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银器杂录+黄金有时,白银有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金银器集赏

除了银质货币外,银制的日用器物被当地的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普遍使用。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贵金属,银器是最普遍、也是最多的,它不仅可以制作成生活用品,还可以用来装饰器物或者服饰用品。直到十九世纪以后,银器开始成为一种商品,但也只有比较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现在银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精湛,使用权也早已不再被贵族所独揽,可是银器在多数人的心目中,依然是比较贵重的选择。925纯银其实是指含银量92.5%的银质品。925代表银的纯度。这是纯银器的最低标准纯度,就正如999黄金的纯度一样。 因为足银过于柔软并且容易氧化,所以自从tiffany公司开创925银以来,925银就被国际公认为纯银。

(唐代鎏金蔓草花鸟纹高足银杯,1982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电车二厂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杯杯口微外侈,直壁略斜,下接花瓣状喇叭形高足。器身腹部捶出仰莲瓣,通体满饰纹样,有花草、飞禽等,表面鎏金。高足杯的造型宛如一朵花,形体富于变化,纹样由不同画面构成,制作精妙绝伦,令人赏心悦目。

(唐代鎏金宝相花纹银碗盖,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为似覆扣的侈口盖,大于碗口一周。盖顶中心部位饰一簇圆形宝相花,外饰等距离六簇宝相花。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传统吉祥纹样之一,是吉祥三宝之一,盛行于中国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纹饰构成,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着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组成。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象闪闪发光的宝珠,加以多层次退晕色,显得富丽、珍贵,故名“宝相花

(唐代鎏金鸿雁衔绶纹银匜,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鎏金鸿雁衔绶纹银匜是唐代用来烹茶的器具,整体为深腹碗形,侈口、鼓腹、圜底、外底焊接喇叭形圈足,略微外撇,口沿处焊接向上微翘的槽状短流。腹部以散点装饰手法,间隔排列折枝花两枝及口衔缓带的鸿雁。纹饰用平道削剃的办法制作出花纹浮雕的立体感,使花纹隐起错落,其上鎏金。此匜器体厚实,造型饱满,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精品。

(唐代鎏金仰莲瓣座银罐,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罐高9.6厘米,口径3厘米,中172克。该罐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罐形,小口外侈,高颈,圆肩,鼓腹,伞形盖,宝珠钮;下部似一圜底碗,底部饰仰莲瓣一周,各莲瓣中央錾刻一心形图案。罐体和仰莲座式分别制好后焊接起来的。上部罐体为唐代金银罐常见形制,原本通体涂金,但今大部分已脱落;圜底碗造型简单,是唐代的各种材料的器物中均可见到的器型;莲瓣纹饰为唐代比较普遍的艺术题材。

(唐代鎏金海兽纹银碗盖,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碗盖的盖面隆起,以绳索纹为栏界将盖面分为四区间,每个区间内饰折枝团花,盖沿饰花瓣纹一周。捉手内饰凸起的海兽,衬以水波底纹,外围环绕花瓣纹。这种主纹饰周围环绕绳索纹圆框或花瓣纹的手法为波斯萨珊银器中惯用的“徽章式纹样”。

(唐代摩羯纹金花银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出土,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

银盆中心錾龙首鱼身呈C形的摩羯纹,前有一火焰宝珠,四周俱为水波纹,中游小鱼若干。一般认为,摩羯纹是公元4世纪末(东汉)随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的,从隋唐开始,摩羯融入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图腾的龙河鱼的特征,摩羯纹饰的应用更为普遍。

(唐代鎏金宝相花纹银盖碗,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盖碗,银质,鎏金,深腹,圈足,碗腹亦饰六簇大型宝相花。纹饰皆鎏金,空间为素面,显得富丽大方。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此纹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

(唐代鎏金刻画摩羯纹八曲银长杯,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文管会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杯侈口,斜腹,椭圆形。杯身曲瓣,内刻卷草纹,杯身两侧中间平素无纹。杯的形制仿自萨珊银器,纹样则为中国风格。

(唐代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银盘的盘身为相连的双桃形,捶揲成形,浅腹、平底,窄平折沿,锤击成型,纹饰涂金。两个桃形盘中心以模冲法冲出两只首尾错置、相互顾盼的狐狸,造型极为生动,双狐周身饰鎏金,在光洁的银盘映衬下熠熠生辉。这种构图样式不是中国金银器传统的装饰手法,而是受萨珊、栗特风格影响。将器物制成桃形,应源于国人对这种果品的熟悉和喜好;白狐、玄狐在唐代属上瑞。取双狐双桃形作装饰题材迎合了中国所特有的“益寿”、“压邪”、“祈福”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更反映出唐代工匠在对西方金银器艺术吸收借鉴的前提下更注重推陈出新,使之符合中国人的使用和欣赏习惯。

