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接近神一样的人,如穿越者一般,沈括有哪些令人惊叹的行为
userphoto

2023.07.22 安徽

关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奇人,绝世天才,我要说的这个人他来自北宋。

他是一个最不像古人的古人。

有人更是脑洞大开,说他更像是一个穿越者

关于他的故事,还得从一块魔镜开始说起。

01 青铜魔镜

在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它是一件青铜铸成的实心镜子,看见它的人,都惊叹它为青铜魔镜

镜子的背面有八字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铭文旁还有许多奇怪符号。

动图

这八字铭文,实际出自汉代乐府民歌,表达的是一种相思之情。

这古人可真够浪漫的,难道这是一块寄托相思的镜子,或者准确说是信物?

动图

这镜子的魔力之处在于。

当光线照在镜面上,常常会发生一种奇异的现象。

只见那镜子背面的铭文符号,像是中了什么魔法,获得了一种穿透力,竟投射到了墙壁上。

什么?没道理呀!

动图

按常理,光线照在铜镜上,应该只是反射出光亮的圆形平面

这严重违背物理常识啊!

要知道青铜是金属,它是不透光的。

这实心的镜子是如何做到透光的呢?

于是乎,这青铜魔镜也常常被称作透光镜

动图

在英国,有一个叫鲍勃的收藏家,就收藏了这样一块透光镜(青铜魔镜)。

只见,这镜子背面是十二地支的符号图案。

重点来了!

他介绍,这块古老的魔镜来自中国。

当鲍勃用灯光照射在镜面,神奇的故事发生了。

镜子背面的十二地支符号图案,竟也奇迹般的呈现在画布上。

请看动图

奇怪了!

一块由青铜浇筑的实心镜子,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镜子背面的号图案投射出去的呢?

铜镜作为中国古代日常器物。

可追溯于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历代铜镜中尤以汉镜,唐镜为两个巅峰时期。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思考,透光镜的原理。可惜的是,透光镜的制造工艺在北宋就已失传。

传世的透光镜寥寥无几,现存于世的皆为稀世珍宝。

在19世纪初期,透光镜流入欧洲。

这让欧洲的一些科学家为此着迷,他们试图解释其原理。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解释清楚。

近些年,各科专家想要破解透光镜的,透光之谜。

专家们查阅各路古籍文献资料

找到了一本隋末唐初王度撰写的小说《古镜记》,这本小说里叙述了关于透光镜去灾灭邪、除掉精怪的十八个神奇故事。

可小说,只是给透光镜增添了神话色彩。

那它的原理究竟是怎样呢?

就在专家们一头雾水之际

一本叫做《梦溪笔谈》的奇书,让专家们扒开了迷雾,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这本书的主人,是一个叫沈括的人。

沈括说,他家有三面铜镜作为传家之宝。

在这本书里他还详细说明了,透光镜之所以透光的原理。

书里说: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大白话是说,由于透光镜铸造时薄的地方先冷却 ,可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所以冷得慢,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镜面上隐隐约约是有凹凸痕迹的,所以当光照射时,铭文和花纹反射的光,就显现出来了。

这段文字,给专家们提供了完整的答题思路。

按照《梦溪笔谈》的记录。

研究人员通过激光仪器对透光镜镜面进行探测,发现透光镜,镜面平凹差距只有0.01毫米。

原来透光镜之所以能透光,是力学和光学的完美结合。

简单地说,透光镜,镜面看上去虽然和普通镜子一样光滑平整,平平无奇,可平平无奇的背后却暗藏玄机。

古人用巧夺天工的技巧,将凹凸不平高低起伏的镜面打造成肉眼难以分辨的光滑,人眼在看时,察觉不出异样,可当强光照射时,镜子平面表面凸起的纹路,就会被反射在墙上。

终于,这个困扰千年的铜镜,透光之谜被破解了。

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手法之高超,技术之娴熟,想法之浪漫。

这可真是令人折服的古代黑科技。

这是关于魔镜的故事,但《梦溪笔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写的一本古代科学著作,在这本书里,记录了各种光怪陆离的传说。

不过沈括!可不只是说故事,更多的是带人们走近科学。

就像这青铜魔镜为何具有魔性的原理,一千年前,沈括就已经有了答题思路。

也难怪人们称他为奇人,绝世天才!

