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云压城城欲摧】雁门关过客:从汉高祖到林徽因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中原王朝的“马鞍”

李贺这个人,一辈子没去过边关,除了去过几次京城、出过两次远门,基本在自家周围方圆十里内活动。当然,他的一辈子也不长,只有27年光景,活得很郁闷。根据自己的臆想,他写了不少边关的诗。我们不能苛求他,而是要同情他,并赞赏他的才情。

我们今天讲“雁门”这个地方。要说这个地方,建议先看一下中国古代汉唐宋明时期的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原王朝版图的正北方,呈现出一个很明显的、向下凹陷的“马鞍形”。这个“马鞍”的正中央,就在今天的山西、陕西、内蒙古一带;最正的中央,就在“雁门”,今天的山西北部大同一带。雁门和周边的地区,在古代还曾经叫做并州、云中(云州)、平城、代郡(代州),等等。


(西汉雁门郡、代郡一带)


(唐云州、代州一带)

“马鞍”的南边,是农耕为主的中原王朝;北边,先后出现过匈奴、鲜卑、柔然(又叫“蠕蠕”,这种把人比作虫子的叫法,真是令人厥倒)、突厥、回鹘、萌古斯(蒙古部落的前身)这些游牧部落。

雁门这个地方,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唐诗,都用《雁门太守行》这个题目。所有《太守行》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李贺的这一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很魔幻是不是?我又想到了《指环王》等等。打住,我们今天不讲魔幻。我只想说,“黑云”“金鳞”“甲光向日”等等描述,很有绘画中的透视、摄影中的用光那种讲究了。李贺的这种特色,就是中晚唐诗歌的典型特征,很注重色彩和形态的描绘。李商隐、杜牧他们,也这样。


(黑云压城城欲摧)

“塞上燕脂凝夜紫”,“霜重鼓寒声不起”,看起来浑身鸡皮疙瘩、不寒而栗。不是恐怖,而是真的感到很冷!那种环境下打仗,大棉裤裆,腿都迈不开,很艰苦!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表决心、总结中心思想。雁门地处边塞,交战双方可以是中原王朝和游牧部落;参考李贺所处的年代,也有可能是中央军和“藩镇割据”的地方军。


【白登之围】讲一个“淡定哥”的故事

雁门的故事,其实应该从西汉王朝说起。汉初,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很有轰动的事情,就是“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结果在白登山这个地方,被匈奴“包了饺子”,围了个里三圈、外三圈。我们前面说过了,这个地方天气很冷,何况是冬天,很多战士的手指都冻掉了。眼看这里就要成为第二个“垓下”——就是刘邦当年围项羽的地方。

怎么办?刘邦手下有很多正人君子,也有很多歪门邪道、鸡鸣狗盗之辈。陈平,自小就是一个刁滑之徒。他献了一计,并在得到默许后实施——重金贿赂匈奴冒顿单于的正宫娘娘阏氏,并且警告她:“单于如果得了平城汉地,那里美女一大把,你就危险了!”娘娘马上命令单于撤军,而单于是怕老婆的。

这种事,司马迁也不好明写,在《史记 陈丞相世家》里很隐晦地说:“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呵呵,虽然没有摄像头,全世界都知道了。


“白登之围”期间,还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比如,就有一个“淡定哥”的故事。《史记》中有一段关于猛将夏侯婴的记载:

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也就是说,冒顿单于刚解围,急性子的刘邦就要狂奔(这是他的一贯做派);夏侯婴还是老样子,不慌不忙、军容严整,军士们全都搭箭张弓,向外撑得满满的,整支军队就像一只大刺猬。越是千钧一发,越是要淡定从容啊——有种。

关于陈平和夏侯婴,后面还会跟山西这片土地发生关系。话说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大家敢怒不敢言;吕后死了,陈平、夏侯婴等一班老臣灭了吕家老小,决定迎立分封在山西北部的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幽云十六州】你的边塞,他的膏腴

晋北,或者扩大一点说,山西这个地方,其实是出皇帝的。汉文帝是一个。后来,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北边的鲜卑(其实是匈奴主力撤走后的残部)拓跋氏崛起,占据平城作为都城,建立了北魏,后来就有了拓跋宏迁都洛阳的故事。再后来,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还是从山西太原这个大本营出发。

