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明教育:一定别忘了惩戒教育,因为他告诉了孩子做事的底线在哪里?!


文/左兴驰老师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轻松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提及,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几千年的教育模式就开始腐朽了,过时了,不许打骂,会有心理阴影,不许体罚,会影响成长,孩子都要温和的教,轻声细语,声音都不能太大。

看起来,我们是进步的,摒弃了老一套的棍棒套路,开始关心孩子的心理,关心他们的感受,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怪圈。

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宽松。

那些要求严格的老师一般都会在学生的眼里名声极差,不敢提要求,不敢训斥,无数的老师感慨,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好做了,放着不管,良心不安,管的太多,家长不干,管的太严,学生又会起义,慢慢的,连这些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都不知道教育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了。

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不断的让步。

那些新兴的教育理念,更是为这些让步找了很合适的理由。

孩子没有底限,这叫解放天性;

不爱学习,这叫素质教育;

没大没小,这叫有自我意识;

爱耍贫嘴,这叫有思想;

特立独行,这叫有个性;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感化不了的孩子,只有不会感化的教育者。

这样真的正确么?

还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都会和老师说一句话:

他要是不听话你就揍他,没事。

现在很少有家长有这一份魄力能说出这样的话了,体罚确实应该应该废止,但是我们废止的可不只有体罚,我们把教育之中应该有的惩罚也一并抛弃了。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我们在该不该惩罚孩子这个问题上,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没有找到中间这个合适的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的前提是要有。

我有一位在公立学校任教的大学同学,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和我说,他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就是爱打架,爱惹事,看谁不顺眼张口就骂,有一次晚自习,全班都安安静静地学习的时候,他忽然和另一个学生互骂了起来,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劝了好久都没有用,就把他们两个拎到走廊罚站去了,先冷静冷静再进来。

当天没有什么事,第二天一大早,那个孩子妈妈就来学校了。

一进办公室就破口大骂,什么“我孩子被人打了也没人管管”还有“你们这些老师都是混饭吃的不干事就会体罚学生”什么什么的,骂了好几节课,最后把校长都惊动了赔礼道歉之后事情才算结束。

我问他,你现在是怎么想的,他说,想辞职,这个行业已经看不到什么正能量了,无非就是老师、家长之间的互相敷衍,判断你是不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看你会不会讨好学生和家长。

教育不是服务行业!

这是那天聊天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语气里都是无奈。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经历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全校闻名的”镰刀事件“。

起因是因为学生和老师起了一些口角,后来升级成语言攻击,老师让学生去走廊站着,想清楚再进来上课。

学生并没有去走廊站着,而是回了家,过了几节课之后,那个学生倒和自己的父亲,一人手持一把镰刀回到学校,站在大门外面喊着要把老师的头割下来,门卫不给开大门就从校门上翻进来,我当时坐的位置正靠窗,这一对父子手拿镰刀翻学校大门的场景我看的一清二楚,成为了我整个初中最难忘的回忆之一。

当然,最后老师的脑袋还在,只不过从那之后老师上课说的话少了很多,除了课本,其他的东西一律不提,课堂纪律再乱,也一句维持秩序的话也不讲,哪怕教室里吵到没人听得到他在讲什么,也自顾自地把课讲完,再收拾书本回办公室。

无论什么时代,如果教育者开始不断的让步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走下坡路的。

不光是老师,家长也是一样。

在体罚越来越少的今天,父母的威严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因为用非暴力的方式维持威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没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很难做到这一点。

没有威严的父母背后,经常会跟着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

父母一旦没有威严,管教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无力,教育变成了一味的纵容。

网上铺天盖地的教育文章和心灵鸡汤,总是让我们把那些个案当作真理,人家的孩子看小说打游戏能上大学,那我家孩子看书打游戏肯定也没有错,人家的孩子上学的时候从来不写作业高考一样考得好,我家孩子不写作业肯定也没问题。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醒醒吧!教育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应该杜绝的是体罚和没有效果的责骂,而不是将教育之中应该存在的管教和惩罚一并舍弃。

惩罚是一种方式,为了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而惩罚的严厉程度也是孩子判断自己所犯过错有多严重的一个衡量,将这个衡量从孩子的教育中片面的剔除的话,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有多严重。

确实,说明道理是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但是也要因人而异,有一些孩子适合,而有一些孩子,讲道理的成效是微乎其微的,相反让他自己去感受一下自己所犯的错误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

爱的教育有时不是万能的,当然,惩罚也不是万能的,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不同的教育方式感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有一些孩子犯了错误,你只要摆出一副生气的表情,他就已经开始反思错误了,

有一些你要说清楚之后他才能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有一些你必须要提高音调,甚至要神情激愤他才能知道自己犯了错,

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育方式,学再多的教育理念也是没有用的。

惩罚与管教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倡导关爱教育,沟通教育,并不是要完全杜绝惩罚和管教,而是要更加慎重的选择这些教育方式出现的时机。

爱不是为孩子开脱的理由,也不是对孩子的恶习视而不见的借口,无视孩子的缺点,对他犯的错误不去理会,只是愚昧的溺爱而已,与其说是对孩子爱的表现,还不如说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不断的残害孩子的人生。

在我们手里拿着糖果,对孩子温柔和善、苦口婆心的进行感化教育的同时,另一只手上的戒尺,还是应该牢牢地拿在手里,这个戒尺可以永远都不挥下去,但是它一定要存在,因为它是我们教育的底线,也是能让孩子在关键时刻有所警醒的一份保障。

最后,送给大家两篇上好的干货,孩子的学习从此将华丽转身,顺便你的教育方式也将得到调整,强烈推荐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管你最严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请家长讲给孩子听)
对老师的严苛,正在毁掉中国的孩子!
学生被老师体罚,老师花了几万才取得谅解,以后该如何管教学生
谁来管管孩子
有多少家长,在逼迫老师放弃管教孩子!
“宽是害,严是爱”,道理深刻但家长学生不领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