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庙与祠堂

 家庙是一个姓氏家族为祖先建立的庙堂,并在庙中供奉神位等。许慎《说文解字》说:“庙,尊先祖貌也。尊其先祖而以为是。仪貌也。祭法注云:庙之言貌也。宗庙者,先祖之尊貌也。古者庙以祀祖先,凡神不为庙也,为神立庙始于三代以后。”由此可见,“庙”,在三代时已有。《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文献通考·宗庙十四》:“仁年因郊祀,赦听武官依旧式立家庙。”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名句。在这里,“庙堂”是古代帝王祭祀和商议决定军政大事的地方。《淮南子·兵略》说:“故运筹于庙堂之上,决胜于千里之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庙堂”是决定朝庭军政大事的地方。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不能建宗庙。汉朝以前,有官爵者才能建立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但那时叫宗庙或者祖庙。唐朝始创私庙,以祭祀先祖。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改为家庙。《宋史·礼志十二》:“ 庆历元年,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立家庙。” 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文潞公作家庙,求得唐杜岐公旧址。”各族百姓为了祭祀先祖,常建有“家庙”。

    许慎《说文解字》释:“堂,殿也。堂之所以称殿者,谓前者有陛,四檐皆高起,垠鄂显然,故名之殿”。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曰堂。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也。“堂”的原意虽与“庙”是两码事,但“堂”应是由庙发展而来。宋代以后,太平之世,民间大兴宗族立祠之风。至明代,始许庶人建立始迁祖庙。到了清代,祠堂已成为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也开始把“庙堂”称为“祠堂”。祠堂建于祖宗墓地之所,把祠堂、墓所、祖宗,三者有机相连,是为了祭祀先祖,缅怀祖宗功德。对后世子孙来说,序昭穆,崇功德,敬祖尊亲,追远睦族,执行族规,家法究治,倡导用“中和精神”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至后来,祠堂才渐离墓地,建到了人群聚集居住的地方,一般家族不仅有一族合祀的宗祠,族内各房往往还有各自的祖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以“祠堂”作为一个氏族或者家族商大事的地方,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也可利用这些宽阔的祠堂作为活动场所。为了维护祠堂的神圣和庄严,保持祠堂的整洁和香火有续,各家族对祠堂都有管理制度,除了专设祠堂司事和祠丁来负责祠堂的日常管理和洒扫上香,有的家族还规定,损坏祠堂公物必须赔偿处罚;妇女儿童不得随意入祠;族人盖房不得有碍祠堂风水等等。尤其是一些有损于家族道德的行为,如行窃、赌博、吸毒等皆是祠堂严厉规定的禁条。

    作为宗族的象征,宗祠的修建多由同姓族人捐款集资或由大户族人单独出资。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虽然其发展在一定时期或一定程度上受到过阻滞,遭受过损毁,但大多有所保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宗祠被新建和修复。新修祠堂大都富丽堂皇,耗资巨大,宗祠通常向乡人开放,有的还作为新型农村的文化大院或者乡村老人活动的场所,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成为具有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特别是对加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对于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发挥了新的有益的作用。

    自古以来,崇拜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每个姓氏都有各自的祠堂,各个祠堂都有各自的堂号。而同一个姓氏,由于居住地区不同,宗族支系不同,又各有祠堂和堂号,亦即每个姓氏有多个祠堂和堂号。有的是祭祀姓氏先祖,有的是祭祀氏族英雄,有的是反映氏族文化,有的是纪念氏族发源之地,有的是纪念氏族名人轶事。一个堂号就是一束氏族文明之花,一个堂号就是一篇乐章颂歌,一个堂号就是一本氏族文化精典。这些堂号汇集一起,书写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姓氏文化。   (宋英泽)

摘自——宋英泽福州宋氏赋梅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祠堂祖先神位如何排列?
祠堂和家庙的区别关系
宗祠楹联的作用
【族谱知识】 何为宗祠
宗族的祭祖
中國宗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