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瑞萍: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薛瑞萍,网名看云,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老师,1984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曾获合肥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合肥市优秀教师,酷爱读书写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高品位的阅读,在报刊和网站发表了大量作品。2002年撰写长文《行走诗意间》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2004年一家省级教育媒体发表了反映她与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的网络情缘的长文《花自绽放云自卷》,引起较大反响。

 

  薛瑞萍是一个在同行中颇有争议的教师。有人说她目中无人,有人说她不食人间烟火;而有人却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把她的每一个帖子都下载研读,还不时向她求教;也有人对她关怀备至,每天至少一个电话问候。她以草根自命,追求宁静生活,近年来却多次外出讲学。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久前,记者赴安徽合肥采访了薛瑞萍。

  “海内识知己,网上起风云,学校结‘死党’,家中有骄儿,书里植弟子,身边伴贤夫,我怎么可能活得不开心不幸福不滋润啊!”安徽合肥第62中学小学部的语文老师薛瑞萍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十分地满意,那份溢于言表丝毫不加掩饰的快乐自得,简直让人嫉妒。 

 

                                  (一)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薛瑞萍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想当教师,但读书的爱好却一直没有中断。

  在安徽霍山师范的3年,薛瑞萍“深陷于怀才不遇的怅恨和鹤立鸡群的孤苦”中,做上了“诗人梦”。当同学们因为捧上了铁饭碗顺理成章地松弛下来时,她却比初中更发奋了:借、买、抄、写,夜以继日地读,如饥似渴地学。周末,大家都出去放松,薛瑞萍乐得一人独占寝室,高诵《过秦论》、《长恨歌》、《琵琶行》、《叶甫盖尼·奥涅金》、《吉檀迦利》、《先知·沙与沫》……

  毕业后,诗人梦变为律师梦。为了“理想”,薛瑞萍硬着头皮苦读法理、法律条文。靠着自学,薛瑞萍取得了法律专科文凭,并于1992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拿到资格证书和营业执照。

  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薛瑞萍还是选择了学校,惨淡经营十几年的改行梦结束。她终于为自己找到了踏实和宁静而深感庆幸,从此不再心猿意马,徘徊歧路。时在1994年。

  1998年,作为年龄最大的选手,薛瑞萍参加合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比,获一等奖,并因公开教学的名声而被评为市先进教师。已经拿了大把证书和奖状的薛瑞萍倦了。从那以后,薛瑞萍坚辞一切公开课,每逢评优,便声明退出。一时间,“薛弃权”成了薛瑞萍的外号。

  薛瑞萍的“隐逸”之中其实藏着迷人的目标:不再为外在压力所苦;读愿意读的书,做愿意做的事;让自己和学生尽量过得宽松、舒服。“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这实在是教书人的至福。”薛瑞萍为自己的小算盘而得意。

  1997年春,合肥市语委主任许俊真到校视察,听了一节《雕凤凰》,对薛瑞萍的“内功”及学生“超过同龄人”的思维、表达能力赞赏不已,力邀薛瑞萍到培训中心给老师们讲课。

  于是,酷爱读书的薛瑞萍开始不遗余力地鼓吹读书。一连讲了3个暑假、6个班级。每到最后一课,薛瑞萍就在黑板上大书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有人被刺痛了:“面目可憎?不至于吧。”

  薛瑞萍说:“此语过分吗?对于一般人来说,是苛刻了点。但是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教人读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怎么得了!谁不能接受,谁就尤其需要牢牢记取——这是我的座右铭,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到现在,还有学员和薛瑞萍保持联系,他们称之为“充电”。

  “听了您的课非常激动,非常有紧迫感,恨不得不吃不睡地读。可是不久就松懈下来,需要再听您吹一吹,才能鼓起劲来。”

 

  “这叫知易行难。我们引导学生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在理智上懂得多读书的重要性,还不如接触一个书香蕴藉的人更能激发读书向上的欲望——所以,你该理解我的学生何以容易上路,我的班级何以读书成风。”

   

                                (二)她是一个场,有很强的凝聚力 

 

