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新解--一个老者的话 真假难辨
记得三年前老者对我说,“小伙子,你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我说读过。他就问我“你知道老子是怎么说的道生万物呢?”我就不加思索的说“这还用问吗?道德经里不是写的很明白吗?天下人都知道的呀。”于是我不屑一顾的对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完我还想等着老者夸我几句呢,没想到老者连连摇头,说:“小伙子,不可尽信书呀,五年以后,你再看看这句话,就知道老子当年是怎么说的了。”我看老者很认真的态度,想必这个老者不会是在和我开玩笑,于是就再三恳请老者,说“这还有错吗?如果有什么不对,不要等到五年以后了,还望老人家指教。”接下来老者说的话差点没把我气晕。老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时我听了这个话,就差一个骂老头是疯子了,可是我张张嘴,一时又不知怎么去和老者理论。三年了,这句话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时不时会在我的耳边响起,有时又觉得老者的话可能也是有点道理的,有时再一想老头说的还是疯话。这个吧里高人多,人气旺,我把这个难题交给大家,人多智慧广,帮我出出点子怎么去和老头理论.
老子是我国2500年前的一位大圣人,生前是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年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一本奇书,被后人称为道德经.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奇书,一是2500年来人们不断地在研究它,更为神奇的是,我听一位老者说,2012年后我们将会读到一本更为神奇的道德经。我曾经向这位老者请教,2012年后会是怎么个神奇法?老者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露。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老者给我说了几句,令我当时是五雷轰顶,那叫一个震惊呀!这是三年前的事了,因为当时老者在向我透露时一再交代我时机不到,不可让外人知道。所以三年来这个秘密一直压在我的心底,很少向外人透露。现在想想再有两年就是2012年的12月*日了,我再三恳请老者,老者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自有天意。今将老者三年前告诉我的一部分话,告知天下,坐等2012年验证。希望能引起2012吧高人们的指点,说白了我对老者的话只是震惊,还真不完全理解.
记得三年前老者对我说,“小伙子,你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我说读过。他就问我“你知道老子是怎么说的道生万物呢?”我就不加思索的说“这还用问吗?道德经里不是写的很明白吗?天下人都知道的呀。”于是我不屑一顾的对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完我还想等着老者夸我几句呢,没想到老者连连摇头,说:“小伙子,不可尽信书呀,五年以后,你再看看这句话,就知道老子当年是怎么说的了。”我看老者很认真的态度,想必这个老者不会是在和我开玩笑,于是就再三恳请老者,说“这还有错吗?如果有什么不对,不要等到五年以后了,还望老人家指教。”接下来老者说的话差点没把我气晕。老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时我听了这个话,就差一个骂老头是疯子了,可是我张张嘴,一时又不知怎么去和老者理论。三年了,这句话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时不时会在我的耳边响起,有时又觉得老者的话可能也是有点道理的,有时再一想老头说的还是疯话。这个吧里高人多,人气旺,我把这个难题交给大家,人多智慧广,帮我出出点子怎么去和老头理论.
几天以后,我去见老者,本想和他理论的,我已经准备了一大堆说辞,为了维护我的传统观点,我是胸有成竹的。可是见了老者以后,他什么也没问就说:“你这次来就不要和我理论了。我再问你个问题,你回答我。看你也是蛮喜欢老子的,你知道老子说的道的内容是什么吗?”这令我很尴尬。我想这老头真是古怪。道德经里不是明明写着“道可道,非常道” 嘛,地球人都定论了的“道可以说,但道是说不清楚的”,这个还要叫我回答。我为了想嘲笑他,就反问他:“老子道德经第一句话不就说了嘛,‘道可道,非常道’,怎么这还会有错?”不料老者笑笑说:“是呀,这个当然又错了。年轻人,不要不服气,第一次我就告诉你,不要尽信书,你却总是不喜欢自己思考。人云亦云这不是智慧。”。顿了顿,老者继续说“其实老子的道的内容很明白的写在他的书里,就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只是你没读明白。”天呀,这还了得,他不但否定了‘道可道,非常道',还自己编排出这么一句道德经里根本没有的假话来糊弄我。你说我冤不冤,我啥也不说了,还是各位看官平平理吧,反正我是懒得再理他。

