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螺解读李商隐七律(八)

71*野菊

李商隐〔唐代〕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今天这首是野菊,和昨天的那首可以参看,应该是同一时期写的。我们先从咏物诗说起,简单一点。咏物有三种境界,单纯咏物,物我相托,意思是先咏物,后托意,最高的一种就是物我合一,单纯咏物,最经典的,是李峤的风。

唐代李峤的《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单纯的从风的不同方式,效果来写的。还有一种是先状物,再融情,比如贺知章的柳,和郑谷的,鹧鸪。

鹧鸪

唐代 /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比较一下,这个是第二种境界的。首二联状物,颈联开始融入自己,从闻鹧鸪说起,尾联又回到鹧鸪身上。第三种是最高境界,物我合一式的,比如虞世南的蝉。

虞世南 〔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起承两句虽是状物,但也暗含自己,三四句,重心转移到自己,但又没脱离蝉。这个就是最高境界。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首句点明野菊的生长环境,暗示自己;微香冉冉泪涓涓。次句虽由于环境差,熏的眼泪涓涓,但仍有微香,暗示自己,不被重用,一直屈居幕府,菊,我,合一,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颔联的写法比较特别,自己站在野菊的角度去思索,我如寒雁一般,因为菊在秋天开放,加了,已悲二字;次句,芳心与暮蝉同期,一个季节的,但加了,忍委二字,意思是:我如何能委屈与暮蝉为伍?反问句,暗示自己不能屈服自己所处的这样的环境,自己的意思完全融进去了,已悲,忍委,转折关系的虚词。

颈联比较有意思,角度有了转变,回到了现实中,细路独来当此夕,此夕,指今晚,独来,指自己一人,细路,崎岖弯曲小路,扣一个野字,看到了路边的野菊,而有了后句的,清尊相伴省他年。令狐楚非常喜欢菊花,所以见菊花而起了他年之思,就是想起了令狐楚,当年和他一起的日子。

颈联是由眼见野菊,而思及恩师,尾联再回到野菊上,暗示自己不被引荐: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紫云,这里代指中书省,令狐绹新去的地方,新苑,是指上林苑,宫内的花院,每年要有移栽新花的,但我这样的野菊,是不会移到宫内去的,非常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叹。所以通篇写的是野菊,又通篇写的是自己,咏物诗的最高境界。

现在比较一下两首的相通之处。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此夕唯有我自己,恩师已去,故省他年。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参考一下九日的首联,意思是一样的。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与,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类似。九日有点太露,野菊是以咏物来托意,所以比较委婉。因见路边野菊,而省他年,都包括了。颈联由暗笔,注意哦,前后两句的主角都省略了。野菊没提,令狐楚未提。合一的地方是,今夕我如野菊,而忆起当年与恩师相伴的日子,颈联是转的,一定是四分法,起承转合,按联来的。

细路独来当此夕,独来看菊,而相对于后句,我就是菊;清尊相伴省他年。省他年的是我,而我眼下就如野菊一般,恩师最喜欢菊,而我如今已成了野菊,被人抛弃了的意思(被令狐绹抛弃了),所以我(野菊)非常怀念你。所谓的,分,是在总的下面来分述。比如一个句子:风含翠筱娟娟静,雨浥红蕖冉冉香。

仔细品读一下这个前后句。先搞懂这个合一。前分句,风中含雨,因为风吹翠竹,所以涓涓为雨。雨浥红蕖冉冉香。次句是雨中含风,因风吹荷塘而有冉冉的香传过来。这个就是风,雨,融在一个句子里了。和李商隐野菊的颈联一样。是互文。通感,是由一种感觉,而起别种感觉,写法是这样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种表达是通感。由听觉,而起视觉。

72*过伊仆射旧宅

唐朝: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

回廊檐断燕飞去, 小阁尘凝人语空。

幽泪欲干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

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这首争议的地方在,写作时间,和写作地点,其它的争议不多。仆射,是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

首联为全篇定了调子,其实,通篇是为俄叹逝波穷来写的。朱邸,是指题中的旧宅,方酬,两字有力,与后句的,俄叹,相对,对句子的转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说,要想表达好,句子中,和两句之间的转折意,有时,虚词非常重要,首联的这两个虚词起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再看颔联,如何承接首联的后分句的:

回廊檐断燕飞去, 小阁尘凝人语空。

颔联写的非常棒,前分句大家看到刘禹锡的那个乌衣巷没?那个是燕子还来,这里反用了,燕子都没了。回廊,小阁,都是扣的朱邸,不但燕子不来,人也没了,暗示的,当年是很繁华的,门庭若市。颔联重在旧宅的今昔对比。以今日的荒凉,暗示当年的辉煌。

幽泪欲干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

颈联稍有不同了,以旧宅的周边写起,用了,幽泪,和余香,句子的构成非常特别。幽泪欲干残菊露,这里以泪,来比喻,露水,用欲干,来说菊花上的露水,意思是,人的泪已经快流干了,是入情,情转,但这个情,是以景物来表达的,为何要这样写,是因为睹物而思人,这个人明里是老伊,但暗指李德裕。所以颈联是情转。

这首诗拟人,兼拟物,都包括了,诗人把自己的泪拟作了菊花上的露水,和咏物有区别的。一般咏物的时候,将物拟人,比较多。最妙的是下句:馀香犹入败荷风。这里败荷,秋菊,都是秋天的景物,尤其是败荷二字,但从作者的角度看,虽然是败荷,但仍然有余香,这是一,二是这余香本是因风而传,但作者用香,犹入风,来表达,是无理而妙!

大家需要学会一个词的用法,吹面不寒杨柳风,还有杏花雨,败荷风,这些都是以季节时令,来说风,非常的妙。这就是诗家语的特征之一。前三联,都是就旧宅来写的,尾联一笔宕开,说自己。

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把意境拓宽了,前三联吊的是人,一个有功之臣,但尾联为何去吊楚宫了?是意境拓宽了,由家喻国,由个人而想到国家社稷之叹。这个我和百度解析的稍有不同,尾联的意,是叹的大唐,以楚宫来代指而已。

73*赠从兄阆之

唐.李商隐

怅望人间万事违,私书幽梦约忘机。

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

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

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今天的这首是李商隐很少有的一首,谈的是归隐,一般认为和前面几首作于同时,大中三年左右吧,刚刚结束幕府,还在迷茫之中,正在考虑下一步如何办。当时应该四十了,他去世是大中12年。几经周折,非常的气馁了,所以无奈写了这首七律。从兄,就是堂兄,族兄,

这首的首联写作方式,是顿入,总领,是起的方式之一,起,不一定都是兴起。直接抒发情感,是这种起法的特点。

怅望人间万事违,私书幽梦约忘机。

首句是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什么事都不顺,所以我想归隐了。其实后三联,都是围绕,约钓矶来写的,私书,幽梦,是指两种状态,一个是私书,小窗讨论,一个是幽梦,梦里也在盘算。你知道为何用私书吗?因为他舍不得,不舍一切得到的机会的。私书为实,幽梦为虚。他除了丁母酉,以及晚年病的不行了,回河南去休息了之外,从来没有过归隐的生活。忘机,指鸥鹭忘机,等同归隐的意思,私下里和从兄商量,没敢声张,因为他其实没想归隐,梦里也在想,我啥时候能像范蠡,张良那样啊,功成名就了后去钓鱼。

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

这里是想归隐的地方,有垂钓的池塘,有幽静的石台,扣的是约忘机的地点。这里的幽梦,指在梦里,去了一处好的地方,钓鱼,和鸥鹭一起嬉戏等,那颔联就告诉了你梦里的理想地点是哪里: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应该明白,私下书信里,和梦里,想去的地方,就是颔联所说的。

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

颔联是地点,颈联重在和什么人一起去。这个颈联强调的是归隐后和什么人来往,非常重要,同时也为尾联做了铺陈,尾联其实是说,和城里的那些人,受够了,也是为何颈联刻意要这么写的原因。月本是景,但这里拟人了。李白曾有诗句,独酌无相亲,所以邀月共饮,于是,这里有与僧人相携,与月共依。这里,用了宾语前置。这两句还原以后应该是这样的:定携僧共入幽径,好与月相依寒塘。宾语正常应该在动词后,这里是为了强调,和僧人一起去哪里,和明月在哪里相依。这个句式非常漂亮的,如果两句里,把宾语部分单独成句,那就是宾语拆分了。倒装,是诗家语的特征之一,就是为了强调一个部分,一个元素,而刻意的提前。

