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城旧事:禄米仓与智化寺
userphoto

2023.03.11 河北

关注
作者:胡西林 朗诵:荷静
禄米仓位于朝阳门里南小街东面,因有禄米仓,其地名得名为禄米仓胡同。以禄米仓为中心,其周围的胡同,根据方向,分别称为禄米仓东巷、禄米仓西巷、禄米仓后巷。禄米仓西巷有两条东西方向的小巷,原称井儿胡同和油房胡同,1965年改称禄米仓南巷、禄米仓北巷。    在古代,朝廷官员的俸禄很多是以米粮的形式发放的,称之为“禄米”。禄米仓就是明清两朝存储京官俸米的地方。因其重要,明代北京设军卫,专司守卫仓储粮响。    明永乐时,北京已发展成为繁华的都市。北运的漕粮常常近400万石,数倍于元代。元朝的粮仓已远远不能满足京师储粮的需要,于是,明朝开始在元仓的基础上大规模增建粮仓,禄米仓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而成的。明朝京师共有包括禄米仓在内的7座官仓,它们均集中在东城朝阳门附近,共同担负着京师储粮的重任。    据《大清会典》记载: 禄米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共25廒,康熙二十二年扩建到81廒,康熙四十四年初禄米仓和太平仓合并另建廒30座。到光绪末年减为43廒。
清末禄米仓大门
禄米仓仓廒与围墙均用城砖砌成,每座建筑原于明间开门,次间和稍间开小方窗。建筑内部构架为七架椽屋,采用前后二架梁,中间三架梁的做法,建筑内部用八根金柱。房顶为合瓦,开有气窗,两山墙为悬山五花山墙。禄米仓每廒座开间五间,面阔23米,进深三间,共深17米左右,建筑高度约7米。    仓内原有明代历任仓场监督题名碑,上刻有忠介公海瑞为仓场监督。海瑞是明代有名的清官,做官时廉洁奉公,嫉恶如仇,锐意改革,敢于打击豪强,因此受排挤由应天巡抚改督南京粮储,因而留名于仓场题名碑。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都,将城内所有粮仓存粮拍卖,粮仓均改作他用。禄米仓于1911年后改为联勤总部平津被服总厂,北京沦陷时期被北京日本第一高等女学校所占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粮仓为某军事单位占用,现为军需装备研究所。    目前仓场围墙大部存在,墙内一部分廒房被作为厂房和仓库,另一部分已建起高楼,系某军事单位宿舍。至今院内还存两座仓廒,偏居一隅,西部为一座一廒,东部为一座二廒。仓址为北京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禄米仓作为历史的产物,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古代,粮食的贮藏和运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自元代开始,修浚南北大运河,在京都大规模地构建粮仓,把江南的漕米、物资大量运往京城的各个仓廒,并妥善贮存、管理使用,不仅成为当时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确保物资供给的主要形式,而且成为其之后明、清两代王朝维系京师民生大计的关键。    禄米仓胡同东口北侧有智化寺,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现保存完好,196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一座以促进发展、传播和研究文物、博物馆、民间收藏、文化交流为中心任务的综合性博物馆。       
        智化寺初建时是明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的家庙,在繁盛时曾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目前东西两路建筑已荡然无存,而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四进院落总长278.8米,宽44.5米,方圆1.2万平方米,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一座仍保持著明代风格的佛教寺庙。
智化寺山门上有汉白玉横匾“敕赐智化寺”,敕赐意为皇御赐的寺名,足以昭示它身份的贵重,在明代因被英宗皇帝赐名而繁盛,在清代因打击宦官乱政而被破坏。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山门、智化门(即天王殿)、智化殿、如来殿(又称万佛阁)、大悲殿等主体建筑,智化门前是东西对称的钟楼、鼓楼;智化殿前是东西对称的大智殿与藏殿。他们都是典型的明代歇山式风格建筑。堪称京城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智化寺智化殿
智化殿面南朝北,是智化寺的正殿,殿内正中和两山以前供有汉白玉石须弥座,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两边供奉十八罗汉坐像,均为木质漆金,惜现已无存。        如来殿在智化殿后,是中轴线上最大的建筑,殿内供奉如来本尊像,因此得名如来殿;殿为上下两层,四面墙壁上除有门窗地方外均饰满佛龛,龛内置小漆金佛造像,相传有九千余尊,因此又得名万佛阁