我记得道德经里根本没有这句话,只记得老子说过一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老者竟然断章取义,说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还把这说成是道的内容,简直是疯了。岂有此理!
趁今天早上还清醒,我把老者当年告诉我的他的这句话的古怪思想一次抛出,令大家琢磨。记得他是这样告诉我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文只是一个探讨贴,欢迎大家发表看法,多提问题。在道面前,我们都还是个孩子,我和大家一样的迷茫,但我们要鼓起勇气敢于探讨。我只是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不要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很为老者的话震惊,也许正如老者所言,2012年老子的话真的会发生大变化,那就让我们做个先知先行者吧;虽然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对老者的话不屑一顾,以为是疯言疯语,可是随着他一点点的告诉我的话越多,我开始转变我对他的看法
我把老子和老者以及传统的这段话放在一起大家比较:老子原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者的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传统的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家以便于比较。
第三次我去老者家里,是主动去提出我的困惑的。我见了老者就问他.我说:“老师傅,你这种奇怪的读道德经的方法,我发现你为什么总是把一些分开的字放在一起读呀?这有什么作用吗?”这次老者很慈祥的告诉我说“老子的思想被人为地分割几千年了,是有人故意把他分开,故意迷惑人,现在时代变了,我又把他接起来,这是天意,我告诉你了,五年后你自然会明白的。”我又问他,“你一句什么判断是人为的对老子的话分割了?”他说“是老子告诉我的。”这我当然不相信了。他看我一脸迷茫的样子,就随口说出一段老子的话。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者说“在这里老子告诉了我万物的变化全在一个【复】字。年轻人,记着,只有反反复复的思考,一切自然会明白。”听到一个复字,我的心里好像有一种顿悟的感觉,顿感如醍醐灌顶,这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转变对老者的看法。
12楼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细心的人会发现老者这句话其实和我看到的传统的读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同样很令我吃惊。