(唐代鎏金花鸟纹银碗,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银碗高3.1厘米,口径10.2厘米,壁厚0.21厘米,重136克,侈口,圜底,腹壁较直,虽然体量较小,但它的纹饰却是非常繁复。通体以鱼子纹为底,象征着多子多福。纹饰鎏金,碗心及足底各有一朵宝相花,宝相花取材于莲花,为唐代典型的装饰风格。碗的外壁上相间錾刻出一对鸳鸯,两只鹦鹉。鸳鸯和鹦鹉是深受唐人喜爱的禽鸟,鸳鸯雌雄相伴,形影不离,从古至今都象征着美好的爱情,而鹦鹉毛色艳丽,又善学人言,深受唐代贵族的宠爱,鸳鸯和鹦鹉同时出现,成为智慧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银碗整体显得华贵富丽。

(唐代鎏金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1982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电车二厂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杯为饮酒器,银质, 镀金。八曲侈口,腹和足均作八棱形,腰略束。腹壁棱间饰以缠枝蔓草和花鸟相间的图案各四组,圈足面饰缠枝蔓草纹,环柄上有半圆形护手,护手上饰一展翅飞翔的鸿雁,下以萱草相称。地纹皆饰鱼子纹,刻工精细,富有生机,颇具匠心。

(唐代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羽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亦称其为“耳杯”。其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盛行于汉代。唐代羽觞主要仿自汉代漆器,唐以后罕见羽觞。这件羽觞在工艺上采用鎏金錾花的方法制成,花纹装饰自然、流畅、活泼。器底的花层较多,内壁的折枝花枝蔓流畅,花繁叶茂,并与花鸟纹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些花纹以满地装的艺术手法布满整个器物,加之刻花处鎏金,黄花白地,富丽堂皇,充分显示出唐代金银器成熟大气之美。

(唐代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哈达沟窖藏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此盘为葵花形盘,在六瓣葵花上各錾花卉图案,花卉内容有两组,相间排列。盘心凸錾双鱼图案,双鱼相向而游,头部为龙首,盘中心为一火焰宝珠。摩羯纹大约在两晋时期随佛教传入我国,从东晋到唐代的文献中均曾提到摩羯,目前所见较早的摩羯纹金银器为隋唐时期,形象与印度摩羯纹已开始有所区别。此盘摩羯头部与印度摩羯相似,但身体已是鲤鱼模样,体现了中国化的倾向。

