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 帝王豪宅考
   关于宋代宗室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其中不乏扛鼎之作,如汪圣铎先生的《宋代宗室制度考略》、张邦炜先生的《宋代对宗室的防范》及贾志扬先生的《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等。不过,学界的关注点似乎一直集中于对整个宗室群体及其制度的探讨,而对于各世系宗亲的单独研究则相对薄弱,故就深度和广度而言,都尚有开拓的余地和空间。

        北宋承唐中期以来的社会变革,在宗室问题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即在各宗亲宅的设立上。北宋一朝先后设立了睦亲宅、广亲宅、亲贤宅、棣华宅、蕃衍宅等宫宅来对各世系的宗亲进行分别管理与教育。其中,广亲宅,初名北宅,是真宗为安置秦王廷美子孙而设,后英宗又增修广亲东宅、广亲北宅。本文拟对广亲各宅的兴建及其官僚机构的建制做一梳理,以期从中管窥北宋宗室制度的大致情况。
 
 
 
 
 
 
 
 
        一、广亲建宅时间与基址

        (一)北宅

        1、建宅

       真宗即位后,秦王廷美诸子陆续被召还京师(今开封),如“咸平二年召(德恭,赵廷美长子)赴阙,改封乐平郡王,判虢国。乞奉朝请,从之”,德彝(第三子)“与德恭并留不遣”。这说明他们此前并非居于京师。

    “(太平兴国七年四月己卯日诏)其德恭、德隆为皇侄……并发遣往西京,就廷美安泊。”

         “(雍熙元年)廷美徙房陵,诸子悉从行。”

       “雍熙元年十二月,诏以德恭为左武卫大将军,封安定郡王,判济州;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封长宁郡侯,判沂州。诸弟皆随赴治所。”

        从上述几则材料来看,自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始直至真宗即位的数十年间,秦王赵廷美诸子一直徙居外州,故在京师自无府宅可言。不过,真宗既然选择召还他们,显然,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北宅即为安置秦王廷美诸子而设,其初设时间大致当在咸平元年初。这点可以从下面的一则记载中得到佐证:

       “(咸平元年春正月)癸酉,始令诸王府记事、翊善、侍读等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北宅始于此,当考详]”

       咸平元年初,真宗始任命“南宫北宅教授”,说明南宫北宅之名自此才正式得以确立下来。至于建宅时间,真宗既于咸平二年闰三月已“幸北宅视德愿(第九子)疾”,说明北宅的修建当在咸平元年或更早。

       北宅建成后,被召还的秦王廷美诸子入住北宅。宋真宗曾多次临幸北宅,除上文提到“幸北宅视德愿疾”外,“(咸平六年二月己卯)幸北宅视德润(第七子)疾。”“(景德元年)六月己未,幸北宅视德钦(第六子)疾。”“(景德三年)二月甲戌,幸北宅省德恭疾。”“(景德三年十二月壬辰)又幸北宅视德钧(第五子)疾。”“(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丁卯,宴广平公德彝及侍教时大雅于北宅。”“(大中祥符四年五月辛卯)幸北宅视德存(第十子)疾。”此外,“天禧二年二月戊寅,北宅蔡州团练使德雍(第四子)院火,延燔数百区。”从记载来看,秦王十子,除德隆早卒、德文(第八子)所载不详外,其余八子俱皆居于北宅。

       仁宗庆历七年九月,“癸巳,以北宅为广亲宅。先是,……徐国公承简言于上曰:‘陛下敦爱宗室,无簄近之间,既建睦亲宅,亦愿得美名,以榜秦王第。’遂赐今名”自此,北宅遂正式更名为广亲宅。

        2、建址

        关于北宅的建址,据《玉海》载:“北宅在宣德门西道北。”简言之,北宅在宣德门前西向街道的北侧,那么就当在皇城的正西方位。

       另,《长编》有这样一段记载:“先是,帝以秦王子孙众多,而所居隘狭,乃命修王钦若故第增益之。”既然“命修王钦若故第增益之”,说明北宅临近王钦若故第。关于王钦若居第,文献有如下几则记载:

        《宋史·王钦若传》:“钦若居第在太庙后蠕,自言出入诃导不自安,因易赐官第于定安坊。”
        《长编》卷七十九:“(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庚辰)王钦若言所居第在太庙之后、后庙之前,出入宴处,皆不遑宁,请易赐官第。诏可,寻于安定坊造第赐之。”
       《宋会要辑稿》方域四之二二:“(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赐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安远宅一区。时钦若上言,所居在太庙之后、后庙之前,出入非便,故有是命。”

