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怀瑾:如果明体而不能达用,但见到一个寂然不动的境界,还只是为学的半途。

孔学的宗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节书最难读,但又是《里仁》全篇的中心所在,也是孔门传心学问的宗旨所在。如果只抓住一贯当作孔学,实在有许多地方是贯不起来的。孔子也曾经把“一以贯之”这句话告诉过子贡,子贡便缺少曾子回答的“唯”,所以便无下文。

你必须要下过一番工夫,身体力行,身入其境来体会,等于实地演习一番,才能稍有领会之处。如果不如此看,我就不知道仁是何事了。因此,这一节话,一定要插入《里仁》的中心,才不会误会它突兀可怪。

再说,我们如果要把仁的道理和一以贯之联接起来说个明白,最好和最妥当的解法,还是多读书、多研究,追寻孔子传承儒家道统以来的理论,才比较信而可征,而且不落在后儒的窠臼里,那样就更接近、更可靠了。

   这种治学的办法,就叫作以经注经。我们试读《易经》的系传,首先可以了解孔子所讲一以贯之的道与仁是个什么情形。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至于所引用本节的内义究竟如何,只要静心研究,自然会通其理的,因为这不属于本题范围,只好留在讲《易经》的时候再说了。

   为什么我肯定地说本篇是孔门传道的中心,是孔子学问的宗旨呢?只要静心读书,你就会发现它的脉络。《论语》一书,从《学而》一篇开始,许多地方都插入孔门师弟之间研究学问的对话,互相辩难。

一到了本篇,统篇都是“子曰”开始,一路到底都是记载孔子的自说。虽然末后一句加入一节子游的话,只算是余波荡漾而已。只有在曾参的一节,好像是记载故事那样,忽然插入这一段机锋妙用,而且对曾参则称为曾子。可见编记的大半是曾参的门人,所以他们对这一段传心法要就特别地重视,更要尊称曾参老师为“子”了。

   根据《汉学师承记》,凡嫡传的称为弟子,再传的便称门人。到这里,既然点出曾参承受孔门心法的仁道,已经指明传仁道的宗旨了,以后就无事了吗?不然!不然!须知在未见道以前,戒慎恐惧,唯恐不及;既见道以后,还是戒慎恐惧,唯恐不及。

如果明体而不能达用,但见到一个寂然不动的境界,还只是为学的半途。必须要由此知,由此见,起而发于立身处世的行事之间,才是仁的大机大用。因此以后半篇,跟着而来的,就是孔子谆谆告诫的平常日用之间的言行了,虽然人人都懂得,唯恐不能踏实做到,所以便一再提醒。

下一章 更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学生中最笨拙的,但正是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孔子论“学”之三重境界
孔门有十哲,《论语》中除孔子外,为何只有曾子、有子称为“子”?
心学系列之传习录之七十五
读论语笔记《里仁篇》十五
王阳明读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