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踏雪寻梅》

词:刘雪庵 曲:黄自

雪霁天晴朗 腊梅处处香

骑驴灞桥过 铃儿响叮当

响叮当 响叮当 响叮当 响叮当

好花采得瓶供养

伴我书声琴韵 共度好时光

第一次听到《踏雪寻梅》这首歌,是多年前从我的老师汪桐先生那儿。那会正值高考前夕,紧张备考的我和我的同学们,内心就象当时越来越热的天气,充满了紧张、躁动和不安。汪先生当时刚届花甲之年,面容清瞿,精神矍铄,最后一年任教,教我们语文。某天晚自修课上,老头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对正埋头于书堆的我们喊道:“同学们先停一停。快高考了,知道你们都比较紧张,这样,今天我来教大家唱一首歌,舒缓一下压力……”随后,老头就用他那很有些沙哑的嗓声为我们唱起了这首《踏雪寻梅》。他还说,不久以后我们走进高考考场如果感觉十分紧张时,不妨可以在心中默唱这首歌,相信会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

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首带有浓郁古典诗词韵味的《踏雪寻梅》,原来早在民国时期就已问世了。词曲的作者分别是现代音乐家刘雪庵和黄自。歌曲描写隆冬时节,雪霁天晴,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词作典雅,曲调轻快,抒发了人们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在民国时期曾经流行一时。建国后这首歌长期湮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随着邓丽君的流行重新为大陆听众所熟悉和喜爱。

在大陆的很多版本中,歌词中那句“骑驴灞桥过”,常被误写作“骑驴把桥过”或者“骑驴坝桥过”。其实灞桥是个专有地名,原指陕西长安(今西安)东郊灞水之上的南北二桥,桥两侧广植柳树。唐时长安人送亲别友,一般都要送至灞桥,并折柳赠别。阳春三月,柳絮飞扬,犹如漫天飘雪,遂有“灞柳风雪”之美称,也称“灞桥风雪”。唐人多以灞桥风雪为题材吟诗填词,有许多佳作流传下来。如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郑谷《小桃》诗:“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李益《途中寄李二》:“杨柳含烟灞岸去,年年攀折为行人。”明代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晚唐宰相郑綮被人问起是否有新作时,也是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此处何以得之?”

由此可见,“骑驴灞桥过”一句,原是和飘逸潇洒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径写作“把桥”或者“坝桥”,固然也能解释得通,但歌词中原有的那种典雅的诗情无疑会逊色不少。

写作这篇小文时,第一次教唱我《踏雪寻梅》的汪桐先生已经仙逝数年,但在我,那段师生相和书声琴韵的求学时光依然恍如昨日。今天恰逢教师节,谨以这篇小文,纪念汪师的在天之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灞桥风雪与驴背诗思
灞桥风雪:从柳絮到冬雪
踏雪寻梅
古今名家笔下《踏雪寻梅》图,你喜欢哪一个?
中国古代诗人骑驴的文化解读
骑驴觅诗得真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