  学校一位领导觉得薛瑞萍太“狂”,同时却也坦言:“薛瑞萍在小语组亲和力强,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薛瑞萍的号召力来自于她的学养和教学水平。

  薛瑞萍认为,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除此而外,别无二法。基于这种认识,自一年级拼音教学结束之日起,她“一天也不敢耽误”,有步骤有措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始,薛瑞萍以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分心”多少要影响考试。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使命感,薛瑞萍做好了牺牲“教学业绩”的准备。“当时我很为自己的崇高感动了一把”。同事们对薛瑞萍的做法也多持怀疑观望态度,其间自然也不乏冷言冷语。

  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出来了。薛瑞萍的学生考试成绩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比外校同年级学生高出一大截。与邻校交流阅卷时,对方教师不止一次驻笔浩叹:“薛老师,我们的学生和你们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思维这样灵活!文笔这样老练!要不是亲自阅卷,别人告诉我,我都不信。

薛瑞萍在儿子金戈读小学时重视抓的就是阅读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小学阶段,金戈考试成绩很少进入班级前三名,但薛瑞萍成竹在胸,从不着急。到了中学,金戈各科发展越来越好。除了成绩优秀之外,他还因为身心健康、乖觉懂事、综合能力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儿童”,成为很多孩子的偶像。

  没有专家权威的认定,没有行政力量的作用,薛瑞萍靠自己深厚的学养功底和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终于获得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小语组的老师们读的书越来越多,越读越深,交流越来越频繁;

  外校转来的老师开始向薛瑞萍讨教育儿之道,回家为孩子读书、买书,和孩子每天交流;

  同年级的语文老师自愿参加薛瑞萍的阅读课活动,经常听她的课,揣摩她的教学。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几乎对薛瑞萍言听计从,需要家长做什么,只要薛瑞萍一发话。

  2003年暑假前,薛瑞萍以“看云”为网名登陆中国语文网和教育在线,她的写作进入了“井喷”状态。上网才一个月,薛瑞萍就因发帖数量多、质量高被评为“教育在线”最佳网友,网上掀起了持久不息的“看云”热。在一些学校,“看云说”几乎成了语文老师的口头禅了。许多网友在交流时已经习惯叫薛瑞萍“看云”,她的真名倒不被人提起。

  薛瑞萍非常感谢网络,“是它将我从20年的彻骨的孤独中解救出来,使我结识了那么多优秀的同类。”“网络是一条章鱼,我已经被它缠住。”有时候,薛瑞萍也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她思考的结果是:对我而言,这是“有意思”的,有趣的,因为我比从前快乐充实了。很多话,说给身边人听,人家以为你有毛病,是装腔作势,可是,这里的朋友爱听。对我,这就是写作的意义了。

  薛瑞萍没有高估自己。在网上,她不但吸引了许多教师同行的关注,不少认识或不认识薛瑞萍的学生家长也开始在网上与她交流。武汉一位学生母亲几乎仔细阅读了薛瑞萍发在网上的所有帖子,她给薛瑞萍发短消息说:

  “看了您的《詹天佑》,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是带给孩子自主理智思考的教育。在现实中,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是多么缺乏啊!您的学生真幸福,因为他们有您这样的‘人’师!您的儿子更幸福,因为有您这样的母亲!”

  “看云老师您带给我一种力量,我知道自己该负起怎样的责任。”

  “看云啊,如果有一天您去乡下教书,我能帮您做什么吗?守校门吧,哈哈!”

  记者与这位母亲联系,她发来短消息说:“跟您实话实说,我现在满脑子都是看云帖子中介绍的书,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目前我最需要的就是‘读书!读书!’”

  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场”,她吸引着孩子,吸引着同行,吸引着家长。在吸引中,她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量。有成就,受尊敬,在前进,这种“诗的感觉”,使薛瑞萍觉得自己更强壮、更成熟、更有力了。在一次外出讲学时,她自豪地宣称:“我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此言一出,台下听众为之一震。 

 

                                            (三)儿子永远是第一位的  

 

  “20年来,学校8小时之外的集体活动我从不参加。”

  “为什么?”