传统的读法是这样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三次去老者家里,那次他除了告诉我上边那句话,还告诉了我一句具有颠覆性的话,就是【有无不可相生】。他说“有无是不可相生的,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有生于无。人要是把有说成无,或者把无说成有,那就是明明在撒谎,正是因为这样,人类道德才沦丧。”我说“可是,道德经明明写着有无相生的呀!”他愤怒的说“这是个弥天大谎。老子的话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我就问他“那么老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开口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呜呼!这又一次颠覆了我的传统观,我经常读的道德经都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可叫我何以是从?还是交给大家评判好了。
又过些时日,我第四次去找老者,是想和他随便聊聊的。没想到这次我们话谈到投缘时,他帮我解开了一个读道德经最大的困惑。那天他问我,“老子心目中的圣人应该怎么处事?”吃了前几次的亏,这次我不再顺口出言了,我说“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我根本不知道处无为之事什么意思,是叫人做呢还是不要人做?你给我解释解释好吗?”他说“现在给你解释也没有用,还是你没放下那本经书。我还是老样子,先告诉你一句话,你回家自己琢磨更好。”接下来老者就说他的观点是: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就是这句话又让我迷糊了几十天。但后来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到我醒悟了以后,我还把这句话用我的企业的管理上,我的收效明显改观了不少,有时真的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者告诉我这么多话,就这句话我感觉我是理解了。也是不枉我这几年的迷迷醒醒吧。在此,我代表读到这个故事的所有的朋友向这位“疯癫”的老者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者的话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我读到的传统经书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的话
同样大家自己比较
看到这么多人关注,而且对老者之言持赞叹的还不少,看来这世道真的是疯了,也从另一
个侧面反映了大家真的是比我聪明一万倍。说实在的,我这人一向顽固,打骨子里一开始
我是很看不起老者的,可以说是很长时间我都是不能接受他的观点,我很想从我已有的知
识里去寻找辩驳老者的突破口,可是我挖空心思的想,也没有做到,一直为此纠结了三年
。今讲这个故事,原打算希望集结大家的智慧,合力辩驳老者,没想到大家倒是对老者赞
叹一片。看来天不由人呀。正应了老者的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都是天意吧。是
不是也如老者说的,2012年老子的话真的要发生大改变了吗?
第五次我们相见,是在我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
这次我记忆最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记得那是我们第一次谈话后的第二年的冬天,天下着大雪,我独自一人坐在我的办公室,当时公司正在上一个项目,我正为资金紧张而发愁,远远地就看见雪地上一个满身白雪的人正从院子里朝我办公室走来,近了一看是老者,我诧异万分,赶紧推门去迎接。“我来看看你。”一见面他就说。
待坐定,老者看看我,我当时真的是诧异的不知如何开口。因为老者自我们相识以来从没到过我厂。简单聊几句后,老者直入正题,说:“我今天正好路过这里,顺路看看你。你什么也不要说了,知道你现在正在扩大规模,我想再送给你一段话,会对你有用的。”我知道老者的脾气,什么也不要问他,每次只管听就是了,反正他不会害我。下面是他那天说的话,当时真可以说是五雷轰顶。他说: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        乎涤除玄览能,无疵!    乎爱国治民能,无为!    乎天门开阖能,为雌!    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天呀,又是我闻所未闻的一段话。闲聊了一会,老者走了。这段话原文我当时没记住,他走后我赶紧拿出道德经,查找原文一看,那叫一个震惊呀!晕了N次...      原文是这样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后来我自己横横心,管他“乎”是虚词还是通假字,我是硬着头皮以“呼吸什么什么能量,就能怎么怎么样”的意思勉强自己去理解老者的话。不过还真的管用。后来不到半年,我把自己当时又上马的那个项目给砍了,因为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项目已经严重拖累了我的专项业务,使我企业脱离了良好的经营轨道。这正应验了老者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上第二个项目本想盈利更多,结果拖累了主业,看来还是我这个当家人心太贪所致。自认倒霉吧。事实证明,好在我及时砍掉了第二个项目,一门心思的经营我的专项,企业很快又步入了正规。现在想想都害怕,玄哪!
后来我就强迫自己做事必须专心,因为心虽然大,但每一件事都在心里占据一个相应的位置,事与心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事情。以前我只知道外国的科学家都很了不起,个个都是专家,自从那次以后我才从老者的话语里体会到,原来2500年前的老子就向我们提出专业之重要的呼唤,可惜没人能懂!呜呼哀哉!
接下来这一次我与老者的见面和交谈,有点意思,说白了简直是太可笑了。这是一次在市面上的一次偶然巧遇。那天,太阳特别好,我开车走在大街上,偶然发现一个身影,仔细一看却是老者,我赶紧给他打喇叭,让他上了我的车。上车时只见他把一个东西先放在我的车上,我仔细一看,是太上老君像。后来在车上他告诉我,那天是专门出门请老君像的。还告诉我说他刚刚从道德经里一句话,是说明“万事万物都是像的化身,就是像掌控一切。”我一听又有新词了,赶紧问“说来听听,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他就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一句下面的话:“不治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听了以后我差一点没有笑出来,我以为这次是什么好东东呢,原来他把“象帝之先”的“先”字给扔掉了。他说,你还先不要笑,这可是他刚刚体会到的,还说这一点上就连他自己也迷了几十年。我晕,这次令我吃惊的倒不是他告诉我这句话,而是第一次听说他也会为一个问题迷惑几十年,这次对我来说很搞笑。