可他的奇,可不止于此

如果用一句给概括沈括的一生那就是:游过学 、做了官、 带过兵 、打过仗 、贬了官 、写了书 。

02 神人沈括

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

沈括是一个官二代,官二代也就罢了,他还是一个学霸。

沈括的父亲沈周,一生都在做地方父母官,所以沈括这个官二代,从有记忆开始,就跟着父亲东奔西跑。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沈括这一辈子最自豪的就是把这两件事都干了。

原来要想成为绝世天才,这第一步就是读书,沈括家的书房里堆满了书,沈括十四岁不到,就把家里的书读完了。

沈括的人生高光时刻,是在他三十三岁那年。

那一年沈括,考中了进士,终于到了京城做官。

1070年。

39岁的沈括,遇见了正在搞变法的王安石,两人默契十足,激情满满。

王安石十分赏识沈括的才能。

便让沈括主管经济和兵器制造,沈括经常到各地考察,指导当地官府兴修水利。

有一年秋天,沈括带着一群人在太行山考察,发现山崖上嵌着很多贝壳。

众人十分不解,纷纷把目光投向沈括,没办法,谁让他知识渊博。

沈括拿起一个贝壳,举目四望,思索片刻后,断定这里以前是大海。

众人目瞪口呆,认为这怎么可能。

只见沈括化身地理专家,介绍起科学知识。

说啊,很久以前,黄河、漳河、桑干河等大河带着大量的泥沙流进大海,日积月累,泥沙,在海边沉积下来,越积越高,最后形成了大片陆地。

沈括认为华北平原是由泥沙沉积形成的,这一说法颇有科学依据,他的这一理论知识点比西方早了四百年。

如果说这个故事,说明沈括是地理专家。

那么接下来。

沈括又化身为谈判专家,展现了他外交天才的魅力。

宋神宗在位时,北方辽国经常找北宋的麻烦,想瓜分北宋的疆土。

公元1075年初春。

辽国又一次蠢蠢欲动,一面派兵攻掠大宋的代州。

一面派了一个叫肖禧大臣,前往大宋都城东京交涉。在文攻武吓面前,宋神宗焦头烂额,一连几天朝会商讨对策。

这时,王安石说这好办,派沈括!

原来沈括,早年对宋辽地界情况地理位置早有研究。

宋神宗便安排沈括会见肖禧。

见了肖禧,沈括命人展开一幅 地图,然后对肖禧说:“宋辽两国划定的边境在长城一带,但你辽国要争的地方 却在长城以内三十多里,这手也未免伸的太长了吧。”

肖禧没有想到,沈括会有如此一招,一时间他无言以对,只好回国。

但这事还没完!

为了解决这件事,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辽国。辽国宰相杨遵勋设宴招待沈括。

沈括表明来意,主张和平解决争议。

杨遵勋却说:“宋辽两国边境本在长城以内三十里地方,后来是你们宋国侵占我辽国领土,现在该还回来了...'

沈括便让杨遵勋出示宋辽边境在长城内三十里的文字凭据,杨遵勋拿不出文字凭据。

于是沈括详细说明了,十年前两国签署边境协议的情况。

还运 用丰富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论证了长城以内都是大宋的国土。

几番交锋!

辽国面对能言善辩,有理有据的沈括,屡次在谈判桌上败下阵来,最后辽国,只能放弃无理要求。

最后!沈括立下大功。

可人生有高光,就有暗淡。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

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也被革了职,贬了官。

官场失意的沈括并没有心灰意冷,他回到家后,干了一件他一直都想干的事情,他要将大宋河山绘制出一幅地图。

这地图叫《天下州县图》是当时最精准的地图,共有20幅,沈括花了12年,完成了这旷古绝作!

只可惜,这图毁于南宋的战火中,成为千古遗憾。

当时,朝廷听闻沈括如此神功,欲让沈括带上《天下州县图》进京重新做官。

沈括却无心留恋名利场。

他选择到浙江润州的梦溪园定居下来,安享晚年。

他要干一件大事!

他要把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记录下来,写成 了几十部书。

享誉世界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就是其中的一本。

03 无数成就

细数沈括一生的成就,他创造多项世界第一, 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梦溪笔谈》里。

沈括预言了石油在未来会大有发展,“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并且他还破天荒的创造用石油炭黑制墨,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他第一个使用的。

在数学方面沈括第一个,创立了新的高级等差级数求总的算法——“隙积术”

沈括通过实验,发现指南针所指的方向,不是正南而稍偏东,创立了世界上关于“磁偏角”的最早记录。

沈括发明创制十二气历。

这种历法和现今阳历相似,十二气历的优点就是既可以和天文实际较好地吻合,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因此是一种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历法。

沈括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凹面镜照射成倒像的原理,这个发现远早于欧洲的研究者,欧洲直到15世纪,达芬奇的出现,才发现了焦点作用。

达芬奇这人也常被人怀疑是穿越者,理由和沈括一样都是脑袋太聪明。

看到这,你是不是很想给沈括发个奖,这世上还有此等奇人,不过别急,下面这个,可能更让你拍手叫绝。

沈括这人对解剖学也很有研究,历史上有个叫王莽的人就有过解剖死刑犯尸体确定病症的记录,巧合地是王莽也时常被人怀疑是穿越者。

沈括在解剖学的贡献就是,他反驳了“人有水喉、食喉、气喉”的传统医学观点,而沈括认为人颈只有咽、喉,咽对应消化道,喉对应呼吸道,后来的医学书籍都根据沈括观点进行了纠正