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尾联非常好理解,意思是,我们必须尽快离开城里了,不然,会毁了我们自己,所以真正的布局特点是,总分分分,后三联没有明显的转和合。首联已经把中心主题,招隐,说完了,后面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论证的。为何七八不是转合,因为主题是一样的,没有转,只是告诉你,为何要赶紧归隐,不能等了。后三联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陈述,论证。第一是地点,环境,第二是和什么人相处,第三是赶紧的,不能再等了。转,是啥意思?就是和前面的所说,似断非断,似粘非粘,有宕开,又有关联。这一首,首联是定论,总领,后三围绕着首联在写。

两首首联兴起的七律。

咸阳城东楼

作者: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楼

杜甫 〔唐代〕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74*哭刘蕡

李商隐〔唐代〕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李商隐与刘蕡有相赠的诗,前面我们学过,今天的是悼亡诗了,大家记住,唐人对朋友之间的悼亡诗,一般用哭,或伤字,用悼字的没见过。宣宗写白居易的,用吊字,李商隐对刘蕡一共写了四首,七律一首,五律好像是两首,还有七绝可能,可见两人交往之厚。一般古人只对妻子过世,写悼亡诗,对朋友不这么称呼,而是用哭和伤字,所以朋友去世,写诗悼念,都是用,伤某某,哭某某。丈夫去世,女子不用悼亡二字,是特指丈夫悼亡妻子的,可能从潘岳开始的。

首联是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从上帝开始写起,上帝居在深宫,本就和下界难通,何况又闭了九阍(宫门用,九阍,九门的意思),就更不能和下界通了,所以后句,用了,巫咸不下问衔冤。意思是,刘蕡是衔冤而死的。巫咸,是舜帝时期的人物,是上帝派下来体察民情的神仙,据说可以招魂,报怨的,有两个版本,一个叫巫阳,一个叫巫咸。据说应该是叫巫阳,但宋玉,杨雄,杜甫,都用的是巫咸,所以就沿用下来了。

颔联的写法,古人称倒插,这里就是时序倒装写法,首联谓已死,颔联倒叙。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写作背景是大中三年秋,此时李商隐在长安,首句写黄陵一别,相隔万里长江,而死讯是从江州的湓浦传来的,所以用了书来,秋雨翻,指对方去世了。首二联其实是写刘蕡去世,颈联开始写自己,是为转,角度转换了。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首二联是表达对对方去世的悲愤,颈联开始写自己无能为力,借用了潘岳(字安仁),和宋玉,两个典故人物自比。只有安仁能作诔,意思是,我虽有潘岳之身,却只能作诔,作诔,指写悼亡辞,潘岳有著名的悼亡诗,而且也为他人写过,写这类的诗很在行,所以用这个典。何曾宋玉解招魂?后分句是一个转折,意思是,我虽有宋玉之才,但也不解招魂之术,宋玉为屈原招魂,成功了吗,没有,我岂能解招魂乎?是一种无奈。这样的前后句转折,杜甫最在行,李商隐学的杜甫,也经常用。前分句是说自己能做的,后分句是说自己做不了的。分层递进,有时是前后转折。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尾联,是收结,这里是扣回主题了。我如何能表达一下我的凭吊之情呢?他这里用了个典,或礼仪上的一个讲究,一般说,为师者(逝者是自己的老师)哭于庙门之外;为友者,哭于寝门之外。平生风义兼师友,我们虽然兼为师友,但因为我更视你为师,所以:不敢同君哭寝门。风义,指,风度仪态,诗文的风格义理,比如朋友之间的风义,是诗友。

一般扣回的,似乎淡了一些,不如宕开的收结妙,但这个尾联推进了一下,就是尾句的,不敢哭寝门,是对对方的尊敬,敬仰。首联写的怨,尾联用深情回扣,这种首尾,类同有交响乐的首尾,从一个高潮下来,缓缓地收结,不是一下子停下来。尾联的收结,有几种不同的风格的,首联像打雷一样的风格时,下面不能一直打雷,得有微微细雨来收。对造成对方死亡的上帝的冷漠表示愤怒,尾联以对对方的敬仰,柔情收结,符合一张一弛的配合的。

