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钩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是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意思是清廉的地方官员做上三年,收入也会有十万银两之巨,更何况是贪官呢?据考证此话最早出现在宋朝,但是达到鼎盛时期却是在清代。恰恰在此句中把清廉和清朝合二为一,成为绝佳的讽刺和写照

清代官吏俸禄制度作为四品官的知府每年俸禄为105两,养廉银为4000两左右,二者合之其合法收入三年不过12300多两,那么怎样会有十万雪花银?而且还是清正廉洁的知府,贪赃的知府又能有多少收入呢?这就要从清代官场的陋规说起。

清朝官场的陋规,初为火耗、升斗耗、仓场牦、鼠雀耗等所加征的数额,归地方官分肥,实行养廉银火耗归公后,主要是名目繁多的“敬”,如冰敬、炭敬、拜礼、贺礼等,加上额外分肥,每年即可达数万两,这样一任知府下来,十万银子即可到手。以上述及的只是地方官的所谓合法收入,至于贪污、勒索,贿赂大捞外快,其收入则难以计算。

那么,上面提到的“养廉银”又是怎么回事呢?此举有效果吗?话题就要从康熙大帝说起了。

康熙晚年,对贪污腐败官员大多抱有一种宽恕态度,由此引发吏治腐败和国库空虚。康熙六十一年时,国库的存银最低到过800万两。


继任皇帝雍正把“养廉银制度”作为整顿吏治和财政的突破口。“养廉”的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避免贪污发生。养廉银通常为本薪的10倍到100倍。江苏、安徽、江西总督的养廉银高达1.8万两,是原有俸禄银的116;湖广、两广总督高达1.5万两,是其俸禄银的100倍。地方官员的薪俸收增长幅度基本与官员的职务成正比,官职越高,薪俸收入提高幅度越大。

“养廉”的钱从哪里来?当时国库严重亏空,财源绝大部分来自各省的“耗羡”银两。“耗羡”是附加在正税之上征收的抵补实际损耗后的盈余部分,州县一级官员,常以征收耗羡盘剥民众,蚕食国家收入。比如:征收地丁银时,州县表示所征收得散碎银两按规定成色、大小熔化成块后有所损耗;征收“漕粮”时,州县表示粮食晾晒、簸扬及长途运输中会有雀啄鼠啃的损耗,要求征收“鼠雀耗”;解运钱粮时,又以人力所需费用之由,征收“脚耗”。这些损耗除去实际开支就是“耗羡”。耗羡本是州县官员额外征敛的非法所得,现在解归省府国库,作为国库收入一部分,实则把暗征变为明征,把非法变为合法,把州县私取变为省府公取。

随着养廉银制度的深入,官员们逐渐将养廉银作为自己的正常收入,而忽略了该项收入设立的初衷,“提解已久,耗羡渐同正项,州县官员,重新征收,与耗羡之外又增耗羡,养廉之中又私取养廉”。


从乾隆开始,对于官吏的约束放松,各种陋习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收取“别敬”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至于使费、部费、门敬、跟敬之类,各地方、各衙门、各官员都照收不误。

不难想象,在这种制度和监管环境下,一定会有更大的奇迹发生。果然乾隆晚年,清代历史上诞生了一位震惊世界的巨贪,他为官20余载,贪污的钱物超过了10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年财政收入,法王路易十四私产的14倍;也相当于雍正五年国库储银的16倍,康熙末年国库储银的100倍。

他就是和珅。一位拿着“养廉银”而依旧不清廉的清代官员代表之一。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独播频道:CCTV-10

首播时间:每天11:4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官员的工资
清:清朝京官一年能拿到多少工资?
雍正皇帝治贪:抄家和杀人被怨恨,发钱也被怨恨,这又是为什么?
“养廉银”真的能养廉吗?谈谈清代的高薪养廉制度
雍正为何下耗羡归公这步险棋
清朝官员年薪是多少人民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