这一次我们的谈话就像是他在和我探讨问题。       他先问我“我想听听你对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理解。”   
    我就把老子关于天之道和人之道的那一章背出来然后先谈了我的看法。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是道德经的原文。我是这样解释的。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开悟的道者不会储藏财物,而是把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别人,他们越这样做,反而越是会拥有财物。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多。道的创造总是利于万物,而不是去伤害它们。开悟的道者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去与人相争。  
    老者听了以后好久没有说话,脸色有点铁青,么非他不满意我的解释吗?良久,老者长叹一声,说“看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真的是太固执了。还得三年呀。”看样子老者是真的不满意我的说辞。我们这个打着替天行道的说辞他还不满意,我也郁闷了。我说:“老人家,你也不要有什么顾虑,还是说说你的看法吧。接下来他说的这番话令我陷入了沉思中。      老者说“小伙子,你说的大部分都对,就是在天之道和人之道这一点上,你还没有领会到位。”顿了顿,他接着说“我的理解是老子的用意并非是这样,而是告诉人们,天之道是钢强之道,天是容不得一切多余的事物,天会毫不留情的去损毁有余,同时天也包容一切不足的事物,天会给一切不足的事物保留发展的空间;而人之道则是柔弱之道,人需要不断的减损自身的不足,把不足转化为有余奉献给大家,而能够创造有余来奉献大家的是那些亲近道并去探索道的人。天和人是道的两股力量,人在消耗不足而天在补给不足,同时人又在制造有余而天又在销毁有余,天和人两股角色各行其道,四股力量相互协和,以维护一个共同的道的永恒。人如果一味的褒扬天之道,那是意识进入了误区,人如果不断的诋毁人之道更是进入了误区的意识。人类提倡替天行道是千古错误的认识,人类本该大行人之道,人天各行其道才是正道,才能真正达到“天·道·人”三者的合一。”我已是哑口无言。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透漏给大家一些比较好理解的谈话。这次不记得是第几次见面的谈话了,老者向我透露了他关于老子对美丑善恶的看法的话,同样极大地震撼了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       众妙之门,天下皆知。       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      这里令我吃惊的是老者把道德经第一章里最后一句话“众妙之门”放在了这段话的首句,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句话同样雷人吧。但这段话的意思那天老者并没有吝啬,给我解释了一点点,这里我也说给大家好了。       老者说,这句话里要领会两个关键的字“矣”和“已”,他解释说,“矣”是“了”的意思,表示完成时态 ;“已”是后来,过了一些时间的意思,已故就是后来明白以后。总之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奥妙之门是天下人人都可以知道的。大家的行为是美还是恶,行动结束了大家立刻就会知道,而大家的行为是善还是不善,是要等到行为结束后后来大家醒悟了才知道的。简单地说,就是说明一个“美丑易辨,善恶难识”的道理吧。虽然我对他的这个断句还持保留态度,但是这一段话我很听得进去,真是说到我的心窝子里了。不管那么多这一点上我是佩服他老人家的。
下面这次谈话的内容,更雷人,可以说是颠覆我对于传统观点看法的一次谈话,这里提醒大家做好被雷的准备然后再往下看。不过我当时的感觉是,虽然很雷人,可是很令人兴奋。这句话仿佛解开了套在我头脑里的一把无形的枷锁。那天老者问我,你还记得老子的三宝吗?这个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我也是按照太上老君的三宝做事的,还能忘了。我顺口就来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者说“我给你纠正一下,你自己比较吧,哪个好用用哪个。”一听要纠正,我立马来了精神,心想他这次不会再来个雷人的话出来吧。果不其然,看来每次老者都是不雷人的话他不说。诸君听好了,下面就是他的雷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者还告诉我说,老子这三宝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第三宝。看来雷人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有心人慢慢体会吧。.
还有一次的谈话,我要感谢老者,他的信息对我重新认识老子的一句名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最喜欢的老子的一句名言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前只是喜欢的不得了,但领会的并不深刻。这次在老者的指点下我醒悟了,感谢老者下面的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各位会问我,这你为何要感谢老者呀,这是老子的原话嘛。可能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句话和我们传统的话有个地方发生了变化。请看传统的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者变化的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传统的说教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次我没有惊奇的原因是,老者的话使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句外国名言;“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论。”以及“过犹不及”的道理。“正正”的意思说明了“正虽然是好的,但正之再正就未必是好事。”这也正好揭示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论断。
    我不说了,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琢磨吧。

