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铁桥修建背后的故事

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留下了一道绮丽的风景,也制造了通行的障碍。千百年来,人们在兰州黄河段上修建了多座桥梁,以满足沟通的需要。然而,木质桥梁或容易腐朽,或易被水冲毁。如何确保畅通无阻,一直是兰州人关注的重点。直到100多年前,黄河上修建一座永固桥梁的梦想才有了实现的可能。今天就说一说黄河铁桥的筹建故事。

在黄河上新建一座铁桥,这在百年前,不仅是国内桥梁技术的一个创举,更是思维上的一次洗涤。

早在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期间,就有修桥的的设想,但却因外商要价过高而告吹。到清末新政时,虽然已过了二十多年,但保守思想依旧在甘肃占据统治地位。

细分析,黄河铁桥的修建有两个因素,首要的因素就是清末新政的推行,这是最为有利的推动因素。其次,是1904年,镇远浮桥被大水冲断,这加剧了人们在黄河上修建永固桥梁的迫切需要。另外,修建铁桥也是大势所趋,早在1902年天津就修建了解放桥、1905年郑州修建了黄河大桥。

铁桥修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先上车后买票。档案显示,黄河铁桥的修建签约是1906年10月28日,而上报朝廷则是1907年元月22日,等批准则到了1908年2月19日。批准比签约迟了1年零3个月。等朝廷批准之时,修桥的材料已经源源不断运到了兰州。按照升允(时任陕甘总督)的说法,铁桥修建已经准备择日动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升允办事比较谨慎,事情没有办妥前,不敢上奏朝廷。所以,直到材料陆续运到黄河边,才向朝廷上奏。这是铁桥修建中先签约后批准的缘由。

虽然,桥已开始修建,但观点的交锋,一直伴随着铁桥始终。这也难怪,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遭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质疑责难。一百年前是这样,一百年后依旧如此。当时,反对铁桥的修建者主要有兰州知府傅秉鉴等人。

过去有种说法,在铁桥合同商谈签订过程中,甘肃按察使白遇道也是主要反对者。这其实是种误解。有关档案记载,铁桥合同商谈时,甘肃按察使是黄云,而不是白遇道。至今,铁桥修建档案上,还能看到黄云的签名画押。实际上,白遇道是合同签订前不久才来的,而且他也在合同上签了字。自然,他既没有阻拦合同签订时间,也没有阻拦铁桥修建的理由。

观点交锋,反对者公然要求停建

在清末新政热潮中,甘肃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兴办工厂、开设学堂书局、采矿炼铁。黄河铁桥不过是其中一个项目,也是今天人们能直接看到的清末新政成果。

过去,人们把提反对意见者统统视为反对派,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合适。黄河铁桥筹建的反对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些是可取的,有些则是荒诞不经的。有反对者的观点认为,铁桥的修建破坏了风水,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还有些是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角度说的,这更属于无稽之谈。

有些反对意见则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兰州知府傅秉鉴就从水的冲击力,从浮冰的冲击等方面提出问题。尤其对浮冰结成冰排接连不断,对桥墩造成的冲击力,提出疑问。面对傅秉鉴的质疑,喀佑斯不得不提出自愿派遣工程师前来实地勘测。于是,一位洋工程师德克来到兰州,经过实地勘测,得出一系列数据,不仅为铁桥的设计提供数据,而且也打消了人们的顾虑。

而庄浪(今永登)牛举人的观点则有些强词夺理。这位举人1908年4月2日上书条陈。此时,铁桥马上就要开工了。牛举人在上书朝廷的同时,也给当时的洋务总局彭英甲递来一份。按照牛氏的说法,他的上书写成已有四个月,一直犹豫不决,等到铁桥即将开工建设时,他才光明正大地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从5个方面论述了他的观点,但大多是牵强附会,也有些观点是凭空臆想的。铁桥建设花费这一条他说是劳民伤财,他认为建铁桥是徒饰美观。同时,还举出了铁桥对守卫兰州城的多有不利。他认为,船桥拆建方便,易于防守。而铁桥容易被敌人重船沉河,引发黄河大水等等。最后,得出铁桥修成害处众多,而得益较少。因而,坚决反对。除此之外,牛举人又对将来的各种事情进行了臆想猜测,并敷衍发挥。这些观点自然受到了彭英甲的驳斥。

新政已经给甘肃打开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彭英甲在反驳牛举人时也很干净利落。他说铁桥的修建是升允报请朝廷修建的,是否停工不能由他决定。其次,说世界各地都有早已修筑好的铁桥,难道各地人都不知道防范隐患。

这些观点的交锋,实际上是当时闭塞落后的思想环境造成的,主要是对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在当时有识之士把开启民智视作首要任务。

总督升允,其实是个保守派

在黄河铁桥的修建中,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起了关键作用,不论是同德商谈判,还是上书朝廷,升允都不遗余力。这样看起来,升允的思想并不保守。其实,升允在骨子里还是个保守派。升允在甘肃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其实升允在推行新政中,对甘肃教育的推行也不遗余力。他创办甘肃省速成师范学堂(后改初级师范),在兰山书院创设甘肃省优级师范学堂,在甘肃举院、小西湖创设甘肃农业试验场。但升允是一个典型的保皇派,而且思想比较保守。他在甘肃新政中的作为只不过是顺应潮流而做出的一些举措。

升允陕甘总督一职被革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宣统元年,他上疏反对立宪。当时,在国内外潮流推动下,清廷的立宪只不过是蒙蔽人们视线的幌子,即便是个幌子,升允也是反对的。同时,指出了新政的诸多害处。结果清廷将升允革职。后来,他居住在西安满城。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起义,在西安组建了秦陇复汉军政府。升允从西安步行到平凉,电请调动甘肃清军进攻陕西,清廷任命升允署理陕西巡抚。

辛亥革命中甘肃是最为保守之地。这种状况和升允、长庚他们在甘肃的严密统治是密不可分的。辛亥革命中甘肃是最后一个起义的省份,直到1912年2月,清帝退位的诏书都下了,长庚、升允还把诏书隐藏起来,不向甘肃官民公布,仍旧督促清军进攻咸阳、凤翔等地,筹划着攻占西安、把溥仪迎到西安继续建立小王朝的打算。

不过,升允的文采还是不错。他写《望河楼》对联:陇云秦树穷千里,岳色河声共一楼。被收入《民国名联三百首》中。百年前的甘肃保守落后,因黄河铁桥而带来的观点交锋,对开启民智也非常有限,算是给封闭甘肃打开了一扇小窗吧!

接录《兰州晨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河铁桥修建, 先签约后批准!陕甘总督为何要违规操作呢?
他是左宗棠后最能干的陕甘总督,修建黄河铁桥,还差点打下西安
2007.02.08 甘肃 兰州 黄河铁桥
左宗棠建黄河铁桥 兰州机器局
一九二五年,甘肃兰州,一百多年前的金城,黄河畔的人和景
青海、甘南自驾之旅D1 兰州——夜幕下的大铁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