唐朝末年,契丹部落已经在北面兴起。五代后唐的军阀石敬瑭(他的出身,可能是个汉化的胡人)为了当皇帝,把“幽云十六州”私相授受给契丹。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云州,就是“雁门”一带。这个不要脸的,当了后晋的皇帝后还自称“儿皇帝”。

要知道,幽云两州直抵燕山、阴山等自然屏障,丢了就可能永远丢了,还让中原门户洞开。你一个“儿皇帝”,负得起这个历史责任吗?后来赵宋统一中原,但是怎么也拿不下幽云两州。按照民间演义的说法,大宋国还折了一大家子的杨家将。


辽西京【云州】、南京【幽州】

话分两头,契丹人,也就是大辽国,是很把幽云两州当宝贝疙瘩的。辽国的疆域一共分为五京,其中南京就是幽州,西京就是云州。汉人眼里的边塞苦寒之地,在辽人眼里,那就是“膏腴之地”,或者说是“留着蜜和奶的土地”啊。

客观地讲,前面讲到的北魏,还有辽、金、元这些“异族”统治的几百年时间里,幽州、云州这些地方,始终是很受待见的。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经济文化的“首善之区”。很多文物的遗存、考古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后面要讲到。对这些地方而言,你说是幸还是不幸呢?总之,看问题也不能太绝对。


【拉仇恨】梁思成:“同行有社员林徽音”

大同,就是雁门这个地方,古物非常多,最有名的要数北魏时期开始开凿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再有,就是古建筑。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你知道不?肯定知道。梁思成考察中国古建筑,以当时的北平为中心,重点在古代的幽州、云州一带,也就是今天的京津冀、山西一带。考察的对象,很大比重是辽金时期的古建筑。

关于山西大同,梁思成重点讲到了两座辽金时代的寺庙——华严寺、善化寺。光是华严寺蒲伽教藏殿,梁思成的文字、照片和图例,其实就是一本书。治学之严谨,令人肃然起敬。当然,很多人也很好奇:他为什么这么耐得住寂寞,这么肯下笨功夫……


(华严寺蒲伽教藏殿)

梁思成的考察报告,还是优秀的游记。他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专章中写道:

本岁(1933年)秋九月四日,决计西行,余二人外,同行有社员林徽音,与绘图生莫宗江,及仆役一人。是日下午四时,自西直门车站,乘平绥通车离平。傍晚过南口,地势渐高,车沿旧驿道,驶重山叠嶂中,经居庸关,青龙桥,午夜抵张家口。翌晨,天微雨,所经皆平冈连属,旷寂荒寥,宛然高原气象。少顷过玉河桥,睹浊流潺潺,知日前降雨,颇以测绘不便为虑。八时至大同车站,雨渐密。下车访车务处李景熙王沛然二先生,求代觅旅舍,荷厚意留居宅中。卸装后,为预备工作计,急雇车入城,赴华严善化二寺,作初度之考察。

请注意——“同行有社员林徽音”。林徽音是林徽因的原名。带着老婆去旅行,还一点不耽误工作。你,梁思成,是来拉仇恨的吗?


梁思成考察的大同城,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北伐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修筑的,十分雄伟。跟汉唐时期一样,大同府,不可避免地成了明帝国的前线重镇,号称“九边”之一。明长城的另一边,是飘忽不定的蒙古人,双方仗没少打。


(明大同府)

梁思成考察后不过三五年,抗战爆发。四大会战之一的太原会战,有很多战役、战斗在晋北的大同、雁门关一带进行。那个年代,那种危如累卵、千钧一发的情势,才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是,乌云散去之后,坚城依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最新山西雁门关旅游攻略 自由行出游攻略 通关攻略
一将功成万骨枯——山西八大古战场探秘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雁门关古战场 (十)
随我读诗走边塞 第三篇 朔代二州之雁门关
雁门关下的金戈铁马,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知多少?
天下要塞它为首,雁门关有多重要?控扼中原关中,若失守后果难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