在这里我向大家先透露一点老者教我如何体会他的话的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免得大家抱怨老者只指点我,不指点你们,显得我小家子气,在此声明,本人并不吝啬,只是过于愚钝,很多地方搞不明白,还指望和大家共同学习呢,呵呵。    下面这是一次老者教我如何理解他这些火星话的一个例子,大家请看。老者说“小伙子,对于‘圣人处无'这四个字,你可能不理解吧,那么你试着和老子说过的另外一句没有争议的话放在一起来体会,也许你就会明白些什么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这句话没有什么争议,这里老子说的是‘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那么未有和未乱是不是都是尚未发生呢?这是不是就是‘无’呢?”慢慢的我就逐渐领会一些了。虽然到现在还不是全明白。但我不着急,这不离2012年12月*日还有两年来吗,会明白的。呵呵。
上边随便聊了聊,我说过这次上网会告诉大家一些非常震惊的话,我现在就开始兑现我的诺言,要不憋在心里边那叫一个慌呀,真闹心。不过我真诚的奉劝大家要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下面开始吧。这也是在我和老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者才告诉我的。那一次我又去了老者家,正好遇见他端坐在太上老君神像前,两目微闭,默默无言,神色非常肃穆。这时我已经称他为师傅了。我看到师傅这个表情,预感到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就悄无声息的坐在他身边。不出所料。良久,师傅向我透露了一个惊天的大秘。他告诉我老子道德经里有一章话必须得告诉我,让我记住。我什么也没问,就说“你说吧师傅。”他说”我把下面这一章念给你听。”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我细心的注意到,师傅在念这一章时,有个地方明显与常规读法不一样,就是“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这一句里,【无】这个字他老人家发的是四声,音调非常重,而且还和狎·厌这两个字中间有个明显的停顿,通常我自己念这个字发的是二声。无狎·无厌是连读的。我心里打个登,这里明显能听出不同的意思。念完后,师傅就开始解释,待他解释完,果然令我吓得是一身冷汗。My gad!我终于知了·道!!!!他的解释是这样的:
    “如果人不畏惧于天道的威力,那么天道就会把更大的威慑降临人间。让人间万物皆无,像人戏弄狗一样毁灭人类赖以居住的场所,让人间众生皆无,像厌恶了人类一样毁灭众生的生命。那唯一的办法就是人不要去遭到天道的厌恶,这样天道才不会去厌恶人类。因此圣人自己知晓如何去和天道和睦相处的道理,而不忍见到人类自身被天道灭亡的恶果。自己知道爱惜人间的人类而不会去把人道凌驾于天道的显贵之上。所以人要有所取有所舍。”
家晚上好,我看了大家的回复,对大家的回复不胜感激,不管你持什么态度,我现在暂不回复,因为我前边说过,我要把这个故事讲完,才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大家看完整个故事以后,你心中的疑问自然会揭开。好了,开始吧。
    因为从第五次就是老者和我在我公司见面之后的一些故事,我已经打乱了次序提前透露了一些,这些可能会干扰了你分享这个故事的快乐心情。现在我还回到以前见面的次序上来。请你也把思绪调整回去。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现在应该是第六次的见面了。这一次的谈话老者为我揭开了是‘道生一’还是‘道,生一一’的困惑。想必大家也会从中醒悟。老者说“道生一”的思维是一种束缚人类思想的一种思维,很容易使人陷入“唯我独尊的王者思想”,是一种独裁式的思维,好像天下就生这单个“一”,很容易使人钻入牛角尖,陷进死胡同;是一种片面的,偏执的思想。而“道,生一一”的思维是一种宽容性的开拓试思维,给人的直观感觉是道生了一个又一个无数的“一”,而这每一个一又是不同的,万物中的每一物对应一个一。还举出了下面这段话给我解释。“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璐璐如玉,珞珞如石。”老者解释说“这里天地神谷万物侯王各得一道,分别是一天道,一地道。一神道,一谷道,一物道,一王道。这从现在的角度讲就是老子的民主的思想”我不知道老者这些话对不对,但是很有新意。

