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座小院春夏秋冬四时不同,深藏古巷小弄却美得惊人!

南石皮记的四季——春


南石皮记的四季——夏


南石皮记——秋


南石皮记的四季——冬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拍摄的世界文化遗产纪录片之“苏州古典园林”中,被列为九座古典园林之后的第十座,而叶放也因为南石皮记实现了从画家到“园林艺术大师”的蝶变。


叶放


——————


难以释怀的园林

出生在园林(毕园),读书在园林(拙政园),工作在园林(听枫园)的独特经历,让园林成为叶放独特的情怀。自然而然,园林就成了叶放创作的灵感来源。

叶放的画


叶放的祖上毕沅是状元,文人世家的积淀,使精致典雅的生活方式渗入叶放的骨髓。在叶放看来,园林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叶放的画


别墅变身“南石皮记”

20世纪90年代末,叶放因为一次在古董店看到了祖先的印章,被封印的园林记忆重新被唤醒,加之“造纸上蓬莱”、“心中弇山”带来快乐已经不能让人满足,叶放终于决定自己叠石造园。


叶放亲制的南石皮记模型


 2001年,叶放与5个朋友合伙买下了苏州十全街南石皮弄里的一排3层带花园联排别墅。朋友们授权叶放打造一座“不出城便可得山水之怡”的都市园林,“出园时可以在世俗的世界中为世俗的价值打拼,入园后可以从世俗的世界中挣脱,追寻内心之声,这大概是很多人都越来越想要的生活方式。”


叶放亲绘的造园手稿


700吨太湖石做“墨水”、500余平方米的别墅做“宣纸”,叶放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大手笔的“水墨画”。他把自己对“毕园”的思念、对“拙政园”的留恋、对“听枫园”的感怀以及多年来画“纸上灵泉”的臆想融入一炉,耗时三年,耗资200万,终于在2003年建成地上林泉南石皮记。


南石皮记-平面图


南石皮记-等高图


园子虽小,却五脏俱全,不仅有水榭、半亭、假山、石室、半栏桥、荷花池、美人靠、活水源等各种古典园林的建筑元素,还有叠山理水技艺打造峰回路转的玄览谷;于山崖之上镶嵌宋、元、明、清各代碑文而成碑古石残崖。


崖壁上有宋元明清刻石的老碑镶嵌


铜桥上有顶针回文诗的补子铜饰


铺地上的残碑


移门玻璃上的迭字回文。


园子内遍植50多种花木,各种花四季开放,先是腊梅、迎春、之后有桃花、紫藤、金银花,八月间荷花艳满水池,十月是石榴的天下……


四季花木留言——乐幽


四季花木留言——守拙


四季花木留言——醉华


四季花木留言——云英


四季花木留言——清音


四季花木留言——远香


四季花木留言——嘉实


四季花木留言——澄观


四季花木留言——繁华


四季花木留言——沐霜


四季花木留言——澡雪


走进“名士”——叶放的生活世界

在南石皮记建造完成之后的札记上,众人皆以为素来风雅的叶放会来一段绚丽华采的文字,谁知他提笔写下简单的一句:“造一个园子过日子。”对此,叶放说:“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园林是一个生活的地方,不是标本,也不是符号,它是实现让艺术回归生活的地方。”


昆曲雅集生活,滋养艺术


艺文化的生活如山水谐和


推门进南皮石记,古琴、枯枝、功夫茶,杯盏之间,看得到院子里一片绽放的荷花,还有小桥流水。昆曲声声伴着朋友间的轻声耳语。瞬间,也许只要瞬间就够了。一颗纷乱的心就在这院子里被熨平。


整个庭园变成了舞台——水阁绝唱


叶放在水榭边筑戏台慰藉自己儿时园林中的昆曲梦……玩回文诗、做叠字游戏,你能想到的风雅之事都可以在“南石皮记”中找到寄托。


整个庭园变成了舞台——溪岸丝竹


整个庭园变成了舞台——斜山低吟


 小桥流水,丝竹于耳,亭前听昆曲,雪中泛太湖,啸聚同好,一席茶,一池荷,熏香迟暮,花馔青灯。每个人心目中一场人生雅集。——叶放《树下的院子》


评弹雅集,艺术回归生活


清供


 之后,叶放又在意大利威尼斯建造了“达园”,他的身份也转变为艺术家,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位以园林作品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中艺术展的中国人。 


叶放


很多人认为,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诗意栖居是痴人说梦,叶放的“南石皮记”和“达园”,却似乎证明着中国园林也可以被复制、嫁接到当代文化中。人,不仅能活在古典中,也能活在潮流和时尚里。


时空感怀(晨)


时空感怀(昏)


时空感怀(昼)


时空感怀(夜)


近水、远山,以手卷画呈现


山口(水涧与崖道同行)


三叠瀑布


依宅设廊


半廊、木台与半亭、斋房由石桥相连


水榭、石山与廊轩隔池相对


庭园西隅


庭园东隅


蟹眼天井(日月门窗)


九曲桥


理水(石岸高低)


藏源悬泉


临秋


静秋


临池


石岭


疏影


浓荫


普通人的林泉生活

叶放认为,“有情怀便可享受以自然和谐人类生态的林泉生活。有些人家仅有一方阳台,但逗鸟玩鱼,莳花艺木,照样过得有滋有味。显然我们与自然的相融,形式之余态度才是要点,方法之外心灵与精神才是关键。如果连露台阳台都没有,再来看看《浮生六记》,古代文人的厅堂、书斋都会有一些清供,也就是一些清雅的供品摆设。这是我童年时每年都会学习摆弄的文雅之事。我们把池塘里的荷花叫塘莲,缸里的叫缸莲,碗里的叫碗莲。能把碗莲玩到出神入化,那是多好的雅兴啊。所谓大屋可取,情怀难得。情怀还是第一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雅之士叶放的家:一个诗画情境的栖居地
南石皮记〔荆歌〕
他的生活是无数人的向往
这个苏州园林迷,购五栋联体别墅,花两年改造成闹市仙居
叶放,有一种活法叫雅活|藏拍·人物
苏州慢 | 你能想到的一切风雅都装在他的园林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