75*复至裴明府所居

唐.李商隐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今天这首挺好的,大致是李商隐又要远游之前来告个别与友人。这首背景是在京兆尹幕府短暂工作时,认识的裴明府。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之间是如何关联的,或者说,颔联是如何承接的首联的?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首联是就明府的所居而写,似乎是山中的一处别业。首句点题,说主人是如何卜居的,专门选了一处幽深之处,卜筑,就是找居住之所。确切的说是这样:以桂树作街巷,以杉树做篱笆,意思是无人,无巷,也无篱。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

来到了屋子里,从外面寻过来的。不可寻,是扣的前句的幽深,周围没人家,就见到桂树和杉树了。然后眼前一亮,原来屋子在树林之中,找到了,进来看见什么了?看到的是,柱上雕虫对书字,柱子上非常精细的雕刻着虫书,虫书,是书法的一种,前句是体现主人的高雅。槽中瘦马仰听琴。后句是进了屋子后听到了主人的琴声,这里的,瘦马仰听琴。是用典,因为荀子说过,伯牙鼓琴,而六马仰听。反正意思是,马在吃草时,听到琴声就抬起头了笑了,哇,啥声音这么好听。

槽中瘦马仰听琴,是虚笔,前分句为实,眼前所见,后分句是指主人在鼓琴,好听极了。所以,颔联与颈联之间,是顺承,扣的幽,这里是雅。

颈联是说自己为何,复至的原因,我将远行,所以再来看看你的居所,前分句为夸对方,后分句说自己要远游。我来你这里来一次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你的地方太幽雅了,我走之前是一定要来再看看的。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用了倒装,顺过来应该是这样:

流辈求之岂易得?关山行矣方独吟。意思是,我是个流辈,四处漂泊之人,要想求得你这样的生活,非常难得,而我马上又要去关山远游了,独自一人出去漂泊。颈联点出了题目中复至的原因,就是我为何又来一次的意思,因为太喜欢了,也太难得了,是转,入情的句子,角度也换了,从对方的居所,写到自己的感觉。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尾联的句子非常有意思,是流水句,前分句中心在酒字,是赊取的宾语,在后句也是宾语,是一个宾语拆分的句子,单句式流水的一种。流辈,四处流浪之辈,指的自己。尾句有个烦字,是指自己目前的状态,漂泊烦了,要来和友人一起洒去衣襟上的烦字,烦躁的情绪。这里有个写诗时的细节问题,首二联说的是友人所居出的,幽静,是为尾句里这个烦字,反衬的。因为友人所处的十分幽静,所以我来这里洒掉衣襟上的烦字,向往的情绪,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便是首尾呼应。

76*对雪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李商隐的咏物诗和别人的很不同,这首也是一样的,因下雪正赶上自己要东行,而有感慨,所以写了两首对雪,有个自注:时之欲东。时欲之东,意思是将要去徐州幕府,大概在大中三年冬。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首联从雪写起,首句是欲雪未雪,但寒气先来了,玉女扉,代指自己太太的闺房,然后,清光,代指雪,旋透,指很快,省郎闱,指自己在朝中的办公地,当时据说李商隐有检校员外郎的头衔去幕府做事,类似与杜甫的那个工部员外郎,所以次句有此一说。总之首联是开始下雪了。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颔联是承接首联次句而来,说雪下的越来越大了,如大庾岭的梅花一般,此指片装的雪花。首联对举闺房与办公地,就雪来写的,是状物。这里是用大庾岭梅花,章台柳絮,代指雪越来越大的意思。大庾岭的梅花,经常被用来咏雪。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颈联转,转到就雪写意上了,前分句指自己将要出征,用了定随,此是虚笔,因为还没发生,应湿,也是一样的虚笔,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曹植的白马篇,一个是谢庄湿衣的典。欲舞定随曹植马,曹植的白马篇有句子: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这里用来形容自己要冒雪启程了,舞字,双关,自己舞,也有雪舞。