 如来殿与万佛阁
万佛阁是智化寺的最高处,从远处的山门、钟鼓楼,到近处智化殿、万佛阁,所有殿堂的屋顶全部辅装黑色的琉璃瓦,象征着神圣和庄严、权势和高贵。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黑琉璃瓦只有官窑才可以烧造。        1446年传入智化寺的佛乐,曲调古朴典雅,大部分曲牌与明永乐二年(1404年)编成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相同。明代太监王振凭借独特的地位,将明代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送进自己的私庙。由于智化寺具有太监寺院的封闭性,艺僧们按照十分严格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授,不与外界接触,明代进寺院的音乐就相对完整地延续下来了。流传至今已历经五百年,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智化寺乐僧使用的乐器,与一般吹鼓手的不同,多为自己定制,智化寺的艺僧地位低于禅僧,只有13岁以下的小孩才能收做门徒,入寺以后,每日练习听音和发音,十分辛苦。
“智化寺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由明代传袭下来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其内容丰富的工尺谱本以及曲牌、曲目、乐器等汇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智化寺京音乐
大约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京音乐外传到天仙庵,后来分别传到成寿寺、水月庵、地藏庵、夕照寺、关帝庙、火神庙等十多座寺院。
我在整理智化寺的材料时,感到格外的亲切,因为有一段时间我与智化寺接触的相当频繁。行文至此,便有许多往事浮现眼前。1984年成立了北京智化寺文物保管所,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全面整修智化寺,1990年智化寺被北京文物局定为私人收藏文物的展览窗口。        此后一段时间,我因为参与筹备各项收藏品展览、筹备北京首届民间收藏学术研讨会、参与编著《中华收藏大辞典》等事项,经常去智化寺,因为东方收藏家协会就设在智化寺内,智化寺文管所的所长安久亮就是东方收藏家协会的秘书长。    1991年时的智化寺大部已被修缮一新,整修好的殿堂里面不再陈列佛像,而是成为了智化寺历史和民间文物收藏展览的展厅了,在这里举办了多次的公开的展览。当然殿堂的修复还是按照原来明代的建筑式样,毕竟智化寺是北京罕有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但是,直到这时,智化寺的主要建筑如来殿与万佛阁还没有修缮完成,据说是资金没到位停着工锁着门呢。我就凭着收藏家协会这点关系,文管所的工作人员放我们几个人进去看看。    
万佛阁佛龛
如来殿、万佛阁,一底一楼,是智化寺内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来殿里有大的佛像,被布掩盖着,看不到是原来模样还是重新髹漆的。佛像背后有楼梯,可抵楼上。上下两层的山墙上布满佛龛,据说有九千多座,因此称为“万佛阁”。佛龛里每个佛像都盘坐着,有半尺来高,泥塑烧结的,身上都施以金色。只不过有相当多的佛龛里已经缺失了佛像。
智化寺的历史是明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缩影;他的古代建筑是京城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他的京音乐是震撼乐坛的古老乐种;他的佛教艺术是罕见的转轮藏、有珍贵的元代经书……随著时光转移,它像一位500多岁的老者,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静静敞开山门,等待着人们的欣赏。    嗯,智化寺已经很久没去了,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去看看,毕竟有很多东西还是值得细看的。
朗诵者 荷静:退休后开启了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旅游、书法、游泳、养花……,不断开拓生命的外延。近年又习练朗诵,开启主播修炼之路。在声音的世界里,做一个心中有光的人 ,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禄米仓游记
胡同故事 | 禄米仓廒见证王朝百年兴衰
【北京街巷里的文保点(二)】
东城区禄米仓
2021.12.02 北京 东城 宁郡王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禄米仓、恒亲王府
北京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