清代·银碗

银制·葫芦

老银长命锁

民国银质门环一对

明清高浮雕银盒

银丝镶嵌盒

苗银饰件

银饰挂件一对

纯银高端提梁壶

纯银高端提梁壶

纯银高端提梁壶

纯银高端提梁壶

纯银高端提梁壶

纯银高端提梁壶

纯银高端提梁壶

纯银高端提梁壶

手工银鸣鹤·手工银壶

手工银鸣鹤·手工银壶

手工银鸣鹤·手工银壶

手工银鸣鹤·手工银壶

手工银鸣鹤·手工银壶

手工银鸣鹤·手工银壶

手工银鸣鹤·手工银壶

手工银鸣鹤·手工银壶

银器:二龙戏珠 八卦图

老银手镯

纯银手镯

纯银手链

老银手镯

纯银手链

民国手镯

纯银高浮雕手镯

精品银器-百子图的银碗·直径14厘米,高7.3厘米,455克。

精品银器-百子图的银碗·直径14厘米,高7.3厘米,455克。

精品银器-百子图的银碗·直径14厘米,高7.3厘米,455克。

精品银器-百子图的银碗·直径14厘米,高7.3厘米,455克。

精品银器-百子图的银碗·直径14厘米,高7.3厘米,455克。

精品银器-百子图的银碗·直径14厘米,高7.3厘米,455克。

19世纪英国造双狮耳花纹大银碗一只

19世纪英国造双狮耳花纹大银碗一只

19世纪英国造双狮耳花纹大银碗一只

19世纪英国造双狮耳花纹大银碗一只

19世纪英国造双狮耳花纹大银碗一只

19世纪英国造双狮耳花纹大银碗一只

清代梅花喜鹊纯银碗·165克 直径11.6厘米 高6厘米

清代梅花喜鹊纯银碗·165克 直径11.6厘米 高6厘米

清代梅花喜鹊纯银碗·165克 直径11.6厘米 高6厘米

清代梅花喜鹊纯银碗·165克 直径11.6厘米 高6厘米

清代梅花喜鹊纯银碗·165克 直径11.6厘米 高6厘米

清代梅花喜鹊纯银碗·165克 直径11.6厘米 高6厘米

极美高浮雕一路莲科盏托一套·276.8克、杯口径:93.3毫米、高:55毫米,托直径:124.7毫米,全手工锤碟而成,双层立体高浮雕,工艺极精美。

鸿池造双龙首满工菊花地纹纯银杯

清 银碗 (一对)

黄金有时,白银有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金银器集赏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金银器享誉国内外,当中不乏举世无双之物,收藏君从珍品中再次精挑细选,让诸君一饱眼福。这些金银器多为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

1.马蹄金,麒趾金

汉代黄金货币的形式有马蹄金、麟趾金、饼金和金五铢等,其中马蹄金和麟趾金出土较少。马蹄金呈椭圆或圆形,底凹、中空,形似马蹄。麟趾金是仿瑞兽麒麟之足所铸,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背面中空,口小底大,形如圆形兽蹄。这两种货币于1974年在上林苑遗址内发现,一个重约250克,也就是汉代的一斤,值万钱,一般用作帝王赏赐、馈赠、聘礼以及大额交易和域外交往,并不是流通货币。

2.小簇花纹银盖碗

何家村窖藏,银盖碗高11.7厘米,口径21厘米,重1220克。在装饰上它采用散点式手法,盖顶中心錾刻出一朵六出大团花,周围及腹部散点式地配置了六朵向心式小簇花,纹饰全部鎏金,简洁大方又不失华贵。

3.金臂钏

钏戴在臂上称“臂钏”或“跳脱”,戴在腕上称“腕钏”。唐代的钏有金、银、玉、琉璃等多种质地,制作也非常精致。何家村出土的这件素面金钏以纯金制成,属于典型的金臂钏。

4.狩猎纹高足银杯

银杯通体以鱼子纹为地,上下装饰有缠枝花纹,杯身的主题纹饰刻画出两幅狩猎场景。在杯子的底座上还装饰了四朵桃花结,底部刻有“马舍”两个字。

5.仕女狩猎纹银杯

唐代。银杯呈八瓣花状,杯腹的八个花瓣是八个纹饰区,每区錾刻着一组人物,分别为仕女戏婴、仕女梳妆、仕女乐舞和仕女游乐,以及四幅狩猎图,其中三幅是策马追鹿,一幅为弯弓射猛兽。在银杯的内底处,以水波纹为底衬,还錾刻出摩羯头和三条鱼,纹饰鎏金。

6.鎏金团花纹六曲银盒

唐 高4.7厘米,直径11.4厘米。银盒是唐代金银器中较多见的种类,造型也最为丰富。初唐,银盒的装饰上还有浓厚的外来影响,如盖面中心带有双翼的神异动物与外圈一周麦穗圆框组成“徽章式纹样”。这是萨珊、粟特金银器最具特点的装饰风格。这件银盒盖面上的主题纹饰已由粟特、萨珊的神异动物转变为唐代流行的团花、折枝花,徽章式的圆框也转变为活泼流畅、首尾相接的阔叶折枝。

7.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银杯杯体为浇铸成型,纹饰细部采用平錾手法加工而成。杯身被錾出八个棱面,这八个区域内分别装饰着乐伎、侍者和舞蹈者。银杯杯身背景为忍冬卷草、山石飞鸟和蝴蝶,通体饰鱼子纹为地。手柄上有指垫,上饰高鼻深目的两个胡人头。这件银杯很可能是从国外输入或外国工匠在中国制造的。

8.忍冬纹银熏炉

银熏炉由三部分组成:上层为半圆形盖,盖面镂刻三层如意云纹,中间铆有一仰莲瓣宝珠钮;中层为一周忍冬桃状纹饰;下层为圆盘状炉身,炉盘内墨书“三层五金半”5字,有五个兽蹄形足,其间设置五根链条,使熏炉既可以平放,也可以悬挂。中层与下层结合处焊有两朵如意卧云,起固定作用。

