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连出三个上联,苏轼一脸茫然,至死只对出其中一个

作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性格豁达开朗,跟谁都能聊到一起,无论在朝堂之上,还是行走江湖,很快就能结交不少朋友,连佛印和尚都对他刮目相看。但是,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王安石却有很深的矛盾,甚至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按常理来说,两人均为才华横溢的才子,文学造诣难分伯仲,又同朝为官,为何没有惺惺相惜呢?

究其根本原因,并非文人相轻,而是他们政见不同。王安石比苏轼大十六岁,苏轼考中进士时,王安石已经颇有名气,当他读到苏轼的作品,不由竖起大拇指,并称赞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这个评价非常高,可见王安石比较欣赏苏轼的才学,认为他是百年不遇的人才,前途不可限量。

苏轼对王安石的文学功底,也是相当佩服,拜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后,由衷发出感叹:“此老乃野狐精也。”两人品行俱佳,文学修养平分秋色,本应该成为一生挚友,结果因王安石是坚定不移的改革派,而苏轼偏向于保守派,逐渐产生距离,后来直接针锋相对,形容水火。

王安石变法之前,宋神宗召集群臣探讨细节,以欧阳修为首的保守派,表示不同意变法,引经据典进行反驳。满腹经纶的苏轼,更是在朝堂上说:“晋武平吴,独断而克;苻坚伐晋,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这番话太狠,不仅表明反对立场,指责王安石,还暗指宋神宗独断朝纲、听信谗言。

是可忍孰不可忍,正直的王安石怒了,对皇帝说:“轼才亦高,但所学不正,请黜之。”宋神宗也很生气,觉得苏轼恃才傲物,不懂得收敛,如果放任不管,以后或许会惹出更大麻烦,准备给他点颜色看看。聪慧过人的苏轼,感觉气氛不对,京城已无立足之地,未等皇帝开口,就主动请求到外地任职,宋神宗立即批准,让他担任杭州太守。

在此之前,苏轼曾拜访过王安石,两人没有过多谈论公事,而是文学切磋。先是交流诗歌,接下来又探讨词作,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苏轼起身将要离开,王安石没有留他吃饭,而是笑着说:“子瞻啊,素问你擅长对对联,我这里恰好有几个上联,希望你能给出下联。”苏轼点头答应。然而,王安石连出三个上联,苏轼全都一脸茫然,至死只对出其中一个。

王安石给出的一个上联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意思是说,那一年刚好有两个立春,俗称“双立春”,同时又闰八月,所以是两度春秋。虽然苏轼弄懂了意思,但思索半天仍没有头绪,上联实在太巧妙,就算是名满天下的苏轼,也被难住了。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苏轼承认自己不会,让王安石继续。

第二个上联为:“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在苏州虎丘,有一条路以“山塘”命名,全程大约七里长,非常巧合的是,中间的地点为半塘,刚好是三里半的距离。对联不仅讲究词性相符,对意境也有很高的要求,不能随便糊弄。此联一出,苏轼又不知所措,平时淡定无比的他,此刻不再淡定,自信心遭到打击。

随后,王安石说出第三个上联:“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宋朝时期,镇江又称“铁瓮城”另外还有三座山,分别为金山、玉山和银山,盛产金玉银的地方,可不就是宝地吗。极为巧妙地以地名为对联,可见王安石的功底之深,不逊色于苏轼。最后,苏轼黯然离开,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莫非自己还没够优秀吗?

后来,苏轼外出游玩,来到一个名为蛮洞的地方,此处有九条溪流,苏轼突然灵感大发,对出“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与王安石的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完美相对,苏轼高兴到飞起,随后又沉默了,毕竟三个上联,他仅仅对出一个,顿时感慨道:“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到苏州游玩即兴出一上联,结果几百年后才被一10岁孩子对出
王安石给苏轼出三上联,结果苏轼都没对上,其中一个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千百年来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刁难苏轼,出一上联,苏轼至死没对上,后来成千古绝对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苏轼对不上来,究竟写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