按照老者告诉我的理论,其实道很简单,是简单的再不能简单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再参照“道可道非,恒道。”就是说,道,生出两个字,一个“可”一个“非”,再往下就是“可者生,非者亡;可者不亡,非者不生”四种状况。再往下就是“可者生而又生,可者生而不生;非者亡而又亡,非者亡而不亡;可者不亡而亡,可者不亡而生;非者不生而生,非者不生而亡。”知以上道理者,可生成万物万物。不懂以上道理者,非生得万物万物
道永远遵循两个原则:“让可者生,让非者亡”。
  道永远把握两个方向:“让可者生,让非者亡;保护可者不亡,保护非者不生。”
  道永远只有两种结果:
  主张“让可者生成而结果生成了;让非者灭亡而结果灭亡了;保护可者不应该被灭亡结果没有被灭亡从而生存下来了;坚持非者不应该被生成结果就是没有被生成而被灭亡了;”
  反对“可以者本该产生而结果没有生成;非者本该灭亡而结果是产生了;可者不应该被灭亡但是被灭亡了从而无法生存下来;非者不应该被生成结果没有被灭亡而产生了。”
  

中西方思想的差别在于:
  中国人从大道理里去寻找万物;西方人从万物中去寻找大道理。
  结果你是知道的。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天道会像人玩弄狗一样让人类居住的场所尽毁,会厌倦人类而毁尽人类的生命
无.....,是让....尽无呀!
不要再幼稚的以为“无”就是“不会让.....消失了。”
人对天都不怕了,天还能让人好好活吗?
大家不要再白日做梦了。
毁灭之后呢?
  毁灭之后就会达到这样的社会:
  
  国寡民:
  使有什伯,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于其食,美于其服;
  安于其居,乐于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告诉大家,老者所用的分析方法正是易经的理论,这是他亲口告诉我的,还曾经给我展示了他的易经图。但绝对不是我们所谓的周易。虽然周易是易经,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大易经,分别是连三易(也称为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老者展示给我看的易经图,他称之为天书,还自称就是早已迷失的最早的易经-----连三易。至于是不是他说的就是连三易,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刚开始一点看不明白,经他那么一说,我感觉他说的还有点道理,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这个天书给我的感觉是,说复杂是复杂的不得了,说简单又简单的不得了,可以说是大到含天,小到包点。其实他说的天书,那可真正是称得起天书,上边一个字也没有,全是点点圈圈和横横线线,咋一看,密密麻麻,经指点,规律顿显。老者还告诉我,他领会的老子道德经正是他的天书的说明书。这一点,我是不相信的。不过还是看出了点门道。
      告诉大家,你是没有看到他所谓的天书(我称之为天图),假如你看到了,你也会慢慢的领会到他的断句的原理之明了。因为从他的天书里,一眼就能看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规律”,而且那张天图整个一个“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感觉。很明显的,三岁孩子都看得到,不用费死的劲从周易中总结半天,最后还要怀疑自己的结果是不是这样。我以我的人格保证,我绝对不欺骗大家这张图的存在的真实性,我是亲眼见到了的。同时声明,请大家原谅我的吝啬,我是轻易不会把这张图拿给你看的。
  