9.素面金盒

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各种金银器制作的盒子共有28个。这件素面金盒是“大粒光明砂”盒内所装的“黄小盒子”。盒盖内墨书“六两一分”。唐代的衡制分为大制和小制,大制一两约为现今42克,小制一两约为30克。

金盒通体光洁,以子母口扣合紧密。无论怎样转动均严密无缝,精密度之高,令人叹服。出土时金盒里面装有麸金,麸金是砂金的一种,唐代不仅盛行服用丹药,还认为黄金与丹砂具有强身延年的同等效果。唐代目前只有何家村出土的两件纯金盒。

10.鎏金龟纹桃形银盘

银盘以桃为基本造型,锤揲成形。桃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种历史。道教的道士们更是将桃作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贡品。

盘内底部中心装饰了一只乌龟。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这件银盘,构图方式上继承了粟特的艺术手法,但在题材上却是中国化的。龟坚忍长寿,古人认为它能占卜吉凶,并将桃的造型与龟纹饰巧妙地融为一体,两者结合似有神龟献寿的含义,是不可多得的唐代艺术品。

11.鎏金菱纹银锁

银锁是唐代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具。分锁体和钥匙两部分,至今尚能使用,开锁自如。何家村窖藏出土银锁共17件,最大的长19公分,最小的长10公分,工艺相同、纹饰相近。也许这里的银锁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实用器,可能为了某种仪式而进行的特意收藏。这种结构的锁一直延用到近现代。

12.银石榴罐 

根据宋代的《金华冲碧丹经秘旨》中记载,以及书中绘有使用时将石榴罐倒置在坩埚上的图样,有学者判断何家村出土的石榴罐是古代炼丹用的简单蒸馏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炼丹术的国家之一。炼丹术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期。唐代统治者为了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利用道教祖师李耳姓李的巧合,尊老子为唐王室祖先,并大力尊崇道教,道教的炼丹术便在帝王的支持下盛极一时。

13.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博馆内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其中一件。

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面还蕴含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宴会,而舞马衔杯祝寿则是宴会的重要娱乐活动。

14.仰莲瓣座银罐

这种器物形制特殊,仅见于何家村窖藏。很可能也是一件炼丹用具。该罐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罐形,下部似一圜底碗,底部饰仰莲瓣一周,各莲瓣中央錾刻一心形图案。罐体和仰莲座式分别制好后焊接起来的。

15.金开元

金开元通宝正面楷书“开元通宝”,背面没有指甲纹或月牙纹,也没有文字。制作规整、精致,仅见于何家村窖藏,30枚金开元通宝出土时存放在“大粒光明砂”银盒之中,可见其珍贵程度。金开元和银开元都是仿照铜质的开元通宝铸造的,唐朝时,金开元和银开元并不作流通货币使用,主要是皇室贵族用来作游戏、压胜,或者是皇帝赏赐臣属时用的。

16.金梳背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这件金梳背两层金片剪裁合并成型。顶端的掐丝工艺和主题纹上金珠焊缀工艺的娴熟运用,反映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唐代发梳用材十分考究,一般因用途而别。梳发用梳多以木、竹、牛角制成。插戴用梳常以金、银、玉为材。另外,从梳背的尺寸和工艺来看,这件金梳背应为装饰用梳而非梳理用品。

17.摩羯纹金杯

金杯的造型为四瓣海棠形。杯内中心有一摩羯在水中嬉戏。在杯的内壁以花瓣栏分成四个区间,每一区间内錾刻两组对称的宝相花,宝相花两侧有如意花纹,口沿处则装饰一周花瓣。

从金杯的造型和纹饰来看,有着浓郁的外来文化色彩。摩羯纹随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最早见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至佛教盛行的唐代更为普遍。这件金杯是以摩羯戏珠为主题纹饰,与中国双龙戏珠有同工异曲之妙,显然收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18.金怪兽

这件黄金制成的奇怪动物,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19.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这件银罐也是馆藏18件组国宝级文物之一。

罐体中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折枝花团围绕着鹦鹉,将器物簇拥而绕。鹦鹉在唐代被称为“神鸟”。器身其余空白处用鱼子纹填满象征着多子多福。花纹平錾,纹饰鎏金。银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动。银罐盖子内有墨书“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盖子经过转动盖合非常严密。古人认为用金银器盛放炼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药效,因此在何家村发现的药材均盛放在金银器中。