  “8小时之外我属于家,属于孩子。”

  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很难分得清楚,现在许多教师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业余时间。薛瑞萍此言着实让当过十多年教师的记者吃惊不小:这个人胆子也太大了一点。求证于学校领导、同事,大家居然基本认可这个说法。

  薛的一个同事也是她的“死党”告诉记者,去年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校长特意关照薛瑞萍今天晚上一定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节日聚餐。薛踌躇良久终于留在学校。但是聚餐还没结束,薛瑞萍悄悄走出餐厅。当时学校大门已锁,身材矮小的薛瑞萍居然翻过栏杆回家。“我每天这时候要与孩子交流1个小时。”

  也是去年,这位朋友结婚,薛同样以回家陪儿子为由,愣是没参加好友的婚礼。“她就这脾气!”朋友丝毫不以为怪。

  一次,学校在晚上7点召开家长会。薛瑞萍鼓足勇气——她的字写得不好——在黑板上写了几行字:“如果7点了班主任还没来,请家长们认真听校长讲话;如果校长讲话完毕班主任还没来,请家长们相互交流家教经验。”

  7点半后,薛瑞萍匆匆赶到教室。

  原来,薛瑞萍在合肥一中上学的儿子金戈不住校,每天坐车往返两个多小时很辛苦,中午又不午睡,所以他晚上回家洗个澡先睡一会儿然后再吃晚饭。这半小时薛瑞萍称之为儿子的“晚睡”时间,任何人不得打扰。为了让儿子安心“晚睡”,薛瑞萍和丈夫可谓“严防死守”。这一时间两人必须有一人在家,什么事也不干,就守候在客厅门口注意门外的动静。一旦发现有人来按门铃,守候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阻止,“决不让门铃响第二声”。

  薛瑞萍对在教室等候已久的家长们说了自己晚来的理由,强调:“我们都是家长,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我的学生和我自己的孩子相比,孩子第一。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怎么能给学生真正的爱、正确的引导?”一番话,说得家长们频频点头。

  千万不要以为薛瑞萍溺爱孩子。

  连她的学生都知道:“薛老师从不允许儿子吃独食。”

  她的同事说:“薛老师对学生很温和,对儿子却很严格。”薛瑞萍承认自己以前打过孩子。

    “可是我的打,是洛克式的冷静理智,所以打得很少,但很有效果。”

  已经读高三的金戈很争气,是班里的副班长,品学兼优,母子感情更好得让别的家长眼红。“我们是多年的母子成兄弟,每天都作倾心交谈。”只要一提起儿子,薛瑞萍的脸部表情就会马上生动起来,两手也开始不停地比划。

 

                                                     (四)自卑的“狂人” 

 

  薛瑞萍被学校同事称为“xiao掌门”,意思说薛是集潇洒和嚣张为一体的另类人。

  已经退休在家的老母亲至今依然为此担心,觉得女儿只会读书不会做人。

  可是薛瑞萍却以为,只有没有真本事,一意吃软饭的家伙才会成天琢磨关系学呢。“只要事情做的足够漂亮,不必考虑做人——而且,我也没有那个闲功夫。”

  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薛瑞萍从来不曾怀疑过。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道:“越来越坚定地相信着:不是我选择了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行,而是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行选择了我。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很少,我们是盐,防腐和给世界带来“味道”是我们的责任。”

  “其实原文里还有一句更精彩的呢:我们是灯,不是放在床脚的,而是要摆在高处照亮别人。”如此自信的口吻,在我们这个有着“谦虚谨慎”传统的国度的确不多见。

对于“狂妄”的评价,薛瑞萍一方面不以为意,一方面拒不承认。她说

“作为个人,我活出了性格;

作为教师,我活出了职业尊严;

——这难道不是生命应有的状态吗?出了毛病的不是我,而是包围着我的整个环境。”

 

  薛瑞萍曾对窦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名师是盆景里的青松,有些布衣是山野里的大树。”对薛瑞萍,喜欢和不喜欢的人一样多,喜欢和不喜欢的感觉一样强烈,她知道——她得意。