      愚者发此文,不为招神棍,不为惹无赖,只为载下梧桐树,引得真凤来;替老者寻找有缘人,传递他的天书,我有心抛出他的连三易,坐等诸君摘。
      
  这个世界还会发生很大的变故,最后的结局坐等中国人来收拾惨剧的,老者的天书只配真正的中国人拥有,老者再三交代我,那是关键时候救国用的,现在还不是公开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泄露。请大家不要为难我。你只管默默地体会这个故事就行了。其他的不需要你做什么。
老者告诉我,他看到的连三易,是中国文化的根,真相全在那里边。我也是似懂非懂的,但我很震撼!!!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逻辑,东方文化讲究的是垒积;逻辑是线生,垒积是层生。垒积学以易经和道德经为代表。垒积是层生。垒积文明以中国古代的以易经和道德经和古埃及的金字塔为代表。第三次去老者家里,那次他除了告诉我上边那句话,还告诉了我一句具有颠覆性的话,就是【有无不可相生】。他说“有无是不可相生的,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有生于无。人要是把有说成无,或者把无说成有,那就是明明在撒谎,正是因为这样,人类道德才沦丧。”我说“可是,道德经明明写着有无相生的呀!”他愤怒的说“这是个弥天大谎。老子的话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我就问他“那么老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开口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呜呼!这又一次颠覆了我的传统观,我经常读的道德经都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可叫我何以是从?还是交给大家评判好了。
我说“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我根本不知道处无为之事什么意思,是叫人做呢还是不要人做?你给我解释解释好吗?”他说“现在给你解释也没有用,还是你没放下那本经书。我还是老样子,先告诉你一句话,你回家自己琢磨更好。”接下来老者就说他的观点是: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读道德经就像学习数学;当你只知道整数时,你不理解分数,当你只知道正数时,你不理解负数,当你只知道实数时,你不理解虚数;当你把实数和虚数对立起来时,你不懂得复数是什么。老子是在用复数的概念分析世间万物,我们还只停留在争执道德经到底是实数还是虚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的边缘。难怪老者的话我们看不懂。 老子是在用复数的理论分析世间万物,老者是在用复数的理论在读道德经。老者读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新道理。要读懂道德经,还是先学习一下复数吧
  
  复数的概念和性质
  
  1、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介绍了复数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接着介绍了有关复数的几何表示,最后指出了有关共轭复数的概念.
  
  2、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对于复数 ,实部是 ,虚部是 .注意在说复数 时,一定有 ,否则,
  不能说实部是 ,虚部是 ,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说明:对于复数的定义,特别要抓住 这一标准形式以及 是实数这一概念,
  这对于解有关复数的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
  
  (2)正确地对复数进行分类,弄清数集之间的关系
  
  分类要求不重复、不遗漏,同一级分类标准要统一。根据上述原则,
  复数集的分类如下:
  
  
  注意分清复数分类中的界限:
  
  ①设 ,则 为实数
  
  ② 为虚数
  
  ③ 且 。
  
  ④ 为纯虚数 且
  
  (3)不能乱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解题.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要注意:
  
  ①化为复数的标准形式
  
   ②实部、虚部中的字母为实数,即
  
  (4)在讲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点所成的集合一一对应时,要注意:
  
  ①任何一个复数 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 )唯一确定.这就是说,
  复数的实质是有序实数对.一些书上就是把实数对( )叫做复数的.
  
  ②复数 用复平面内的点Z( )表示.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 ),而不是( ),
  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 .由于 =0+1· ,
  所以用复平面内的点(0,1)表示 时,这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
  等于纵轴上的单位长度.这就是说,
  当我们把纵轴上的点(0,1)标上虚数 时,不能以为这一点到原点的
  距离就是虚数单位 ,或者 就是纵轴的单位长度.
  
 
③当 时,对任何 , 是纯虚数,所以纵轴上的点( )( )都是表示纯虚数.但当 时,
  是实数.所以,纵轴去掉原点后称为虚轴.
  
  由此可见,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与一般的坐标平面(也叫笛卡儿平面)
  的区别就是复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而一般坐标平面的原点是横、
  纵坐标轴的公共点.
  
  ④复数z=a+bi中的z,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Z(a,b)中的Z,
  书写时大写.要学生注意.
  
  (5)关于共轭复数的概念
  
  设 ,则 ,即 与 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
  (不能认为 与 或 是共轭复数).
  
  教师可以提一下当 时的特殊情况,即实轴上的点关于实轴本身对称,
  例如:5和-5也是互为共轭复数.当 时, 与 互为共轭虚数.可见,
  共轭虚数是共轭复数的特殊情行.
  
  (6)复数能否比较大小
  
  教材最后指出:“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要注意:
  
  ①根据两个复数相等地定义,可知在 两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
  那么 .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只有相等与不等关系,
  而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命题中的“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的确切含义是指:
  “不论怎样定义两个复数间的一个关系‘<’,
  都不能使这关系同时满足实数集中大小关系地四条性质”:
  
  (i)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b来说,a<b, a=b, b<a
  这三种情形有且仅有一种成立;
  
  (ii)如果a<b,b<c,那么a<c;
  
  (iii)如果a<b,那么a+c<b+c;
  
  (iv)如果a<b,c>0,那么ac<bc.(不必向学生讲解)
(二)教法建议
  
  1.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复数 是二维数,其几何意义是一个点 ,
  因而注意与平面解析几何的联系.
  