        从材料来看,王钦若居第前后有两处:一处在“太庙之后,后庙之前”,另一处即真宗赐第。不过,宋人礼法观念甚重,“诸侯不祖,天子公庙不可设于私家,所以明正统,尊一人也。”真宗不可能允许宗室于太庙前后建宅,故北宅位于“太庙之后、后庙之前”的假设不成立。那么,北宅就当在真宗赐王钦若第附近。

       上述几则史料提到了“定安坊”“安定坊”和“安远坊”三坊,除“定安坊”恐误载外,安远坊在城西厢(外城),安定坊在城北厢。安远坊正与前论吻合,而且《玉海》卷一百七十五也记载到:“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赐王钦若安远坊宅。”故王钦若故第应在城西厢安远坊。那么,北宅既邻城西厢安远坊,又在“宣德门西道北”,那么,其具体建址当在万胜门内街北侧。至于基址是否秦王府故第,当另考。

       (二)广亲东宅

        1、建宅

       《长编》卷二百二:“(英宗治平元年六月辛亥)作睦亲、广亲北宅于芳林园。初,……广亲宅原州团练使克戒(德雍孙)等二位,言子孙众多而所居狭隘,遂命度故上清宫地为七位,……克戒等二位为广亲东宅。”

        从记载来看,广亲东宅的兴建早于广亲北宅。有司筹建东宅时,“天章阁待制王猎建言取睦亲四旁官私屋以广两宅”。这里说明一点,据《宋史·王猎传》载,王猎“及(英宗)即位, 拜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英宗于嘉祐八年四月即位。也即是说,广亲东宅的兴建当在嘉祐八年四月至治平元年六月之间。

       2、建址

        上述引文提到,广亲东宅是在故上清宫基址上营建的。上清宫,据《长编》卷37载:“端拱初,诏于昭阳门内道北建上清宫。”昭阳门,位置不详。不过,苏轼所作的《上清储祥宫碑》中又提到:“(太宗)初即位,尽以太祖所赐金帛作上清宫朝阳门之内,旌兴王之功。”另《玉海》卷一百也提到:“上清宫在朝阳门内。”如此看来,《长编》中的“昭阳”恐“朝阳”之误,上清宫当在朝阳门(即新宋门)内街北侧。

        (三)广亲北宅

       《玉海》卷一百三十载:“治平元年六月辛亥(十五日),诏建睦亲广亲北宅于芳林园,以旧睦亲广亲宅为东宅。”此处“旧睦亲广亲宅”即为上文提及的故上清宫地所修东宅。至于原因,《长编》这样记载道:“然上清所修七位无复余地,而皇族蕃衍,恐后有当迁者,命别择地。”恰户部副使张焘上言:“芳林园有余地,宗室足自取,无庸起民居。”于是,英宗遂决定在芳林园再建广亲北宅。

       关于芳林园的位置,据《嘉庆清一统志·河南·开封府》记载:“芳林园在府城内东北,宋太祖潜邸时园也。即位后,号曰潜龙,后改奉真。天圣七年,又改名芳林。”芳林园在封丘门外东北。换言之,广亲北宅即建于封丘门外东北的芳林园内。

       广亲北宅建成后,英宗即令克戒等二位入住,“而其后有求徙者,又广宅而徙焉”。事实上,广亲东宅建成没多久便已废置。

          二、广亲诸宅的官僚机构

       (一)广亲诸宅的兼管机构

        “宗族诸宅在字面上与寓意上都与家很接近,却有着自己的规则和官僚机构”。广亲诸宅亦是如此。不过,由于始终还是属于宗亲,广亲诸宅同样必须接受宗正寺、大宗正司、外宗正司等宗室机构的管理,美国学者贾志扬先生的《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浙江大学何兆泉的博士论文《宋代宗室研究》等对此都有专章论述。对于宗室机构外的官僚机构,除《宋代官制辞典》等辞书作了收集外,鲜有专论者。笔者拟对此做一简单梳理。需要说明一点,北宋前后共置“六宅”,广亲各宅只是其中之一,故同样受制于一些兼管机构。

        1、管勾南宫、北宅事

        管勾南宫、北宅事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南宫、北宅诸宗亲。如:

      “(大中祥符二年九月壬子朔)管勾南宫、北宅事赵湘等言:‘北宅供奉官承庆等两赴朝参不及,请按问勾当使臣。’”

