PUBWVZCGZ
随后更多的相关研究
确认了柱状细胞亚型CDX-2阳性这一观点
DOI: 10.1089/thy.2013.0146

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的显微镜特征和CDX2染色
DOI:10.1007/s12022-022-09707-3

2021年
Janovitz等人总结了柱状细胞亚型各种突变的占比
braf突变占比78%
包括BRAF-V600E、N486-P490del和BRAFAGK
RAS突变占比22%
TERT启动子突变占比33%
肿瘤抑制基因CDKN2A缺失占比44%
TP53突变占比11%
这也是BRAF突变叠加TERT、TP53
提示侵袭性甲状腺癌的原因之一

因为柱状细胞亚型一直都是小样本研究
而且大多数是比较典型和严重的才能诊断
因此早期研究队列中患者死亡率一直都非常高
1986年Evans队列2人死亡2人死亡率率100%
2011年chen队列48人死亡13人死亡率27%
2018年Jooyeon队列6人死亡2人死亡率33%
2019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王顺涛刘春萍等
测算出柱状细胞亚型死亡率约为经典亚型的6倍

ISSN:1943-8141/AJTR0100682


2022年
柱状亚型继续没有任何争议以侵袭性亚型
进入了WHO第5版甲状腺肿瘤分类之中
相关文章:
01-01:综述:WHO最新甲状腺肿瘤分类(1.01版)

来源:网络

02

柱状细胞亚型的诊断和鉴别




柱状细胞亚型的病理特征
为胞质淡染、嗜酸性柱状细胞深染
细胞特征呈现乳头状小梁状排列
显微镜下呈现特殊典型的玫瑰花征
核向边缘表现出明显的假复层乳头状结构
部分肿瘤细胞核上/核下偶见空泡
缺乏核增大、淡染,罕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
约50%的肿瘤免疫组化表达CDX2
在甲状腺结节切除的肿物中
见到类似子宫内膜样癌或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形态
应考虑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
DOI:10.3969/j.issn.1007-8096.2022.08.013

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箭头所示为微卵泡或细长卵泡
DOI:10.3348/kjr.2018.19.5.1000

柱状细胞亚型具有典型的玫瑰花征
表现为细胞质向中间融合
为核向边缘表现出明显的假分层乳头状结构
外型看起来像一朵盛开的玫瑰花
在细针穿刺的涂片中
通常可见核沟、核分裂像、单层柱状结构细胞

DOI:10.4103/1742-6413.143303
(a)乳头状的肿瘤细胞簇,核向边缘表现出明显的假分层;(b)玫瑰征;(c)在细针穿刺涂片中可见明显的核沟(黑色箭头)、核分裂像;(d)肿瘤的组织学切片显示小梁状排列,存在假分层和玫瑰状结构(黑箭)。嵌入突出相同的玫瑰状结构(H和E,×200)

免疫组化上
因为柱状细胞亚型的滤泡细胞来源
因此表达TG、TTF1等
同时柱状细胞特异性表达CDX-2

柱状亚型乳头状癌患者的细针穿刺特征
DOI:10.4103/1742-6413.143303

来源:网络


03

柱状细胞亚型的争议和分歧




由于柱状细胞亚型的案例少、诊断困难
但关于柱状细胞亚型的争议和疑点一直存在

关于侵袭性和预后的问题
尽管柱状细胞亚型的乳头状癌
多年以来一直被WHO划入侵袭亚型乳头状癌
但一些研究表明
柱状细胞亚型中可能存在惰性和侵袭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柱状细胞亚型预后都很差
侵袭性更多与腺外侵犯和早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研究者们认为年轻患者通常病情相对轻微
研究者们整理出了一些超声和细胞学特征
期待能够在未来的个性化治疗中发挥作用
DOI:10.3348/kjr.2018.19.5.1000

关于柱状细胞亚型的诊断标准问题
Sujoy等人认为最低的比例需要其成分大于50%
而Wenig等研究认为至少需要大于70%
我国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的一项研究
表明研究组的3例病理有2例柱状细胞大于90%
整体来说柱状细胞占比在50-80%之间
DOI:10.3969/j.issn.1007-8096.2022.08.013

另外就是在侵袭亚型的乳头状癌中
多种亚型混合并存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比如乳头状癌合并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
这也进一步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
DOI:10.4103/1742-6413.143303

来源:网络

后 记


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
穿刺阶段准确诊断的概率小于10%
在Jeff看来
如果术前能精准诊断那真是传奇和传说

目前能够总结出柱状细胞亚型的特征
一是癌结节往往存在前被膜和带状肌侵犯
DOI:  10.3348/kjr.2018.19.5.1000
二是往往存在Braf突变叠加TERT或Tp53突变
由此又牵扯出一个甲状腺癌群体多年的公案
前被膜侵犯的鉴别和基因检测究竟有没有意义
众所周知张神仙和小网红是公开反和抵制的
然而真相却是
在大咖和网红的努力反对之下
一部分侵袭性的甲状腺癌患者
又错过了及时发现侵袭性癌的最佳时机
过去两年Jeff不止一次感叹
到底是什么样的医生和网红啊
才会这么精准地祸害中国人
特别是那些尊重他、爱护他和信任他的粉丝们

Jeff重新审视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
发现它的侵袭性或许并不在亚型本身
而是在于这些乳头状癌本身存在侵袭的特征
比如被膜侵犯和突破
Jeff称为甲状腺癌侵犯三通道之一
比如存在Braf突变叠加TERT、TP53突变
本身就是容易侵犯、容易复发、容易远转的特征
不管细胞的形态如何
有了被膜侵犯和多基因突变的风险叠加
大部分柱状细胞亚型的患者很难有好的预后

当你面临甲状腺癌的时候
对于康复预期要做最好的打算
但判断过程要排除最坏的可能
不要轻易放弃可能发现侵袭性癌的机会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还要加上三个字:不信邪

本期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阅读!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南共识 l 2022WHO甲状腺肿瘤分类:概述**
    鞋钉样甲状腺乳头状癌典型病例
    衡道病理文汇 | 特殊类型甲状腺癌赏析(上)
    同样是乳头状癌,为什么你的就容易发生转移?不同的病理亚型决定不同的预后!
    甲状腺癌-不止乳头状癌和滤泡癌那么简单(二)
    干货满满!WHO CNS 5th(2021)脑膜瘤 (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