有情应湿谢庄衣。东晋的一个高官谢庄,从殿中出来突然大雪,但雪只落在谢庄身上,皇上觉得是祥瑞之兆,就让大家写诗咏雪,后来成了咏雪的典了。这里加了,有情,虽然明是指自己冒雪出征,肯定要湿衣的,但加了有情二字,就把典的意用上了,似乎是雪独独对自己有意,要来为自己送行。这里,白马也好,谢庄衣也好,都是在咏雪,是写意,同时,把雪拟人化,专门来为自己送行,妙就妙在这里,所以也才有了尾联的意。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所以说,雪啊,你是从龙山那里来送我的,不远,因为有朔风吹着,很快就来了,所以,你也别急着走,等到明年二月,我归来的时候,再接我。这种颈联转的布局,特点是尾联是由颈联自然而来的,是尾联就颈联的转而收结的。

和总分分总的布局不一样,那个是七转八结。中二联是平铺的分述颈联。这首是,四句分截的,首联写雪慢慢下来了,颔联是写雪慢慢大了,是起承关系,颈联转到写意入情,尾联是就颈联的情来收结的。龙山是个北极的传说之地,一般认为雪从那里来的。龙山,即逴龙山,因地处极北,天气严寒。鲍照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之句。后遂用为咏雪之典。为何七分句用了,龙山不远?就是鲍照的这个句子来的。现在好好体会一下,六分句和七分句之间的关联。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李商隐此时心情不错的。

77*对雪二首 其二

唐·李商隐 押阳韵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誇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首联继续咏雪,写雪的样子,是状物,格物。扑珠帘,过粉墙,和第一首一样,分述,闺中,和,省闱,中书省的墙壁是粉刷过的,所以称粉墙。旋扑珠帘过粉墙,对,主语是雪,省略了,扑,过,连动词组。连动的特点是,同一个主语发出的两个动作。再看第二句:轻于柳絮重于霜。如果细品一下次句,就会发现,和首句的结构几乎是一样的,意思,雪,比柳絮要轻,但比霜要重。前分句意思在描述雪纷飞时的状态,后分句是雪在飞时,和落下后积的体态。飞的时候,旋扑珠帘过粉墙;后分句是,飞的时候比柳絮轻,落下后堆积起来,就比霜要重了,为何?因为霜是薄薄的一层,雪是厚厚的多层。首联都是在说雪的两种状态。

颔联继续说雪,但角度不一样了,颔联重在一个白字,雪的颜色。琼树是白的,对吧?所以,雪,就如江令笔下所夸的琼树一般,洁白无暇,又入卢家妒玉堂。而雪又如在嫉妒卢家的白玉堂一般,非要去入得卢家,去比比谁更白,比的结果,当然是雪更白。

已随江令誇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仔细品读一下,因江令已夸了琼树,我也是白的,所以就随琼树让江总再夸一下,但萧衍没夸我,夸的是卢家的白玉堂,所以我得去卢家看看,到底谁更白。颔联就是以拟人的口吻,描述的是雪的白。首二联到此时,应该把雪写透了,飞舞时的动态,扑帘过墙,飞时轻于柳絮,落后重于霜,洁白如琼树,白过白玉堂,都写完了。

到了颈联,继续写夜里雪的样子,夜雪。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雪后虽然没有月,但似月光遍洒。梅花为五出,五瓣,雪花,为六出,六瓣,颜色类似,但不是梅,所以用了,欲字,来虚指。注意句子,首二字,动宾词组,侵夜,与月亮争桂魄,忍寒,欲试梅妆。是夜雪的两种拟人写法,妙极。颔联的比,是实比,颈联的是虚比。前三联都是在写雪,从各个不同角度层面虚实交错来写的,尾联一笔宕开。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七分句点题中的注解,时欲之东,自己要去东面的徐州幕府。前分句说关河东西之路,都冻了,路很难走,但我还是要走了,所以,太太肠子都断了,来送我这个陆郎。收结了两首全篇,组诗的特点。陆郎,班骓,指 南朝 陈后主 宠臣 陆瑜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明下童曲》:“ 陈 孔 骄赭白, 陆郎 乘斑骓。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 唐 李贺 《夜坐吟》:“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 陆郎 去矣乘斑骓。”陆郎就是陆瑜,陆瑜骑的是班骓马。

这关河东西都一片冰天雪地的路上,我骑着马,去徐州了,你(妻子)一望一断肠的来送我(陆郎)。状语拆分式的,单句式流水。手法上,是以对方的口吻来说自己断肠。一个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但诗的一联,可以前后两个完整的句子,也可以,一句单纯是主语,或状语,从句子中拆分出来后,单独成句的,这个七分句,就是个状语拆分句。

