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3.23(教师向)荐书|唐娜琳·米勒《书语者》
userphoto

2023.10.12 上海

关注

《书语者》是一本值得语文老师去读的书,我在今年1月28日读完后,至少又完整地读了2遍。它对我的影响至少有两方面:一、改变了我生活的轨迹:我开始效仿米勒老师,试图做到一天读一本书。二、真正认识到并接受了这个事实:能够确保学生每天都阅读的唯一方式,就是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他们读。

全书共分为7章,仿如一本回忆录,米勒老师把自己开展阅读教学实践以来,是如何遭遇失败,又在学习、反思中转变了想法,改变了教学方式,从而获得进步,并日臻完美的全过程一一记录下来。

米勒老师是个很好的讲述者,她拿出大量真实而鲜活的实例,不仅读来津津有味,更能使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可以效仿——把米勒老师激发学生阅读的方法收为己用。(书名夺人眼球,内容华而不实,毫无操作性,这样的书太多了,比如《抢救阅读50招》等等,不胜枚举。)

以下是我对一~五章的摘录笔记和心得,共6条(第6章是米勒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建议,值得一看):

1.(P19)“我意识到,作为教室里最有权威的读者和写作者,老师不该代表权力和控制,而是应作为一种知识的来源,在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支持。我应该在学生尝试自己理解时给予引导,而不是每天站在讲台上向他们灌输知识。学生对于文章意义的把握,不应依赖我的观点,更不应依赖教学指导手册,而应在我的引导下,自己尝试去理解。

阅读既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情感的旅程。身为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踏上阅读之旅,教学生看懂阅读的地图,在他们迷路时告诉他们怎么做,但这个旅程终归是他们的,要由他们自己去完成。

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话,那就是:文贵自得。

任何一种观点,只要是学生自己所拥有的,他就会认可它,至于正确与否,时间早晚都会告诉他/她答案;如果由老师灌输,他就会视学习为和自己无关的事,久而久之,他就会丧失思考的能力。

2.(P26)“我从不向学生宣扬他们需要多读书。我也从未跟他们提及他们中很多人不爱读书,阅读能力不强,或觉得读书没意思。如果我承认这些借口有道理,那么这些借口就真的成为学生不阅读的理由了。学生在开学第一天选好书,拿回去读。如果选的书不合口味,可以再选别的书。我们从没谈论过是否可以选择不读,因为根本没有这个选项。我对阅读的要求和对书籍所表现出的热情,都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我希望学生们知道我把他们每个人都看作读者,尽管我从未当面对他们讲过。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是读者——是的,尽管在意愿程度和兴趣上有所差异,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读者。我必须相信我的学生是读者——或即将成为读者——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这一点。关于他们不会读或不爱读的想法从来不会成为讨论的话题。

《神奇的收费亭》里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情节:主角身负解救公主的使命,国王告诉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等他回来之后再告诉他。主角凯旋归来,国王揭晓谜底——这件事便是:国王原本以为主角是没可能解救出公主的。

这么多事情都变得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不可能的

米勒老师正是一个对自己的学生永远心怀希望的老师,只有如此,她的学生才不至于被读书吓退,失去读书的信心。这一点是十分值得老师们在平时面对学生时注意的。薛瑞萍说自己从来不在别的老师面前说自己学生的坏话,我想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3.(P53)“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由于阅读比任何教学活动更能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安排阅读时间应该是老师设计教案过程中的首选项,而不是最后一项。人们都说,我们要为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留出时间,既然我们认可阅读的价值,就理应为阅读留出时间。

这段话读起来十分有理,但正确的事做起来也非易事。作者在第七章中谈到传统风气很难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表面看起来很有效,偏离现在看似有效的做法,新的尝试可能导致失败,谁又能轻易拿自己的教师声誉甚至可能是自己的职业前途来冒险呢?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米勒老师谈到的教师面临的困境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有时候,我也挺佩服我自己“向传统说No”的勇气,我一边坚定不移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偶尔也会忐忑不安,唯恐被领导找去谈话,但怕归怕,如果这样的事真发生了,我也决不会低头的。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他从火里跑出来》里的诺贝尔、《秘密》里的莱伊恩是多么地伟大,他们倍受后人的赞美,但在当世,他们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恐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为什么顶着压力,我也要走自己的路?这是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一个追求的目标,那就是成为语文的化身。当学生回顾往事,完全不会痛恨宝贵的时间被老师浪费,并且因为老师的引导,成为一名热爱文学,热爱生活,内心光明的人。

4.(P55)“在我被打断时,想要保持课堂的正常秩序,就必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我期望他们这个时间做什么。在开学之初的几周,每当课堂被打断时,我的学生会拿出自己的书来读。一开始,我还需要提醒他们,但随着时间推移,学生们熟悉了这个程序,渐渐内化为一种习惯。

老师究竟希望学生表现出什么样子?是需要老师亲口明确告诉学生的。管建刚在《一线表扬学》里说:你想要倡导什么,就大力表扬什么。

我回顾了自己的写字教学,从一年级开始,每个月都展开写字之星的评比,对有进步的小朋友及时拍照,发奖励,发朋友圈……这些举动让学生知道了老师对写字很重视,他们才会努力去写好字,所以班级里大部分人字写得都还过得去。

在“朗读”上,之前我表扬的力度不够,就导致收效甚微。后来我改变策略,每天听学生的朗读作业,大力表扬读得好的人,也开始发奖励,情况就好转了许多。岳乃红老师说:老师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布置作业,学生就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完成作业。

所以我也意识到了,想要鼓励学生养成通过零碎时间来阅读的好习惯,就要在班级里大加表扬,大加鼓励。

5.(P87)“我宁愿学生读一些文学价值有待商榷的作品,也不希望他们什么也不读。一旦学生找到至少一本他们喜欢看的书,并且你允许他们读自己选的书,那么引导他们读你推荐的书,会变得更容易。

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我曾经思考过很久,我的想法是:1.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阅读经典,但是经典不是人人都喜欢的,也不是必须喜欢的2. 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应该允许孩子看他们喜欢的书,个别属实“有毒”的书除外(如《淘气包马小跳》《口袋里的爸爸》)3. 发掘又有趣又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带到孩子面前,是家长和老师要努力做的 4.如果孩子一直在看不营养的书,老师需要介入和引导。

6.(P107)“学生信任我,愿意读我推荐的书,是因为他们看到我每天都在读书,还经常跟他们聊书。我不是只命令学生阅读,而自己却不读。我也不是因为阅读对学生好,或对学业很重要,才鼓励他们去阅读。我大力倡导阅读,是因为阅读充满乐趣,使人生变得更丰富。当我的学生将来想起我时,我希望他们脑中浮现的是一个读者的形象,手上拿着本书,嘴里还在推荐书。

如果教师本人都不喜欢读书,是无法激励学生去读书的。你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可能去激励别人做。所以米勒老师在第5章里倡导老师们读书。

我记得沉砂老师也说过,如果教师本人不喜欢某一本书,千万不要把它推荐给学生,学生一定会察觉出来的。

很幸运,我在很久之前读邱凤莲老师的《大声读给孩子听》时就被“提醒”过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读童书,一开始读的几本也并不感到喜欢,后来慢慢地,我才喜欢上了读童书。我深深地感谢和邱老师的相遇,使我成为一名“点灯人”。

所以,如果一个老师有志于打造一个“书香班级”,想让孩子们喜欢上读书,他/她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班级阅读现状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与实践研究
唤醒孩子们的阅读天赋 ——读《书语者》有感
《书语者》读书笔记
让书香飘逸在快乐的阅读之旅上
姜艳梅
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终身读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