说完,这些再说个有趣的。

沈括还是一个考古学家,他深入古墓,根据墓穴壁画推测出了汉代服饰的原貌,并且他还是一个音乐高手,晚年时他常常以琴会友。

这是有一个多么有趣的灵魂啊。

04 梦溪笔谈

最不可思议的就要数接下来的故事了。

沈括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空中不明现象的第一人

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北宋嘉佑年间,扬州出现了一只巨珠,常常在夜间出没,它飞的很快,因为巨珠一开始时它出入于天长县陂泽中,后来转入甑社湖,随后又在新开湖中现身,当地的居民和南来北往的行人常常能见到它。

最关键,沈括也目击到了这巨珠。 沈括介绍,这巨珠有里外两层,巨珠打开时,有一个如拳头大的宝珠,闪烁耀眼的光芒,不可直视,它放出的光芒,方圆几十里都能看见影子。

等要飞走时,只见天空火红一片,犹如燃烧的野火。刹那间,“珠”像 箭一样地远去,像耀眼的太阳,浮于湖面上。

梦溪笔谈特别提到,这是一个万人目击的事件,并且当时人们都研究这个巨珠的来历,还建了一个观珠亭 用来观察这不明飞行物。

当时高邮有个叫崔伯易 的人见到此珠,还写了篇《明珠赋》。

沈括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科普海市蜃楼是自然奇观的人。

在梦溪笔谈里 还讲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话说登州海上,时常出现云气,人们可以看到海天出现的景象,诸如宫殿、亭台楼观、城墙,还有活动的人物、车马,以及仪仗队。这些景象清晰,人们见之历历在目。有人说:“这是由蛟龙之气所形成。”

不过沈括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因为北宋大臣欧阳修曾经出使河北,途经高唐县,夜宿驿站馆舍。

他表示,夜里他听到鬼神从空中经过的声音,还听到车马声、人畜声,每一种声音他都听得清清楚楚。

沈括听说后,就去研究走访,他访问高唐当地的老人,老人告诉他说:“二十年前,类似的景象在白天在县城里出现过,人们也都能清楚地看见人和物。”当地人称其为“海市”,与登州的海市景观大致相同。

瞧,沈括用他的实事求是,大胆求证,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又赢了一次!

《梦溪笔谈》 里还记录了一件沈括难以解释的“龙火”事件。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叫李舜举的人很倒霉,家里被雷打了。可是这一打,却打出了个奇怪的事。

李舜举家西屋被雷击,瞬间火光滔天。

李舜举家的人,吓得魂飞魄散。当雷声停止,人们便到西屋去查看情况,嘿,你说奇不奇怪,西屋的房子好好的。

只是墙壁窗户纸变黑了。

更为诡异的是,李顺举家有一个木格子,里面放了各种物品。

其中的银器都被烧化了流在地上,漆器却没有焦灼的痕迹。有一把锋利的宝刀,在刀鞘里熔化了,刀鞘却完好无损。

按道理说要是燃烧,应该先烧草木而后才是金属,现在金属被烧化了,草木却一点没有损坏,真是奇怪。

沈括对这个问题感到无解,他没有强行解释,对此保留态度,这也难怪沈括了,毕竟这样的不明空中现象,现代人也无解。

沈括最后在书里说,人只能知道人的层次中的事,在此之外,更有无穷的天地。要想用微不足道的人的智慧与知识而去探根求底,那不是太难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将中国历史上,能工巧匠,失传的技法都一一记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个在北宋发展完成。

而由沈括记录的发明就有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另外像如水工高超(人名)、木工喻皓(人名)、还有炼钢、炼铜的方法等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而这些文字的记录最大的功劳就是让我们的很多古法得以传承。

《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内容涉及 到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冶金、水利、建筑、农业、医药等等许 多学科。

你看,这是妥妥的百科全书呀!

这妥妥是一个接近神一样的人啊!

沈括在书里深入浅出地讲他所见所闻,毫不吝啬他的笔墨,你在里面可以看到奇闻怪谈,也可以看到各种科学科普,让人啧啧称奇。

回望沈括的一生,再看他的文字,难怪他会被人称作穿越者,因为那是对他的最高褒奖。

曾经日本有个数学史家叫三上义夫的,称赞沈括!

说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一个人!”

英国有个科学史家李约瑟说: “沈括可算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写罢此文,不禁在想,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就得多一点这像沈括这样的神人呀!

——本文参考资料《梦溪笔谈》,如果想看视频版,请看我2022年5月31日发布的视频节目(与本文同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见日之光”透光镜,古代青铜镜真能透光吗
古铜镜的奥秘── 西汉「透光镜」的研究历史和现况
青铜境分辨
1969年,两千年前的魔镜令周总理惊叹不已,请专家耗时多年研究
秦汉的工匠有多牛?这面镜子专家看不懂,宋代的沈括早已给出答案
东汉石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