78*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 唐 ] 李商隐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

烟幌自应怜白纻,月楼谁伴咏黄昏。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李商隐喜欢用之,表达去的目的地。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

万里这里代指题目中的之苏州。这里的梁园,是指李郢的过去的老板,所以用梁王代指旧老板,用旧园代指梁园。次句的意思,是你去原来你的老板那里了,他现在调到苏州了,所以你也跟着去了。这里的夷门,是典,信陵君,春秋四君子之一,魏无忌,封地在信陵,故称信陵君,那里是他领地的东门,有个老头七十了,还在看大门,那个老头叫,候赢。

首句是你在汴梁这里耽误了,人品高,写诗苦,仕途不顺,所以你去了苏州,去找自己的久住了,是好事。但李郢你,在仕途上耽误了,在汴州呆的太久,没能受重用。滞夷门,你和那个候赢一样,老了还在看东门,一个门外,一个小保安。

烟幌自应怜白纻,月楼谁伴咏黄昏。

颔联三分句承旧园而来,是高级幕府,用的是高级的,烟幌,高级的窗帘,怜的是白纻,白纻本意是吴地的高级料子,白色的,但这里做歌舞,好的诗歌来讲,白纻,这里解做好的,佳的歌词,歌舞,颔联前分句说的对方,后分句说自己。月楼谁伴咏黄昏。你在苏州又是歌舞,又是吟诗唱和,我呢?谁在汴梁陪我咏黄昏呢?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颈联是正说对方在苏州的,生活了,有美女红颜,吴娃骄姿,可以尽情了,这里全部是用物象来描述。露桃涂颊,重在面容,风柳夸腰,重在身姿,依苔井,住水村。是苏州的特色,水城。

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尾联回到自己身上,苏小小的墓,在杭州西湖边上,但在苏州郊区的一个县里,也有一个墓,李郢在杭州呆过,所以这里提到了苏小小,有双关意。李商隐据说也有一位恋人在苏州,所以这里是脱友人去看看自己的故友墓,当然有争议,尾句的紫兰香径,指的是吴娃宫附近的一天香径,所以用了招魂二字首句,与,是替我的意思,所以尾联是关联到自己,以苏小小墓来代指自己恋人的墓。至于说,那个苏小小墓来代指自己仕途不顺的解释,有点牵强。

和中二联平铺不同的是,颔联,因为颔联是分述对方和自己的。第四句,是李商隐表达对友人离开的不舍,而颈联是承接的,三分句,

尾联承接的是四分句,所以这首布局是比较特别的。

白纻,本意是吴地的高级布料,此处代指歌舞和,诗歌,如果是说美女,与四分句就脱了,你怜的是白纻,我咏的是黄昏,和咏字能搭配的,是清歌丽辞。两人有很多诗词唱和的,所以四分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烟幌自应怜白纻,月楼谁伴咏黄昏。你是自应怜,我是,谁伴咏,如果白纻写美女,那颈联岂不重复了?烟幌:薄如云烟的窗帘。白纻:指吴地一带之歌舞。

79*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李商隐〔唐代〕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这首诗从题目还有首联看,不是悼亡诗,但诗中却以悼亡为主,亲家老王,还有连襟,来请自己去喝酒,但因为心情不好,所以,以悼亡日近,推辞,婉拒了。题目中的悼亡日近,意思是我太太刚刚去世不久,是叙事。李商隐与韩澹是同年及第,又都取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末行是自谦语,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谢傅,指谢安,谢安很喜欢谢道韫,两人一起咏过雪。谢道韫嫁的是王凝之,比较弱,才气不如其他几个哥哥,更不如谢道韫。谢道韫对王凝之非常的不满意,有一次回家就和谢安诉苦,(谢道韫)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是,王、谢两大家族中,有能力的同辈兄弟不少,偏偏天地之中竟有王凝之这样的人,使人颇不称心!阿大中郎,道韫雅称叔父”。注:“中郎,指谢安”。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兄:哥哥。封胡遏末:即谢韶、谢渊的小名。一说:是谢韶、谢朗、谢玄、谢渊四人的小名。天壤:天地。那个末字,就是家里最小的那个。

