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略论廖前精神

                        曾学榕

        廖前,字胜启,将乐人。唐咸亨三年 (672 年 ) 因其父隆平侯廖晶的功勋,廖前被荐为真州判官,后升任南剑州刺史。他在任职期间,多次到南剑州所管辖的将乐县,发动百姓在龙池(今和平村一带)垦荒造田,修建道路,并建仓贮粮 20 余万石。他还经常巡视乡间(古镛镇、水南镇、南口乡、白莲镇、万全乡、高唐镇、漠原乡、万安镇、大源乡、安仁乡、余坊乡、蛟溪、泰宁等),见到可耕之地,安置农户,发放稻种、各类豆种以及蔬菜种等,鼓励耕种,繁衍人畜,繁荣各地社会。唐仪凤三年 (678 年 ) 将乐遭遇罕见大旱,四处绝收,或大幅减产,灾民缺粮,廖前下令开仓,设立粥棚,救济灾民。将乐于唐武德七年(624年)并入邵武,埀拱四年 (688 年 ) ,他奏请朝廷恢复将乐县建制。因廖前功业显著,朝廷特授他“总督平章加二千石,记牧兹上。”廖前死后,将乐百姓不忘其恩德,特建“大施禅寺”祭祀他。后任南剑州刺史的王审琴写诗赞他是“天生奇才”、“功业着国”。

        廖前在将乐仅用十数年时间,带领百姓就把原来是一个四乡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建设成市场井繁华、人烟集聚、物产丰饶、富甲一方的一等县域。他的丰功伟绩,记刻史籍,留存千古,传颂至今。他为什么有这种能力?这虽然与众人共同努力分不开,但是,廖前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与他的爱国、爱乡、爱民的精神与胸怀、他的屯垦、建粮仓、惩治腐败等等措施与政策,深入人心,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是分不开的。朝廷特别嘉奖他,人民群众特别爱戴他、纪念他是有一定原因的,这在将乐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笔者不辞简陋,把他的精神试作归纳,以飨读者。 

                           (一)

        廖前精神总的来说有三点:一是“爱国、爱乡、爱民”,二是“忠”、“直”,三是“开拓”。

        廖前精神的“爱国、爱乡、爱民”,主要表现在——

        将乐县是福建省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南迁的客家先民看到这里的气候宜人、土地和自然资源丰富,是个较为理想的居家场所,便陆续迁徙和定居在这里。看到将乐百姓由于人口逐渐增多而产生粮食的不足,生活因此贫困,遇到灾年更是难熬,饿死人的事也经常发生。老百姓连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哪里还有能力去完成朝廷的赋税、徭役?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四处查看和访问,当了解到靠近将乐县城有一处地势较平坦,灌溉也较方便之地——龙池时,喜出望外,立即就与众人商定:开发龙池。于是他马上制定政策和措施,广泛发动百姓,群策群力,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开发出一片新田园。当粮食收成时,百姓敲锣打鼓把粮食送到交税的仓库时,那种热闹的场面,使现场的人们无不喜上眉梢。因龙池的成功开发,廖前和幕僚更是踌躇满志,决定把有关政策和措施向全县推广。百姓也因此积极响应,涌跃参与,将乐全县经济也因此一年年增长,市井繁荣。廖前的功绩主要在于:由于他的带头和决策的民主,不仅使将乐县受益,而且影响面扩大到周边县份,还使朝廷增加了税赋收入。正因为如此,他“爱国、爱乡、爱民”的精神,得到百姓的拥戴和朝廷的表彰而流芳百世。

        廖前精神的“忠”,主要表现在——

        朝廷委任他担任南剑州(今南平市)刺史(今地区级主要行政官员),他本来可以养尊处优,气指颐使,不要那么辛苦,那么劳累,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深入县域,足迹遍及乡间,不怕疾苦,不惧凶险,亲自探察,十数年如一日。他的这种精神就是忠: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这在一千多年前的时代,很是难能可贵的。

        廖前精神的“直”,主要表现在——

        廖前的实际官职是担任刺史。这个职位官不能说大,权也不是很大,但是要得罪地方上的有背景、有靠山的土豪劣绅,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有些力不从心。廖前并不因此而畏葸(xǐ)不前,而是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据理论事,该办就办,该杀就杀,从不含糊,从不弄虚作假、讲人情,更不为虎作伥。只要是有关危害百姓、作罪多端、怙恶不悛的,一定是严惩不饶,从不怙息。有一次他的亲戚犯了死罪。罪犯的家属四下奔走,到处打点,托廖前的好友和舅妈来说情,并动用了朝廷的高层关系。朝廷的那个高层关系差人给廖前带话,话语中除了奉劝,还挟枪带棒,暗示危胁。可是廖前不吃那一套,照判不误。

        廖前精神的“开拓”主要表现在——

        廖前在将乐四乡的屯垦、建粮仓,修桥铺路,设立学校育人等方面。他敢于设想,勇于实践,不怕承担责任,具有高瞻远瞩的前瞻性。这在将乐能在短时间内社会安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和后来遭遇天灾,得以有备无患等等就能得到最好的证明。

                           (二)

        廖前精神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两点:

        1.受到廖氏的血缘和传统教育的影响。

        廖前父辈、祖父辈以及更往上的祖辈都有“忠”、“直”的性格。例如——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征立为侍中。后主袭位,徙长水校尉。丞相掾李邵(李合)、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合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邵(合)、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于是下诏废廖立为平民,流放汶山郡。 

        (译文)

        廖立:字公渊,是武陵郡(西汉时设置的郡,在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临沅人。蜀国先主刘备兼任荆州牧时,当时他不到三十岁,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后来称帝时又曾征召廖立为侍中(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刘备入蜀,诸葛亮镇守荆州地方,孙权派遣使者与诸葛亮进行友好交往,顺便问到蜀国士人中都有谁与他一起治政,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都是楚地优秀人才,他们能同我一起共兴治国大业。"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吕蒙暗地袭取荆州南部三郡,廖立脱身逃出,径自逃归刘备身边。刘备一向赏识和礼待他,故没有过于责备,让他做了巴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为汉中王,征召廖立为侍中。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为帝,廖立被调任长水校尉。 丞相和李邵、蒋琬到他治所来,廖立为他们献计说:“军队应当远征,你们几位又擅长谋划军事。过去先主不取汉中,而前去与东吴争夺南方三郡,结果还是被吴人夺去,白白地劳累军士,无功而归。后失掉汉中,使夏侯渊、张合深入巴地,几乎丢失整个州。后到汉中,又使关羽死后连骨头都收不回来,上昏庸又遭惨败,白白丢失一方土地。这是关羽仗恃自己的勇威和声名,带兵作战无方,主观臆断任性而所致,故此前后几次丧师失众。如向朗、文恭,都是平庸之辈。文恭任职治中毫无章法;向朗过去信奉马良兄弟,吹嘘他们是圣人,现在任职长史,一向善于和稀泥。中郎郭演长,是盲目随别人打转转的人,不可与他共谋大事,却让他当上了侍中。如今处在衰微之世,要任用这三个人,确实不当。王连乃流俗之人,一旦聚敛贪狠,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闹到今天这种地步。”

        李邵、蒋琬把这些话全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写了一份弹劾廖立的奏章,说:“长水校尉廖立,坐井自大,贬论广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不任贤达之士而用平庸之人,又说万军统率者都是些不中用的混小子;诽谤先帝,诋毁群臣。当有人说到国家军队简练、建制分明时,廖立傲慢地仰着脸望着屋顶,勃然变色叱责那人说:'有什么可称道的!'诸如此类情况不可胜举。”于是下诏废廖立为平民,流放汶山郡。

        正是廖立的“忠”、“直”才闹到这样的地步。

        廖棠 :字子卿,将乐人,生于东晋建武元年 (317 年 ) ,逝于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 (420 年 ) 。他品行高洁,才学出众,以教书为业,是东晋知名的隐士。他的学生大多学业出众,不少弟子被朝廷录用,其中不乏高官显位者。内史王羲之曾遣使邀他出山为官,他坚辞不就。

        廖棠很清高,大书法家王羲之派遣特使来请他出山做官,他都不为所动。这种坚持职业操守,坚持做人准则的高尚品行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廖氏前辈“忠”、“直”的突出表现。

        廖标:字林秀,将乐人,唐武德九年 (626 年 ) 考中进士第一名 ( 当时未设状元 ) ,官至直阁副相。他才德并重,敢于为民请命,朝野对他刮目相看。

        廖标之才不言而誉,居高位而敢干为民请命才是他身上最突出的亮点。不是性格、品德“忠”、“直”,恐怕很难做到。

        廖前小的时候,他父亲和爷爷就经常给他讲廖氏先祖的故事,因此廖前受到了很好的的传统教育,加上他本身所具备的廖家血缘基因,对他品质、德行的形成起了一个奠基石的作用。

        2.受到社会的影响。

        前文曾提及将乐县是一个客家县份。唐朝就有大批的北方士族大家,带领家属、亲属、族人以及跟随人员,南迁到将乐。这些客家先民不仅带了农耕和一些工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廖姓是将乐客家的一个主要姓氏,在将乐繁衍生息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据将乐黄潭《廖氏族谱》载:“廖氏世系之亲,初出自河南,迁居陕西长安祖廖权。权公生于东汉顺常年间,为武陵尉,因子廖立入仕蜀国,避入吴地,而后将乐,始焉。”

        在具有廖氏族人中具有先进文化人士的教育和影响下,这里的廖氏族众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例如:廖义先、廖孝先、廖贵清、廖安好、廖贲、廖文明、廖汾等。同样,廖前也受到了濳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对他后来的精神与思想的形成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廖前能够受到朝廷的特别嘉奖、人民群众的特别爱戴和纪念,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这与他受到受到廖氏的血缘、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受到社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他、缅怀他、学习他也是一个重要的例证。

        【按】曾学榕,笔名曾繁之。福建三明市客家与华侨研究会研究员、将乐县客联会理事、将乐县杨时研究会常务理事、将乐县地方志编委会副编审、将乐县易学研究会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省荆门市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法正:刘备入川的带路党,无可厚非的二五仔
诸葛亮传
铁面御史赵炳麟传26:身居庙堂上,心系故乡情
蜀汉历任尚书令考证
魏延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