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内心产生出极度的渴望和好奇,想立刻走进这位“当代的梭罗”——雷夫·艾斯奎斯的精神、行为的双重世界。

第一,我认为雷夫是一个勇敢、正直的老师。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要求老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但是在频繁的正面引导之下的老师们,面对一些舆论压力,明明自己这样想,却会那样说,在言行举止上表现的唯唯诺诺,忧虑胆怯,不敢说真话,实话,随着岁月年轮的转动,原本方正的性格也会被肆意磨圆,变得再无个性可言。而雷夫老师却大不相同,他为人个性鲜明,敢于直言,他敢于讲美国教育的真话。在书中,他多次列举了自己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学校老师的一些做法,并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批评意见。同时,他也直截了当地对他所在的州进行的“标准化测验”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可贵的是,他不是那种“吃不到葡萄硬说葡萄酸”的消极空谈家,而是有着美好理想并不断为之努力的积极的行动主义者。他否则一些东西,却努力的坚持着另一些东西并奉行不悖。因此,他是一个敢说敢做的老师。

第二,雷夫是一个善良、仁爱的老师。雷夫爱他的学生,爱他所从事的职业。很早就成名的他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但他不愿离开学生。他服务的丛林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是雷夫却有着惊人的善良和仁爱,他没有嫌弃和鄙视,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和希望,他没有埋怨生源,恨铁不成钢,取而代之的是宽容和等待,他没有严厉的训斥甚至侮辱,取而代之的是讨论和商量……56号教室里的孩子经过他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雷夫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不同国度、不同制度下的雷夫所拥有的善良、仁爱与中国的传统文明主张是惊人的相似,也与闻名当代中国教坛的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

第三,雷夫是一个反思型、智慧型的老师。雷夫在自序中这样写到:“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很多时候,他都会觉得他所做的不是最好的,但他可以做得更好。其实我们也都知道,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教育真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的职业。只是有些人一错再错——拙劣的老师,而有些人——像雷夫那样——一次可以比一次做得更好。教师非常需要永不止步的自我反思和体悟,要具备每日自省的自觉醒,在教育这块特殊的土壤里,永远都不可能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充分地运用我们潜在的智慧,就可以不断地实现那个“更好”的目标,触摸到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今天,雷夫给我们带来了奇迹,我们将种下奇迹的种子,明天我们也会领略身边的奇迹发芽、开花、结果,品尝奇迹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教育幸福。

第四,雷夫是一个积极、执着的老师。众所周知,美国一度面对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无情反映出日益严重的国家社会问题、教育问题。雷夫面对这样的话题,非常的坦然,他认为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但是对于这十分可怕的暴力行为,作为教师的雷夫没有表现出一丝消极和无奈,相反,却体现出勇于改造现状的积极和执着。在学生管理这个问题上,他深知决定班级优秀与平庸的是教育的对象——学生,他坚信学生的行为可以引导,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他搜索到了劳伦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观点,这“六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道德发展六阶段”酷似为学生在平庸和优秀之间架起了一把梯子,雷夫凭借着他的积极和执着,机智和幽默,真诚和宽容,引导他的学生们默默地攀爬梯子,创造、收获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第56号教室的奇迹10月24
《第56号教室的奇观》读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