20.赤金盆

唐代,金盆是皇宫内常用的洗漱器具。这件赤金盆是用金片捶打制成的,在盆口沿处向外弯折,形成便于手捉的边沿。器壁光滑规整,由内底中心点处向外有密集的粗细不一的螺旋纹,一直延续到腹壁。金盆的内外壁留有许多痕迹,应该是一件使用器。

何家村窖藏一共出土了两件金盆。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仅有两件唐代金盆,也是现存时代最早、分量最重的古代金盆。

21.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这件银香囊,外壁银制,球形,通体镂空,内设香盂,由于机巧设计,外壁球体怎样转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

唐代,香囊还可用于佛事。人们认为将佛经盛放在香囊之中,随身携带,能起到消灾辟邪的作用。

22.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银盘在制作上采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中常用的两种制作方法,即捶揲法和鎏金法。银盘为双桃相连形,在两桃盘底各捶揲出一只行走的狐狸。狐狸的颈部及腹股出錾刻细纹,通体鎏金。这种动物图案是用模具冲出来的,图案高于盘底,因而具有浮雕效果。以桃、狐狸作为装饰题材是迎合了中国传统的“辟邪”和“祈福”的心理要求。

23.孔雀纹银方盒

银方盒的纹饰采用满地装的手法,反复细密,是唐代金银器精工细作的代表。主题纹饰的安排以中轴左右对称为基本构图模式,辅助纹饰则根据空白填补,灵活而多变。盒正面醒目处为一对口衔胜带垂莲、立于莲蓬之上的孔雀。遗憾的是,两只孔雀加工痕迹有所不同,一只錾刻出细腻的羽毛和莲蓬的叶脉孔眼,一只却仅仅錾刻出轮廓,可能是一幅未完成品。

24.鎏金双狮纹银碗

这件双狮纹银碗的碗体上捶揲出一周如意云头,使整个银碗的外形饱满厚重,极富立体感。而这种在碗壁上以捶揲技术制作出凹凸纹样的手法是西方器皿特有的风格,而银碗碗底的主纹饰外围环绕着绳索纹圆框的装饰手法,也是波斯萨珊银器影响的产物。银碗中双狮的对称布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均衡对称的要求,而双狮口中的折枝花和碗体装饰的如意云头纹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可以看出,唐代工匠们并不是单一地借用外来文化,而是将其有机地与本国的文化统一起来。

25.鸳鸯莲瓣纹金碗

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侈口,弧腹,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现今天平实测重量相同。

26.赤金走龙

这件金龙小巧玲珑,朴素而平实。工匠用金条先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用錾子錾出鱼鳞纹的装饰。这组小金龙共12件,有可能是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龙祭祀的活动来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祭山用“埋”,祭水用“沉”。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固定礼仪。它的一般方式是将写有愿望的文字玉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等器物一块用青丝捆扎,待举行醮仪后,再投入名山大川之中,作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

27.双狮纹金铛

这件金铛为捶揲成型,单柄呈叶芽形,下有三兽足。通常三兽腿为足虽沉稳但易显呆滞。而婀娜柔弱的叶芽为柄则瞬间将呆滞之气一扫而光。在铛的外底部中心分出九条水波纹曲线,将外壁分成九个“S”形区间,内錾刻出双鸟衔绶、衔方胜、力狮及花卉等纹饰,整体构图协调华美。铛这种器形则是中国传统的,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有茶铛、酒铛、药铛等。

28.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金筐宝钿”就是指器物表面焊接有金丝编成的外框及细密的金珠,再镶嵌以宝石。由此可以想象这件金杯当年的完整面貌,在其杯身的纹饰内曾经镶嵌有五颜六色的宝石。现在,虽然宝石已遗失殆尽,可此杯依旧金碧玲珑不可方物。

从璀璨的金银器文物看唐朝贵族的生活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金碗、银碗、金杯、银杯、银盘、银碟……

你可以想到的几乎所有饮食容器都可以在何家村窖藏的271件器皿中找到。

它们有的花纹繁复,工艺精巧,但也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金碗银碟。

鸳鸯莲瓣纹金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那些“素面朝天”的碗碟自然是实用器,而那些精雕细镂的,像一件鸳鸯莲瓣纹碗,莲花瓣细密流畅,鸳鸯栩栩如生,则很难断定到底是一件单纯的艺术品,还是一件精美的实用器,或许当贵客盈门,餐具就不仅仅是一种器皿,也是一件可供炫耀及赏玩的艺术品。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鎏金飞狮纹银盒,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素面“大粒光明砂”,银盒 陕西历史博物馆。

