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userphoto

2023.10.12 上海

关注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却没有结果的一段时光,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尼克·胡哲写给自己的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1已接近尾声,这一年中最令我开心、最重要、最有意义、最难忘的一天,是910日教师节。收获的不仅是已毕业学生们的探望、问候、礼物,还有他们带来的各种好消息。送走学生后,自己一个人突然就在办公室里热泪盈眶,如同一个老农,任寒来暑往,岁月更迭,终于等到庄稼丰收,哭得质朴又纯粹。C老师说这是“亲妈的幸福感”,确实,其中还包括拥有了专业尊严的幸福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15年,是踏上小学语文教师岗位的第二年,我的内心彷徨迷惘:怎样令学生喜欢语文课?怎样使学生学得有效?光教课本就够了吗?我应该做什么?又能够做什么……幸运的是遇上了薛瑞萍老师的《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让我看见了“语文的化身”——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好老师是怎么样的。

(《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薛瑞萍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接触到“儿童阅读课程化”这个概念,亦步亦趋地模仿薛老师,开始利用碎片时间给学生讲故事。记得我在班级里读新美南吉的《小狐狸买手套》,也像薛老师一样,微笑着对座位上的孙乐怡说:“来,孩子,伸出你的右手。”边说,边按了一下她的手心,继续像狐狸妈妈叮嘱下去。孙乐怡有些微激动和紧张,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沉浸其中,我能感觉到,看不见的爱的暖流在涌动、回旋。
2015年7月25号,我读了第一本儿童文学——罗尔德·达尔的《女巫》,并不喜欢。2016年,我陆陆续续读了《火鞋与风鞋》《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小不点和安东》等8本经典作品,但只觉得幼稚和无趣,驱使我阅读的是责任感。
2017年3月,我参加“亲近母语”的99天研修班,认识了沉砂老师。我曾反复阅读她的公众号“沉砂的小角落”上的文章,“无限相信朗读的力量”这句话鼓励了我坚持阅读儿童文学,再甄别出优秀作品,带到学生面前。

(《十年磨一剑——我的整本书课程实践之旅》,载于“沉砂的小角落”)

情况在4月21日遇到《鼹鼠的月亮河》后有了改观。

(《鼹鼠的月亮河》,王一梅著,吕秋梅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本书是学生路雨鑫从家里带来的,在童书界挺有名气,我一时兴起,就向他借来。完全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故事吸引住了。童书竟然可以这么精彩、好看!那一段时间,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几十本童书,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2017.4-2017.6的阅读记录)
5月8号,读《狐狸的钱袋》时,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把这个故事读给全班听,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为了纪念故事的美好带给我和孩子们的感动,我把故事录制成音频,上传至喜马拉雅,意外地收获了很多留言点赞。

(不经意间,我竟成为一名喜马拉雅童书主播。)
5月19号,学校课程教学部领导卢老师组织我们去华师大观摩“第一届上海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偌大的体育馆里,梅子涵教授坚定地说:“有气质的生命想要绕开文学是很难的。把文学送到儿童面前,是义不容辞的。”仅这个开场,就听得我热血沸腾,又想到了薛瑞萍老师的话:“我带他们读书,绝不光是为了功课,还为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
7月11日-15日,我自费前往南京参加第十一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干国祥、陈琴、薛瑞萍、丁筱青、岳乃红、邱凤莲、孔晓艳、沉砂、丁云、雪野、徐冬梅、刘颖等名师轮番上阵,用“众星云集”“炫灿夺目”来形容不为过。
回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整个人都处于亢奋状态。在阅读了陈琴《经典即人生》、韩兴娥《带孩子走上阅读快车道》后,我开始设计“儿童阅读课程化计划”。

(这是一份理想的课程设计,最终并没有完全实践。)

当时就考虑到了执行难度,心里确实没底,但如蒋军晶老师所说,“阅读的事能有多少坏处!先做起来再说吧,等'度’啊什么的全考虑明白了,你基本也已经退休了。”
2017.9-2021.6,四年的时间,我跟着韩兴娥、朱霞骏老师实践了这些“海量阅读”:二年级从《日有所诵》的童谣、儿歌,到《成语接龙》《好妈妈儿歌》;三年级从《日有所诵》的《飞鸟集》,到《韵读成语》《多音字儿歌》《宋词一百首》;四年级从《成语笑话》,到《古诗接龙I》《唐诗故事》、小古文;五年级从《古诗接龙II》,到长诗、小古文……
很自豪地说:积累语汇、背诵文段,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语文学习任务,我们完成了!回忆往昔,身处其中时的琐碎、单调、纷乱、挫折和无力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整体的美感,令人回味不已。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吧。
从我实践“儿童阅读课程化”和“海量阅读”的那天起,周围质疑、非议和否定的声音就没有停过,至今,我仍顶着巨大的压力,死性不改,或许会一条道走到黑,倒不是我生性追求特立独行,套用薛瑞萍老师的话:“有价值的作品,不可能在命令下批量生产。”“教他们念,带他们背,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它们是好的——这个世界,成人的世界,教育的世界,给予儿童的好东西,实在太少。

(触目惊心的文字!选自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曾纠结于自己性格太过平和冲淡,在做班主任上不够强势,后来读到薛瑞萍老师的这段话,终于释怀了。“每一个教师奉献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不是强己所难,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白白消耗了自己和学生的生命,白白造成了自己和孩子的痛苦。教师明智的选择应当是: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投入在意义更深、作用更广的事情上,投入到家长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上。”要让学校领导失望,我很抱歉。

我的愿望很微小——成为语文的化身,带着孩子们到更高更远更高的地方去,当他们回首小学受的语文教育时,对自己的语文老师充满欣赏和感激。如此,我便不算虚度了此生。 

(谢谢沁沁把我写得这么好,心融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后感
薛瑞萍谈"日有所诵"
薛瑞萍
薛瑞萍: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薛瑞萍:低眉信手续续弹
“雕刻”出最好的自己——读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