  2.注意数形结合的数形思想:由于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的
  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用“形”来解决“数”就成为可能,
  在本节要注意复数的几何意义的讲解,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注意分层次的教学:教材中最后对于“两个复数,
  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本节它们的大小”没有证明,
  如果有学生提出来了,在课堂上不要给全体学生证明,
  可以在课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
  
  
  
  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复数的实部,虚部;
  
  2.掌握复数相等的意义;
  
  3.了解并掌握共轭复数,及在复平面内表示复数.
  
  教学重点
  
  复数的概念,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教学难点
  
  用复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M.
  
  教学用具: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提问:
  
  1.复数的定义。
  
  2.虚数单位。
  
  二、讲授新课
  
  1.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复数 中的a与b分别叫做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2.复数相等
  
  如果两个复数 与 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即: 的充要条件是 且 。
  
  例如: 的充要条件是 且 。
  
  例1: 已知 其中 ,求x与y.
  
  解:根据复数相等的意义,得方程组:

  
  例2:m是什么实数时,复数 ,
  
  (1) 是实数,(2)是虚数,(3)是纯虚数.
  
  解:
  
  (1) ∵ 时,z是实数,
  
   ∴ ,或 .
  
  (2) ∵ 时,z是虚数,
  
   ∴ ,且
  
  (3) ∵ 且 时,
  
  z是纯虚数. ∴
3.用复平面(高斯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
  
  复平面的定义
  
  建立了直角坐标系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
  
  复数 可用点 来表示.(如图)其中x轴叫实轴,y轴 除去原点的部分叫虚轴,
  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原点只在实轴x上,
  不在虚轴上.
  
  
  4.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集c和复平面所有的点的集合是一一对应的.
  
  5.共轭复数
  
  (1)当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
  (虚部不为零也叫做互为共轭复数)
  
  (2)复数z的共轭复数用 表示.若 ,则: ;
  
  (3)实数a的共轭复数仍是a本身,纯虚数的共轭复数是它的相反数.
  
  (4)复平面内表示两个共轭复数的点z与 关于实轴对称.
  
  三、练习 1,2,3,4.
  
  四、小结:
  
  1.在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时应注意:
  
  (1)明确什么是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2)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分别对实部与虚部的要求;
  
  (3)弄清复平面与复数的几何意义;
  
  (4)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
  
  2.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注意事项:
  
  (1)复数 中的z,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Z(a,b)中的Z,书写时大写。
  
  (2)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a,b),而不是(a,bi),也就是说,
  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i。
  
  (3)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逻辑,东方文化讲究的是垒积;逻辑是线生,垒积是层生。垒积学以易经为代表。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邦观邦,
  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以此。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现在大家读道德经的方法还是用的非此即彼的思维,而不懂去彼取此的思维。
  大家看到老子提倡柔弱胜坚强,就说老子是赞美柔弱,否定坚强;看到老子说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就说老子是赞美愚,否定智;这一点是读道德经的一个误区。我原来不懂这个道理。是在老者的指引下,我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
  老者说,老子的思想其实根本不是大家说的这么回事。其实老子是渴望大家得到智慧,渴望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只是老子在教我们,要想得到智慧,要从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开始,知道自己在大道面前还像婴儿一样的无知,一点一点探索大道,把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搞明白了,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智慧,认清大道。人要想达到强大,必须认清自己的柔弱,就是认清自己的弱点,一点一点克服弱点,就会自然而然达到强大。这一点我是很少听到有人这样来读道德经。所以我把这个故事说出来,让大家思考,是不是这样。这一点对于道士们是很难理解的,对于迷信太上老君的人也很难理解,所以我一般不和这两类人争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复数的概念
第17练 复数(解析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精讲精练必备
4-4
§235 复数概述
第五节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_典型例题
复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