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成长:信念比方法更重要


  日前,在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的教室里,全市教师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2013年度春季开学前的业务集训。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玉门市教育局从2010年开始,利用寒暑假开学前一周时间,对全市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了该地区教育质量的明显提升。图为语文组教师正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研讨。本报记者 樊世刚 摄

  “对一些教师来说,迈出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非常难!因为他们的知与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因素,不是他们的知识与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对自身以及对教育目标的信念。”

  ■王翔宇

  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有关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目前很多教师在知与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对一些人来说,迈出从想到做的第一步,非常难!真正投入教育改革实践,首先需要一个更新观念和确立信念的过程。教师只有确立了教育的信念,坚定了教育的价值追求,才会真正去做,有效的变革才会发生。目前,在许多教师眼里,这种认识并不到位。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教师说:“理论、理念我们都懂,可是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直接借鉴的实用方法,我们最需要知道的是怎么做。”

  为什么知与行成了“两层皮”

  上述思路其实涉及两方面问题:第一,对于教育理论或者理念如何才算得上“懂”?笔者以为,“懂”并不是简单地知道几个新名词,比如三维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等,而是应该能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具体涉及如下问题:每种理论能解决哪些问题,它与教育实践的关联点在哪里,如何去应用,等等。这才称得上懂理论或懂理念。比如,现在一些教师仍然是“满堂灌”,以为自己讲明白了,学生自然就学会了。如果这类教师真正读懂了相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就会明白自己的授课其实处在一个“低端水平”,离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相距甚远。第二,懂理念不是目的,关键是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实践。很多教师对理念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还没有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去尝试使用。比如,谈起高中课改,一些教师普遍认为,新理念很好,但在目前的体制内无法实行。由此看来,更新理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真正的观念更新是抛弃原有的不合规律的老观念,让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在自己的头脑中安家落户,否则知与行就成了“两层皮”。笔者认为,“懂”理念的关键不在表面的“知”,而在深度的“知”之后的“信”,是通过“真知”建立起来的对教育的信念和信仰。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有信念

  外在的观念、理念不是信念。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能不能真正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这主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建立起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经过选择并用来指导自己教育行为的教育理念。教育信念建立在对教育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是与教育者的目标和行动密切关联在一起的。看一个教师有没有教育信念,概括地说涉及两方面:一是他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二是他是否能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改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二者缺一不可。譬如一些教师眼里只有“分数和升学率”,没有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心智发展放在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不断寻找方法,改进行为,也不能算是有教育信念的人,因为他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错了。笔者认为,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观念比方法更重要。这并不是否认方法的重要性,而是说方法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教育价值指向上,应先明确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然后才是“如何为”的问题。

  缺少价值追问与缺乏变革勇气

  在我看来,目前教师群体最缺少的是对价值的追问,很多人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技术性的工具。价值与方法的问题,就是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术”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的价值与信念,而仅仅从方法上去改变,只能治标不治本。因此,教师既应该是思想者,又应当是实干家,要想教育的大事,做教育的小事。

  目前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公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很多学校也通过多种途径督促教师进行“反思”。但是,很多教师的反思只是技术性的反思,依然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下,关注点依然是采取何种更有效的方法来不断提高升学率。在无法绕过高考的情况下,为取得高分而不断反思或者改进,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现实需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缺乏对教育问题价值性的反思,我们的教育还只能是“缘木求鱼”。

  有了价值观,能不能去做,还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教师会因为“高考制约”等外在原因,缺乏变革的勇气。可以说,这样的教师依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教育的信念。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与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信念的人才能内心坚定,才不会无所适从。

  教育信念从哪里来

  仅有理念的学习与更新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其他条件。第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艺高胆大,有了深厚的学科功底和专业自信,就会减缓面对变革时的焦虑;第二,教师要广泛阅读。对教育的信念不能仅从教育理论与理念中获取,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所以通过人文学术类的阅读深刻思考人本身的价值、人性的需求也极其重要;第三,要学会分析自我,从自身的成长中汲取教育的营养。什么是好的教育?如果从外在标准判断不清的话,可以从分析自身的成长经历入手,自我成长的教育体验最深刻,其中有益的教育元素也最容易引起我们的认同。比如,雷夫坚持让学生排演莎士比亚的话剧,是因为他小时候爸爸就天天给他读莎翁剧本,他感觉话剧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帮助,当了教师后他就让每个学生阅读背诵,排练演出。

  我国目前处在教育改革的初始阶段,在教改实施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需要教师有毅力坚持下去。如果变革行为真正产生了好的效果,教师的创造性和价值感会明显增强,从而也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只有教师建立起了教育的信念,人们所期待的教育变革才能真正发生。杜威说:“要改变一个人在漫长岁月里所形成的习惯,是一种费时费力的复杂过程。”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教育的变革,就缺乏坚韧的力量,就不会走得很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教育新闻网装备频道
怎样做一位新时代教师?
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谈一线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
浅谈如何快速地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初中体育教师读书随笔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