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释微》——第十章



《老子》

RECOMMEND

作者:老子

推荐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

载营魄抱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02

译文

魂魄和形体合一,能做到不分离吗?

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

清除内心的杂念,使之如镜般澄澈,能没有瑕疵吗?

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做到自然无为吗?

感官和外界相互接触,能做到安静柔弱吗?

君王通晓四方,能做到不用巧智吗?

使万物自然繁衍生息,养育万物。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自恃其能,长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这就是最高的“德”。

03

正文释微

“载魄抱一,能无离乎?”

意思是魂魄和形体合一,能做到不分离吗?营魄就是魂魄,在古人的世界观中,认为人的灵魂有阴阳两重,阳的叫魂,阴的叫魄,“抱一”,就是指魂魄和身体合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即合于道。

那什么是分离状呢?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精神上明白做某件事情是有价值的,但却很难付诸实践。例如,我们都知道读书是有益的,但往往难以持之以恒。我们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但往往要等到老年才会意识到自己年轻时的懈怠所带来遗憾和悔恨,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嘶叹。

老子认为,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精神(魂魄)和身体分离,没有达到统一,如果神形合一,自然可以涤除杂质,回归自我,实现真正的价值。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意思是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这里的“专”字,帛书甲本作“抟”,帛书乙本、北大本作“槫”,今通抟。冯友兰先生说:“'专气’就是'抟气’。这个气包括后来所说的形气和精气。抟气就是把形气和精气结聚在一起。'致柔’就是保持住人始生时候柔弱的状态,像婴儿那个样子。”

老子极为推崇婴儿,可见于二十章“如婴儿之未孩”,二十八章“复归于婴儿”,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因为婴儿刚刚出生,保持了最原始的质朴状态,无知无欲,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专注于当下的每时每刻,和整日忙得像只无头苍蝇却心绪空荡的现代人比起来,老子认为,这才是我们人的原本面貌。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意思是清除内心的杂念,使之如镜般澄澈,能没有瑕疵吗?这里的“玄览”帛书乙本作“玄鉴”,高亨先生说:“读为“鉴”,“览”“鉴”古通用。”鉴就是镜子的意思,像《红楼梦》的别名就是《风月宝鉴》。意思就是人心深处就像是一面镜子,而“玄”则是代表心灵的广博和深邃。“涤除”就是清洗,清除之意,整句的含义有点类似禅宗神秀所提倡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之境。

这里插几句题外话,后世往往拿神秀此句和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进行对比,将其贬得一无是处,先不谈后世的禅宗由于轻北宗重南宗导致的心理差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完全做到“本来无一物”是不太可能的,顿悟更是少之又少,“时时勤拂拭”,努力涤除自身的杂质,回归真我,反而是更为可行的道路。这就像是一场考试,慧能得了100分,而神秀稍逊,得了95分,虽然95分没有100分完美,但也绝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意思是 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做到自然无为吗?

如第五章所言:“圣人以百姓为刍狗。”老子认为,无为是治国的最好方式,知道自己不做什么比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重要得多,知道自己何时不该做事比知道自己何时该做事要重要得多,对于一个贤明的统治者来说,应该让事物自然发展,避免过度干预和破坏自然规律。

如王安石说:“'爱民’者,以不爱爱之乃长;'治国’者,以不治治之乃长。惟其不爱而爱,不治而治,故曰'无为’。”这里的“无为”是老子文本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后续第三十七章会详细解读,此处只是简作摘要。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意思是感官和外界相互接触,能做到安静柔弱吗?什么是“天门”,这里的“天门”可以理解为眼耳鼻舌身等和外界相互沟通的感官。世人往往沉醉于感官享受,心绪也日益放荡烦躁,老子提醒我们,应及时回归于内心的本真当中,而这种本真的性格体现就是“雌”,它代表的是守静之意,河上公注:“'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意思是君王通晓四方,能做到不用巧智吗?“明白”就是指君王将自己对于道的理解运用于天下的治理,“四达”指的是天地四方,即东南西北,河上公注:“言达明白,如日月四通,满于天下八极之外。”

这里的“知”可以理解为用智,我们知道,老子是极为反对用智的,在他看来,正是对智力的过度开发导致各种陋行横贯世间,因此,君王作为世间的统领者,能否身先于众人,做到不用巧智去治理,这也是衡量一个君王是否贤明的重要标准。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意思是使万物自然繁衍生息,养育万物。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自恃其能,长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这就是最高的“德”。

此文在之后的第五十一章中也有重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陈鼓应先生考证认为其为错简,大概想表达的意思就是道生养万物却从不要求回报,功成而弗居,那么圣人也应效仿,无善亦无恶,对百姓无所偏爱,只是任由他们自然发展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才是最高深的“德”?《道德经》——第10章
《道德经》精解第十章,玄德——核心价值观
载营魄抱一
15-道德真经集义卷之十六
抱一方知真一在,入门才有天门开
第12讲 第10章 不多为,地摊烟火自生机【我读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