        “(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己酉),左屯卫将军允言非理锤其女仆,兄允升诲焉,允言语不逊。上廉知之,命管勾南宫、北宅事赵湘按其罪。”

       管勾南宫、北宅事当始设于大中祥符二年。《宋史·礼志》提到:“大中祥符二年,御史知杂赵湘言…”,说明赵湘正是同年才被任命为管勾南宫、北宅事。而此前,一则史料不见载,二则纠劾南宫、北宅宗亲的失当行为也是由其他司代劳的。如“时皇城司言隋国长公主肩舆至右掖门,与朝骑杂入,故条约之。”

       此外,上述记载中提到“命管勾南宫、北宅事赵湘按其罪”,说明管勾南宫、北宅事对宗室的失当行为有纠罚权。不过,到了仁宗时期,这种纠劾处罚之权便受到了限制,如庆历四年规定:“皇族凡有违慢过失”,皆需从大宗正司“勘取施行”。

       随着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官员数量的增加,专门的管理机构出现了,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置管当(勾)南宫、北宅所”。

      仁宗“景祐三年,徙南宫吴王院属睦亲宅,乃只称管勾北宅所。管勾官二人,以诸司副使充任。”不久睦亲宅建成,随即“管勾南宫北宅所”正式更名为“管勾睦亲、广亲宅所”。

       神宗熙宁三年五月十八日,“废管勾睦亲、广亲宅并提举郡县主宅所,归大宗正司。”事实上,管勾所本身并没有实质性变动,只不过原来的“管勾内臣所拘制”,转由大宗正司管勾而已。

       管勾所分置睦亲、广亲宅宗室各支系管勾官,其中自然包括管勾广亲诸位宅。如《长编》卷四百八十八载,“敦掌管勾颍川郡王北宅,月当俸一万五千”,颍川郡王北宅当为廷美三子德彝子孙于广亲北宅的居位。

        2、北宅勾当使臣

       北宅勾当使臣,又“勾当北宅诸院公事”,多由内侍充任,直接负责监管北宅诸宗室的各种日常事宜:“(大中祥符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勾当南宫诸院内侍高班陈文懿、勾当北宅内侍高班赵知升等各奏:南宫有将军惟忠、惟叙、惟和、惟宪,北宅有大将军德雍已下,各赴书院讲读经史。”显然,勾当使有督促宗室教育之责。另外,上文还提到,赵湘曾因“北宅供奉官承庆等两赴朝参不及”,而“请按问勾当使臣”,这说明勾当使臣对北宅诸宗室的失当行为负有连带责任。

      3、提举郡县主宅所

        提举郡县主宅所,主要负责南宫、北宅宗女的日常事宜。神宗熙宁三年五月十八日,该所与管勾睦亲、广亲宅并归大宗正司。

      4、知丞事

        《宋史·职官志》:“宋初,旧置判寺事二人,以宗姓两制以上充,阙则以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掌奉诸庙诸陵荐享之事,司皇族之籍。”从记载中可知,知丞事应为宗正寺官员。这里专拣出来讨论,是因为“(神宗)熙宁三年,始以异姓朝臣二员知丞事,置局为睦亲、广亲宅”。换而言之,自此始,非宗姓知丞事专门负责睦亲、广亲宅的主要事务。

       (二)广亲诸宅的学官

       宫学,宋人又称“宗子学”,是以诸王府宫宅为单位来对聚居其中的宗室子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前代王府宫邸之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广亲诸宅的教育就属于宫学的范畴。不过,由于按世系建宅别居为宋真宗时期初创,建制并不十分健全,因而学官的设置相对来说比较混乱。

       1、北宅教授

       北宅教授始设于真宗咸平元年。“(真宗)咸平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宫、北宅教授。”“雍王记事朱昂兼南宅,翊善张蔚兼北宅教授。”不过,何兆泉提出,真宗时似未置独立的宫学教授,以侍教、伴读为学官,负责为环卫官以下王子族人讲读经史,但学官员数不定。笔者基本认同此说。例如《玉海》卷一百三十记载:“(天圣)四年四月,北宅教授王式为诸王府侍讲,十二日马程为北宅教授。]侍讲即侍教,下文有专条论述。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当是设立之初制度未完善之故。

        “北宅教授”(或广亲宅、广亲北宅教授)一直沿袭至徽宗时期。“崇宁五年,又改称某王宫宗子博士,位国子博士之上。”其间,充任北宅教授者当不在少数,然则笔者仅从相关史料中检得以下数人:

       “(管师仁)中进士第,为广亲、睦亲宅教授。”

