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经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②。

化而欲③作,吾将镇④之以无名之朴⑤。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⑥静,天下将自定。

【考注】①无为而无不为:这是“道”的最高境界,也是老子的政治理想。“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事情是它做不好的。②自化:自然化育、自生自长。③欲:非分的欲望。④镇:正,安。⑤无名之朴:“无名”指“道”,“朴”形容“道”的真朴。⑥以:而。

【考译】“道”因应事物的本性而不妄为,所以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最好。侯王若能遵循道的无为原则,天下万物就会按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如果它在发展过程中产生欲望,我就用道的真朴使它正定。道的真朴使它正定,欲望就不会滋长。没有贪欲自然会清静无为,天下将自然归于稳定、安宁。

【导读】同第32、34、35章一样,本章又是一首“道”的颂歌,老子说,“道”有一大功能,即“无为而无不为”。何以能此?因为“道”能“镇欲”,镇万物之欲,万物无欲则静,天下自定。

【辨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知常曰明”(16章),“常”也是“道”。“道常无为”,因循事物的本性,不妄为、不强为,而万物均自为自作,故“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是因,“无不为”是果。统治者若能奉道而行,万物将自行化育,而不需要干预。

那么,“道”为什么要“无为”呢?老子认为,“无为”不是不为和不想为,而是“道”的要求,是本来就不需要作为、不应该作为。万事万物都有其运动发展的规律,在规律作用下,万物均自为而作,“道”因应万物本性不为不作,就可以“无为而无不为”。因此,“道之无为”是顺应自然的“本来就不需要作为、压根不应该作为”。

“无为”作为老子的核心理念,它贯穿于《道德经》全书始终。继第2章“处无为之事”、第3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10章“爱国治民,能无为乎”、第29章“圣人无为,故无败”之后,本章首次完整地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命题。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物壮则欲生,而“道”无欲无求,即“不宰”“不恃”“不有”“不居”,故“道”能使万物的欲望得以消弭,万物无欲则内心清静,内心清静则不争,天下就太平了。当然,老子这里的“欲”是指非分之欲。

国无良治,皆因统治者太“有为”,这如孩子逆反往往与父母管教太多有关是一个道理。老子主张奉道而行,清静无为,则天下太平,即“无为而无不为”或曰“为无为,则无不治”。“太上”无为,“百姓皆谓我自然”(17章),这便是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

【今鉴】越忙越乱为哪般?

人总会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越忙的时候越乱,总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于是我们在一团慌乱中又造成了新的错误,于是我们急于改错,慌忙改错中又导致新的错误出现,于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恶性循环。

原因在哪?在于我们违背了做事情的法则或规律,结果费力不讨好。所以,再忙也要停下来“清静”一下、“无为”一下、思考一下,使我们的行为更理性、更少犯错。

个人如此,国家和社会亦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6)【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心观《道德经》(39)
《道德经》“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怎么理解?化而欲作是何意?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不求成果,亦不放弃努力,最后一定成功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共读】《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