 

  然而薛瑞萍在文中又不止一次地说自己“悲观”、“自卑”。初次与薛瑞萍接触的人都会对她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外表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出讲学,她在台上时那种孤傲的神态也让相当一部分同行感到不舒服。

  这种复杂的混合性格是怎么形成的?薛瑞萍第一次向记者述说了自己幼年时的经历。

    由于家境贫寒,缺乏关爱和管教,薛瑞萍几乎是自生自长的路边野草,十分顽劣。在大杂院子里,受尽欺侮的薛瑞萍,“如过街老鼠一样孤独、低贱、怀恨地活着”。薛瑞萍的父亲生前在一家兵工厂工作,这是一个“把一切献给党”的人。薛瑞萍10岁那年,父亲去世,群众自发赶来相送,送葬队伍绵延数里。但薛瑞萍没有因此感到自豪,因为父亲工作太忙很少照顾家庭,也不疼爱顽劣如同野孩子的女儿。

  “一个那么爱大家——爱同事、爱相识不相识的人的人,竟然不爱自己的女儿。作为女儿,对他的崇敬,只能促生自卑——深刻的、无法克服的、根深蒂固的自卑。童年的经历留下的印记,有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这是薛瑞萍在短消息中对记者说的话,不知薛瑞萍敲下这些字时,内心是何等的酸楚。

 

  让薛瑞萍自卑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字很丑。为了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薛瑞萍曾刻苦练习,这在学校也人所共知,但是结果令薛瑞萍很丧气,最终不得不放弃。她经常在同事面前自嘲自己是混进教师队伍的“坏份子”。

 

                      (五)潜意识里,薛瑞萍很有职位危机感

     

       记者总是希望能够走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但是当薛瑞萍如此坦白地剖析自己时,记者反而犹豫了。薛瑞萍转述了《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的一句话:“必须告诉大家真情。我是罪人——当全世界鄙视我的时候,我才能从心里尊重自己。” 

  这是一个对自己有着清醒认识的人,一个不断与自身缺陷抗争的人。人性所有可欣可悲的方面,在她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她靠读书理解了自己,提升着自己,却无力彻底改变自己。读了薛瑞萍的大量文字,听了她一上午的读书课,与她几番交流,记者感到薛瑞萍内心依然强烈地渴望得到认同。

  薛瑞萍的学生李江涛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那一天,我站了起来》:

  自从那一天我站起来回答了问题,我的心里感到无限的快乐,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么好的回答过。

  我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你(里)的人,那么孤独,那么沉默……

 

    那一天,有一个人把我从黑暗的屋子里拉出来,让我看见了光明,看到了温暖。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她喊我站起来,问我:“从上学到现在,你受过老师的表扬吗?”我回答:“有。”。她又问:“说一次给我们听。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受表扬?”我想了想说:“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全班人作业都不好,就我一个人认真写了,字很好看,老师就表扬了我。所以,我到现在还记得。”说完了,我站在那里。老师让全班人为我鼓掌,说我的回答很精采(彩)。

  一阵掌声传来(到)我的耳边,我顿时觉得好温暖好光明。我看看老师,老师也在看着我笑呢。老师你的这一笑,会在我的心里留下一个很大的痕迹,这个痕迹,是永远摸(抹)不去的。

  老师,是你把我从黑暗里拉了出来,见到了光明,我会永远记得你所说的每一句话。

  我真不敢相信,那一天我站起来了,我回答得那么好。

  在李江涛的身上依稀看到了薛瑞萍的影子。李江涛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薛瑞萍。薛瑞萍没有李江涛这样幸运,但正因为如此,薛瑞萍才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对一个靠着自己的顽强毅力走出阴影,咀嚼了自己的痛苦后却给学生阳光和微笑的老师,作为同行,我们难道不应该对她表示深深的敬意吗?

   作者:茅卫东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后感
薛瑞萍
薛瑞萍:低眉信手续续弹
教师荐书|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薛瑞萍教育观点(转)
“雕刻”出最好的自己——读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