        “(田明)除太学正,改宣德郎,充广亲北宅教授。”

     “(江衮)除广亲北宅宗子博士。”

        2、北宅伴读

        南北宅始任教授的同时,“时南北宅又有伴读,然无定员。”北宅伴读亦当始于咸平初年。如《长编》卷七十一:“李颂、时大雅伴读,俱注咸平元年正月癸酉。”李颂、时大雅在大中祥符二年分别被荐为南、北宅侍教,吏部应是根据其此前担任伴读的具体宅位来擢授的,那么咸平元年的北宅伴读应为时大雅。

       此外,《玉海》卷一百三十还提到咸平年间的另两位北宅伴读:“北宅伴读咸平五年正月李坦,三月王成象为之。”

       3、北宅侍教

        北宅侍教,又称“北宅侍讲”。北宅侍教当始于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二月。不过,《长编》《玉海》均认为,南宫、北宅有侍教当始于刘士元为南宫侍教之时,即咸平四年九月壬午。这里笔者作了区分,南宫有侍教始于刘士元,北宅应始于时大雅。

       《长编》卷71:“(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庚寅)先是,诏吏部铨取常调选人通经者为南宫、北宅侍教。铨司以新东关县令李颂、前武进县时大雅名闻,令中书召问,经义皆通,于是擢授大理、卫尉寺丞充职。……”时大雅于大中祥符二年二月正式担任北宅侍讲,五月既已“以讲书终篇也”,“(真宗)宴广平公德彝及侍教时大雅于北宅”。

       4、北宅讲书

       据《长编》载,睦亲宅讲书始于仁宗景祐二年九月王宗道、杨中和出任之时。龚延明先生认为,英宗治平元年六月五日(己亥)始置(南、北宅讲书)。恐误。

       北宅置讲书在睦亲宅之后。“(景祐三年十二月)庚戌,诏睦亲宅讲书王宗道、杨中和赴北宅讲书”,显然,此时北宅尚未设有讲书,暂由睦亲宅讲书代理。其后,据《宋史·王猎传》载:“(王猎)入为吴王潭王宫教授、睦亲广亲宅讲书,诸王侍讲。凡在京藩十二年,宗室无高卑少长,各得其欢如一日。英宗在邸,尊礼之;入为皇子,即拜说书;……”英宗于嘉祐六年十月“戊寅,立为皇子”,按时间推算,王猎入为睦亲、广亲宅讲书的时间大致在仁宗皇祐年间。那么,广亲宅讲书的设立当早于此。换言之,广亲宅置讲书的时间大致在景祐三年至皇祐初的十余年间。

      关于仁宗朝广亲宅讲书,史料见载的还有蔡挺的长兄蔡抗,《长编》卷75载:“(蔡)抗初为睦亲、广亲宅讲书,出入官邸,不受馈遗。”不过,《宋史·蔡抗附传》只提到了“稍迁睦亲宅讲书”。从史料可信度而言,笔者倾向于《长编》的记载,《宋史·蔡抗附传》恐漏载。

     英宗治平元年六月,“增置宗室学官。…凡皇族年三十以上者百三十人,置讲书四员”。

     哲宗元符二年九月,“戊寅,……朝散郎、充睦亲、广亲宅讲书郭附……”

      5、北宅宗子学正

      《卢溪文集》卷四十二《故资政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赠观文殿大学士聂公墓志铭》:(聂山)又为广亲北宅宗子学正。

        三、余论

       随着人口的繁衍,广亲诸宅渐难以容纳更多的宗室子孙,到神宗时期,不得不放宽政策,允许部分宗亲迁居于外。于是,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移居外第的宗亲“今属外居,仅遍都下,积日滋久,殆不能容。出入无禁,交游不节,往往冒法犯禁。其贫者不能给者甚于齐民,无资产以仰事俯育,无室庐以庇风雨”。至崇年年间,徽宗接受蔡京的建议,将秦王位下子孙陆续迁往西京(今河南洛阳),东京广亲各宅渐次废罢。

       综上,广亲各宅从真宗始建一直延续到北宋晚期,不仅加强了对各世系宗室的监督与防范,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宗室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关注广亲建宅的问题,对于我们研究北宋宗室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玮、杨文广的筹边和安远城的修筑
青唐吐蕃:曾与北宋联合攻击西夏,后期被北宋征服
宋真宗劝学立教
【历史烙印】泰山纪年
试论北宋林木破坏的历史转折(全文)
盛度年谱简编(连载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