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好事不留名”这件事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userphoto

2023.04.13 上海

关注
                                          一

子贡为鲁国赎回来一个奴隶,没要赏金,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不带走一片云彩。

子路救了一个小孩,领回一头牛作为报酬。

孔子骂了子贡,夸了子路。

子贡看似无私,但他起了一个做好事不要报酬的头,以后的人做好事如果要报酬就显得不好,不要报酬就觉得自己亏了,于是以后好事的人会越来越少。

子路没有那么无私,做了好事自己也有收获,这样有利于形成做好事的良性循环。

可见,允许自利的经济机制往往比“学雷锋”的精神号召更有可持续性。

很多强调教师奉献之类的固然很好,但应该与一定的激励机制配合才是更有效的。

亚当斯密提出“自利”是人性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个论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宏观上看,中国的改革开放,韩国朝鲜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差异,无疑都验证了允许自利的意义。

当然,自利必须在法律和基本道德的约束之内。

生活中,有很多小事都反映了其中的经济学道理。

比如租房,现在有很多私人二房东,从房东手中将毛坯房长租过来,简单装修后再分租给来都市工作的年轻人。

这种二房东往往被认为是黑中介,甚至有些真的就是骗子。

但大多数二房东并不是骗子,也是想好好生活的普通市民,他们没有注册专门的租房公司,大概是为了避税。

省下来的开销大部分自己挣了,另一部分将房租降低一点更容易租出去。

可见,这种绕开政府所谓“正规渠道”的租房方式,如果不是欺骗行为,则对供需双方都是有利的。

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相当于一个经济主体,从中抽取了一定的佣金,能起到一定程度保证安全、规范行为的作用。

二房东作为“社会人”往往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多种话术真假难辨,年轻人租房难免不陷入二房东的一些“坑”,但这种话术并非出于故意骗人的目的,而是自利。

承认自利是人性,就能看清很多生活中的不理解的事,像电视剧上常见的“你为什么骗我”“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自利的心理动机,有了这个认识,也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从小就知道“习惯”这个词,也知道习惯的重要性,但仍然会随着生活而加深理解。

有时候我们说某个人很讲究卫生,把书桌、地板、卫生间到处打扫得锃亮,却又发现他经常忘记刷牙,也经常不洗袜子。

那么他究竟是否讲究卫生呢?

看似矛盾的背后,我觉得并不是干净和脏乱,或者勤劳和懒惰的问题,重视习惯而已。

他习惯了卫生间很干净,也习惯了把袜子放桌子上,如此而已。

很多看似价值判断的问题,可能只是事实判断。

就像物理上的惯性,一旦形成强大的惯性,除非足够的外力难以使物体发生显著变化,习惯便是如此。

平时一些文章中常见的“路径依赖”、“组织文化”,说白了就是习惯。

无论个人还是组织,不符合自身习惯的事情总是看不惯、难以运行。

因此在一些改革中,要考虑循序渐进,防止变动过大引发的强烈波动。

最近南师大中北学院学生扣留院长的事情,便可以用“习惯”这个思路理解,人们习惯了认为本科比高职更高级,社会舆论还没转变,窗口还没打开,强行改制难免引发广大学生的不满情绪。

古人讲三人成虎,一些话听多了就会信了,且深信不疑。

本来爱情是相互倾慕、彼此支持,但钻石商人不断地告诉你,“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一种坚硬的碳单质矿物,莫名其妙和爱情挂钩,让无数女人为之痴迷。

勤劳致富是很多人的生活信念,我也是。但仔细想想这句话,最勤劳的人是谁?最辛苦的人是谁?农民,一线工人。

网络上常见程序员、大学老师甚至明星演员抱怨自己工作辛苦、危险,很少见到农民和工人抱怨。

有点像幸存者偏差,即我们能看到的往往只是少量局部,远非全部。

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的王健林牛逼了,可能还有一万个更勤劳的张健林、李健林失败了,但我们没有看到,就误认为勤劳和致富关系密切。

同样,以上是事实判断,不是价值判断。钻石是好的,勤劳也是。

福柯说社会是个大监狱,一开始觉得他太悲观、太极端。

后来才发现,这个说法就一个字,高!

不光外卖员被困在系统里,要不停地接单、跑单,甚至为了不超时频繁闯红灯。难度他们不知道闯红灯有危险吗?系统逼得。

其他工种不也是吗?

虽然没有狱卒拿着鞭子催促,我们都会按照特定的规定去行动,按时上班打卡,遵守各种法律、制度。

结婚要通过国家机关领证才算,生孩子也是,出生证明,毕业证明,死亡证明,几乎所有行动都被框住。

如果从一系列“照章办事”中得到了快乐,也挺好。

最近还有了个体会。

有很多人,20岁左右的时候,心气很高、心浮气躁,觉得那种在国企的仿佛一眼能看到头的稳定工作没有意思,总想着折腾一下。

等到了30岁左右,一小部分人折腾出了名堂,绝大部分人没混出个啥,才认识到当初的自己多么幼稚,那种一眼看到头的稳定工作其实挺好。

这也可能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过程,20岁的时候,无论长辈怎么说,都不可能理解一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相信。

也不用悲观懊悔,这其中的青涩和鲁莽,或许恰是青春的底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助人为乐该不该收报酬?
薛开伍:做了好事,是留名,还是不留名?如何理解“无名功德最大”?
孔老夫子说:做了好事就应该拿报酬
一碗米养个恩人 一斗米养个仇人
孔门弟子做好事
关于描写福慧的格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