知道为何李商隐要用末行来代比自己,称王茂元为谢傅了吧。谢是看不上王凝之,都知道的,后来就成典了,凡是觉得自己嫁错人了,就成,天壤王郎了,或者说,抱,天壤王郎之恨这里,李商隐是以王凝之自比,以谢安,比自己的老丈人,王茂元。所以首句李商隐是自谦,不是真觉得不如韩澹其实是暗示说,我是不方便去,所以你出了风头了。

颔联就开始写自己妻子过世了,很感人的描写,解析里说的很好,意思是,我在家里正睹物思人呢,颈联就开始说自己的儿女了,用了典故人物来说事,嵇氏幼男,嵇康的儿子,死后托付给山涛了,左家娇女,是左思笔下的,左家有娇女。

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尾联七分句其实是婉拒邀请的理由,我现在,肚子不舒服,又下着秋雨,去不了了,你们玩吧,我自己一个人熬夜呢,西风万里,夜正长。

但次句主要说的是这次宴会,因为用了,今朝歌管。旧字表达的是妻子已经去世,我在王家已经是旧末行了。

80·宿晋昌亭闻惊禽

唐.李商隐

羁绪鳏鳏夜景侵,高窗不掩见惊禽。

飞来曲渚烟方合,过尽南塘树更深。

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

失群挂木知何限?远隔天涯共此心。

羁绪鳏鳏夜景侵,高窗不掩见惊禽。

首句很重要,总领全篇,说自己睡不着觉,因为又要远行,羁旅的愁绪陡然而起,所以睁着眼,睡不着,那两字读guanguan,第二句因睡不着,窗户没关,所以看到一只惊飞之鸟一闪而过。(因)高窗不掩,(故)见惊禽。这样的前四后三因果关系而组句,非常实用,可学的。组句,是写诗的基本技能,弄好了,好句子,弄不好,病句。

鳏,取的是鱼的眼睛,意思是一直睁着,这里主要指不眠。首句这里是指失眠,元稹有一首诗,用过,常开眼,暗用了鳏夫的意思。这里首联的前后两分句,是自然延伸,首句失眠,次句见惊禽。尾联这个是用的妙!妙在把失去妻子和,鳏夫的意,关联的妙。

飞来曲渚烟方合,过尽南塘树更深。

颔联的主语是那个失群之鸟,是直接从首联二分句来的,这个是我们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首联的二分句非常关键,有时需要就其延伸补充,或说明的,飞来曲渚烟方合,似乎是从曲江那里来的,但烟方合,由于烟雾大,具体哪里不清楚,前句是指鸟飞来的地方不明确;过尽南塘树更深。看着鸟又飞去南塘了,但由于树林太深,又不知栖息在哪棵树上,此指不知去处了。暗指自己漂泊了这么久,不知道如何过来的,还不知要去哪里,用的很妙,由惊鸟而起的兴,但非常自然。颈联继续由惊禽而来,但角度和方法变了,开始用它物来衬托。

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

颈联暗藏了人物,这个得细品一下,胡马失群而嘶鸣,伴随着边塞之笛声,笛子,人物出来了,还有就是闻笛者,吹笛者,皆是人物;楚猿吟杂橘村砧。楚地的猿声悲惨,还兼带捣衣声,捣衣的是思妇,猿声和捣衣声,颈联虽然和颔联不同,但都是由惊禽而联想到的,转意有,但不明显。颈联都是声音,是听觉。尾联七八是转合。

失群挂木知何限,远隔天涯共此心。

七分句前四字:失群挂木,失群的是胡马;挂木的指楚猿,一北一南,空间拉开了。知何限,意思就是无限,后三全包括了,这样的合法很特别,所以,七分句是收束的胡马嘶,楚猿吟。而八分句,远隔天涯共此心。收束的是,榆塞笛,橘村砧。李商隐想表达的意思是,天下所有的羁旅之人的心,无论南北,都是一样的。有人说,失群挂木,有所指,失群,妻子去世,挂木,又要依附幕府,也能说的通,但我觉得失群除了失去妻子之外,也有离开京城的那种感觉。

关注我获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律第三讲 – 怎样写好五言句子(一)
沧浪诗词学院七律特训班-第五课
点评咏雪诗词
静社|李商隐《对雪(其二)》读记
书家常用字词诗句文
香港诗词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