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仍在上演成语传奇故事

学校仍在上演成语传奇故事

在中小学教育课本上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成语故事,作为老师,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让这些故事重演。事实上,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学校却在反复演绎这些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在生活中,我们为了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绩,不惜搞题海战术,无休止的占用孩子们的休息时间,搞的孩子们天还蒙蒙亮就赶往学校,夜已经深沉,孩子们才能回家,回家之后,仍然有作业在等着他们,如此的学校生活,孩子还会有快乐吗?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人都会说高分低能?人人又在制造高分低能中不懈努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家长也不敢落后,资料一本接一本的买,补课一天也不准备放弃,培训班、特长班并没有少花多少钱?家长童年没有实现的理想总寄托在孩子身上。

掩耳盗铃: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生活中,我们无休止的给自己的学校包装,没有特色强贴特色来招摇过市,找一些专家认证了事,从而建立一些所谓的名校,以便引起社会的轰动。君不见大学里大楼一幢接一幢,面积无休止的扩大,至于教师有没有提高素质,我们不免打上大大的问号?这显然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背道而驰。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我们在校园经常听同行们发牢骚,讲现在的孩子如何难管?过去的孩子如何的听话?总是喋喋不休,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屑一顾,年轻的老师搞的改革不以为然,自己仍然抱着原来的那套经验在教育孩子,这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寸步难行的主要原因。

郑人买履: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从领导到教师这种不自信的思想非常常见。我们宁可相信领导的文件精神,专家的权威论断,不相信一线老师的真实意见,不相信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学校失去了各自的特色传统,变成了千遍一律毫无生机。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喜欢盲目的学习,否定自己拥有的教育传统,全身心的跟风,君不见到课改热点去的教育同行一拨又一拨,仅仅听几课,观看一些活动,听人家吹嘘一番就回家,再发挥自个儿的想像,创造一些名词,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改革,结果全校上下一片混乱,老师喊累,家长困惑,孩子倒霉。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我们没有那所学校不愿意改革,总想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在社会上宣传自己的学校改革力度有多大,在教师面前宣传改革有多大的作用,素质教育喊得比谁都响,结果考核教师还是分数,录取高校依然离不开分数,这种表面喜欢素质教育,骨子里仍然钟情应试教育,想想就让人欲哭无泪。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我们一直要求孩子们讲真话,不要做撒谎的坏孩子。然而,我们又有几个老师不在讲真话,言行不一致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为了给领导留个好印象,组织全校上下集体说慌。正如《人民日报》419日刊登的一位年青教师刘述文章所说:“作为一名新上岗的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说真话,做实事’,可随着身边一件件事情的‘落实’,我感到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说话的底气越来越不足了。”想想教师做到这份上不能不感到悲哀。

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悄悄渗透到教育领域,真正读书从事教育的人变少了,干什么事总是钱字当头,孩子们的教育教学很多变成了自己的第二职业,如果有人在认真工作,别人却会认为是傻子一名,不值得提倡,难怪现在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到有责任心的老师手上,原因无它,就是希望老师能专心从教。

这些成语故事仍然在不断上演,我感到教育改革之路漫长而曲折,并不是一两句教育口号或者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想当然所能解决的。(钱永华  图片音乐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接连发生数起学生杀害老师的血案给国务院的几点建议
【百家】刘长铭:技术无法替代老师,我们的学校不会消亡
教师感人的小故事
良好的教育需要“双管齐下”
小故事 大智慧
尴尬的教师,尴尬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