酒足饭饱后,是贵族们的游戏时间。

从这些餐具上,我们透过那些精美的纹饰也可以看到一千年多年前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消遣。

狩猎纹高足银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在出土的一个高足银杯上,描绘了两幅狩猎场景,一面是两个骑马者前后开弓,捕猎中间的野猪,另一面是一人在马上挟弓向后望,而后面的骑马者箭已离弦,射中前方一头小鹿,此鹿前方还有一头惊慌的鹿以及一只奔逃的狐狸。

四个英姿勃发的猎人正是当时的贵族男子,骑马射箭是他们主要的狩猎方式。

“射”是儒家“六艺”之一,发展到唐代,成为了上到皇室贵族下到文士游侠的一种娱乐,尤其是骑马于苑囿、山林中驰骋、追逐,既可以一展豪情,又能舒活筋骨、聊慰雄心,一有所获,又可以举起这样的杯子,饮酒相庆,预祝下次狩猎的成功。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开元通宝”金币,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至于闺阁中的女子,闲暇无聊时,也会玩一种叫做“掷金钱”的游戏。这种游戏源自宫中,是唐玄宗的后宫三千粉黛为了消磨时光,排遣孤独而发明出来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载:

“内廷嫔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金钱为戏,盖孤闷无所遣也。”

据说唐玄宗偶尔也会参与进来,与妃子们一起投钱嬉戏,而且他还会与臣子们玩一种更为盛大的投掷钱币的活动,称之为“金钱会”。盛会之时,唐玄宗会在承天门楼上大摆筵席,招待群臣,并向楼下抛洒金钱以作赏赐。

这种金钱为特制的“开元通宝”金币,专用于赏赐,不同于流通中的“开元通宝”铜币。赏赐活动热闹非凡,以至于数十年后的晚唐诗人张祜仍然在诗中描绘当时盛况:“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

在何家窖中就出土了30枚这样的金币,想必窖藏的主人一定也参加过“金钱会”,是“楼下拾金钱”的“百僚”之一。

金梳背,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女子常常会在发髻上插几把小梳作为装饰,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满头行小梳。”说的就是这种唐代女子的插梳之风。

何家窖出土的一件精美的金梳背,正是当时贵族家庭中的女子发饰,在《武媚娘传奇》中皇帝嫔妃的发髻上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梳背,但出土的这件文物显然要比电视剧里的道具要精致考究得多。

在仅仅8厘米长,2厘米宽的梳背上,唐朝的工匠用细细的金丝掐成花纹,又用细小的金珠点缀其间,极为细密精巧,可以说是迄今已知保存最好、工艺最精的梳背之一。

金钏,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除了在头上做文章,腕部也是金银大放异彩的地方,不仅让佩戴的女子举手投足都显得珠光宝气,而且还能获得一种“腕摇金钏响”的听觉享受。

没错,金钏,一种唐朝女子极为喜爱的手上饰品。

何家村窖藏中有一件典型的素面金钏,是一件开豁口的腕饰,开口而非闭口,这样,唐朝的女子就不用担心日渐丰腴的手腕会将金钏撑坏,她们可以根据手腕的粗细来自由调节开口的大小。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人对于金银的推崇,有时甚至会涉及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香囊。

我国古代女子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香囊多是用织物缝制的袋状物,用于盛放各种香料。而唐代上流贵族女子佩戴的是一种金属香囊,如何家村窖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其外壁是一个银球,内层则放置则一个装香料的香盂,运用巧妙的重力设计,使得无论佩戴者如何晃动,香盂总能保持平衡,不至倾覆。其设计之科学巧妙,足以令今人叹绝。

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的贵族十分乐意用金银来装点他们的生活,只要能够以金银为材料的器物,他们就不惜用金银来进行制作,以此来彰显他们的财富与审美。

鎏金双狮纹银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不过,事隔千年以后,除却盛唐璀璨夺目的物质文明,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当时的金银器匠人,是他们用巧夺天工的手艺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我们留下了这些丰厚的遗产。

我们也才能借由这些精美的物质遗产,去拼凑和重构出那个金光璀璨、耀眼夺目的盛世王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璀璨的金银器文物看唐朝贵族的生活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
黄金有时,白银有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金银器集赏
同行何家村遗宝(四)熠燿银芒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