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从管理到经营
 
 

      ◆管理的核心是效率,经营的核心是效益;
      ◆经营学校,是用经营的手段提升教育的品质,不是用教育的资源牟取经营的利润;
      ◆经营要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不可偏废,人们用法律清理不讲社会效益的企业,社会也用市场淘汰不讲经济效益的学校!

                                                                  ------卢志文

 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教育浓烈而鲜明的产业色彩。计划经济模式下,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正在被行政之外的另一只大手主宰着命运。许多沿袭着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学校遭到市场无情的淘汰,而那些渗透市场理念,引入市场运作模式,确立市场竞争机制的学校则充满着活力和生机。学校由管理走向经营,已经是必然的选择。
  管理要效率;经营讲效益。管理学校,核心是如何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工作效率,目标指向是完成任务;经营学校,核心是如何提高学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标指向是生存发展。管理学校着眼于学校内部,重在“练好内功”,是封闭的;经营学校则要关注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必须“内外兼修”,是开放的。管理学校,强调照章办事,常用词是贯彻、落实、执行,是被动的“等靠要”;经营学校,强调不断创新,常用词是服务、竞争、生存,是主动的“谋发展”。管理学校,只要向上负责,让领导满意就行;经营学校,还要向下负责,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满意才行。管理学校,遇到困难找“市长”,寻求行政支持;经营学校,遇到困难找“市场”,寻找市场商机。
        一、经营学校,市场意识是前提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学校应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
  市场意识的确立,导致学校追求目标的变化。传统体制下,学校追求的是迎接检查、通过验收、评上先进、升格晋级,现在追求的是美誉度、信任度、知名度,追求学校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市场意识的确立,导致学校自身定位的变化。传统体制下,学校无权进行自身定位,服务的对象、区域和层次都是计划好的,现在则要根据“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在市场中“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
  市场意识的确立,导致学校教育中心的迁移。传统体制下,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现在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
市场意识的确立,导致学校服务观念的变化。传统体制下,学校吃的是“皇粮”,与家长的“客户关系”是隐性的,因此,服务意识淡漠,以教谋私泛滥。“21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习者、服务于学习化社会”,学校提供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学校与家长的“客户关系”是显性的,家长就是上帝,学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学校在市场当中的地位不是由上级领导确定,而是由其服务质量决定。

二、经营学校,效益观念是关键

学校是事业单位,没有对资产增值的要求,过去只负责花钱,从不计成本,更遑论效益。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一方面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一直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我们的这种事业单位的学校却存在着教育经费的惊人浪费,资金利用效率极为低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严重”——校园也害上了“国企病”。
  效益观念是指学校经营者应具有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作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取得较好的办学效益应该是经营学校的基本原则。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办学效益主要体现在“三看”:一看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即办学的社会效益和学校品牌的价值,满足社会需要程度高,品牌价值高,效益就好;二看资源利用的效率,即投入产出的比例,低投入高产出,少花钱多办事,资金利用率高,效益就好。三看学校发展后劲,即资金积累水平,它是学校扩大再生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益好,学校就会积累更多的资本,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出效益,当然主要靠开源——依靠学校准确的市场定位,向目标人群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赢得效益。但是,对大多数公办学校来说,节流也许更重要。
  1.精简机构,定岗核编,克服“人浮于事”,节省人力成本。许多学校教辅人员成了一些“高工资、高职称、老资格”的老师“赋闲”的岗位,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为什么高级职称一到手,许多老师的“血压就高了”“血脂就浓了”“腰椎间盘就突出了”,就要向校长申请二线的岗位?那还不是因为“大锅饭”的体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吗?

2.端正风气,堵绝漏洞,减少非正常消耗。干部勤政廉政不乱花钱,员工以校为家不乱扯“集体的草堆”,人人都做学校的主人,坏事有人监督,正气能够抬头,校产人人关心,效益也就来了。以“条子生”为例:“条子生”本质上是“权钱交易”的产物,能搞到“条子”的,也都是付得起费的。真正穷得连孩子的学费都付不起的老百姓,又能从哪里弄得到“条子”?虽说接受“条子生”也有很多无赖的成分——为了学校的生存不得不给关键的神仙烧点香,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则是被学校干部送了人情。杜绝“条子生”既可纯洁政风,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3)转换办事模式,减少浪费出效益。大到建筑工程发包,小至办公用品采购,不同办事模式下的用钱效率相差惊人。学校要发给老师一本“记事簿”,教务处提出申请,校长审批后,由总务处采购,总务处派人到商场文具柜购买,12.5元/本,开票报销。这在很多学校是正常的办事程序,没有人有错误。经营学校这样办事则不行。采购人员可以到小商品批发市场看货比价,还可以摸到生产厂家的信息,与厂家直接洽谈供货,将同类商品如“备课笔记”“会议录”等一并签约,增加采购量进一步压价。一模一样的“记事簿”,在我们这里,每本只需2.3元。
  过去,办学靠国家拨款,维持靠事业投入。现在,学校要自谋出路,校长必须精打细算,以最少的投入去赢得最大的效益。

三、经营学校,转换机制是保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有总结过人们花钱办事的模式:“用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用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用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不讲节约只讲效果”;“用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

叔本华也曾经说过,一件物品的主人越多,它得到的关心越少。集体的草堆,总是比个人家的草堆先被扯光,就是因为集体财产的主人太多,产权反而被虚化了。
  实现学校从管理到经营的提升,校长转变观念固然重要,但是许多问题本质上是体制性障碍,还要从体制上进行变革才行。
  公办学校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里生活,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校长早已降格为了教务主任。“戴着镣铐跳舞”,课程、教材、招生连学生簿本采购都统在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如何经营学校?
  多元办学,打破垄断,培育市场,引入竞争,应该是推进中国教育业成长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的民营化和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英国学者贝磊将这种趋势归纳为如下4种类型:1)部分公立学校所有权的转移;2)增加私立学校的比例;3)增加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支持;4)增加对公立学校的私人投入,如家长支付学费。
  所以,我们应该减少国有资产在学校当中的比重,使更多的产权落实到自然人身上,成为自然人的产权,让他们“用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这在经济领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趋势,这个趋势人们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但,在教育领域,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解放。

四、经营学校,质量品牌是核心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定位必然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营学校能否成功最终要看其教育质量,以及是否能形成社会认同的品牌。经营学校就是要根据教育市场需求,创造特色品牌和质量品牌,提供大众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找到学校在市场中的位置。学校通过品牌,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生源市场;通过生源市场,建立有实力的经济资本;再通过经济资本,建立更具吸引力的学校品牌。由此形成学校品牌与生源市场、生源市场与经济资本、经济资本与学校品牌的良性互动,从而将品牌资源转变为品牌资本。
  “以过硬的质量赢得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信誉吸引充足的生源;以充足的生源保证丰富的财源;以丰富的财源支撑快速的发展。”——很多校长从管理到经营,已经先行一步,踏上了这条学校生存发展的良性轨道。( 卢志文)        

转自:http://xinluzhiwen.blog.163.com/blog/static/210509132201273112563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管理学校走向经营学校
去哪所牛校啊?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高校办学者要有经营意识——试析一位民办高校董事长的办学理念
培训学校咋选址 切记:不要选在热闹地儿
圆梦了,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美术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