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庆历重宝 PK 范仲淹庆历新政

庆历重宝,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铸造,有铜、铁两种。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铸折十铜钱,有旋读、直读两种。

“庆历重宝”这4个字,我们先说“庆历”,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我们现在文字书写都是“庆历”,而钱文上是“慶曆”。这是因为“慶”字简化后变成了今天的“庆”,而“曆”字的变化过程复杂一些,首先它有一个异体字“暦”,这个“暦”在清朝乾隆皇帝之后,为了避讳乾隆的名字“弘暦”,先是改成了“歴”,后又简化成了现在的“历”。

再说“重宝”,钱文上是“重寳”,现在的“宝”就是由“寳”字简化而来,这个“尔寳”是指玉器或其它小的宝贝,而另一个“缶寶”是指装宝贝的容器,可以理解成大的宝贝。

庆历重宝铸造的时候,是宋代货币第一次用“重宝”命名。后来之所以铸造折十铜钱,又铸造成本低廉的铁钱,主要是因为恰逢北宋与西夏战争,国库空虚,财政吃紧。那小伙伴们就不明白了,发行铁钱是因为铁成本低可以理解,那发行折十铜钱为什么也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呢?

这是因为一定重量的铜代表一定的价值,但发行大钱,就相当于把同重量的铜钱面值增大,历朝历代财政出问题时,要么将货币减重,要么虚增面值。但减重毕竟有限,增加面值可是空间无限啊。本身只值一块钱的铜,非要当十块钱给老百姓,搁谁能乐意啊?不乐意也没办法,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泡沫经济严重,通货膨胀爆发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范仲淹闪亮登台。

历史评论范仲淹,说他是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甚至是军事学家,但很少有人提到他的经济才能。

先给大家讲两个他做太守时解决灾荒的小故事。

范仲淹在杭州做官时,发生饥荒导致米价上涨,老百姓都买不起粮食,按惯例政府都是用行政手段打压米价,限价、限购、限售……但老范不按套路出牌,他要求那些卖米的商家将米的价格提高到180钱,大家都以为他发疯了,但结果却是因为杭州的米价上涨,让外地的粮商觉得有利可图,抢着给杭州运米,由于供应量增加,米价自然下降了,杭州因此度过了饥荒。1000多年前,老范就纯熟地运用了“完全竞争”的经济学理论,充分炫了一把经济学大师的财技。

另一次是江浙地区发生大饥荒,老百姓流离失所。大灾当前,范仲淹竟组织起各种划船比赛,他自己还天天乘船观看赛事。在他的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从春到夏赛事不断。不仅组织划船,老范还召集各寺庙的主持,动员他们修庙,他说:“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有利于搞工程,兴土木。” 那时候很多富商大户都信佛,听说寺庙要搞工程,纷纷捐款给寺庙搞翻修,顺便趁着工价便宜,把自己的粮仓房屋也一起修了;范仲淹还动员各官署兴修衙门,带头搞基建。范仲淹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有些官员就上奏弹劾范仲淹,说他在大灾之年,置百姓疾苦于不顾,大搞赛事、大兴土木。朝廷也看不明白啥意思,就让范仲淹做出解释。

老范不慌不忙地说:“大灾之年,流民遍地,仅靠官家的救济,杯水车薪。为长久计,必须为灾民找出路,想办法让他们有活干,能自己赚来一份糊口钱,这才是上上策。我提倡划船比赛,是因为比赛中要用到船,主办比赛的商家就要拿出钱来造船,造船和运营比赛都需要人工,这样灾民就有活儿干了。通过工程建设,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样一来,那些没饭吃的灾民就有工可做,不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了吗?”朝廷这才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不但没有责罚,反而表彰了他。就这样,老范又一次完美解决了经济学中“资金沉淀”的难题,凭借政府财政支出,成功“拉动内需”,获得宋朝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样的财经达人,能够主持“庆历新政”改革也就不足为奇了。谈到宋朝改革,名声最大的是“王安石变法”,而不是“庆历新政”。但其实后者才是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非常特殊的一次改革。为啥这么说呢?先了解一下宋朝的政治制度体系,就明白了。

中央政府: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中央财政,这样一弄,权力被分散,宰相被架空,中央一级就完全是皇帝老儿自己说了算。

地方政府:财政权由中央任命的转运使掌管,将领军权要定期调换,禁军驻地也要定期换防,做到“兵不识将只认牌,将不识兵只认旗”。这样避免了军队和将领之间密切联系。同时削弱节度使的权力,强干弱支,行政方面设知州和通判......

简单说,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稳,防止造反,设置了大量以分散权利为目的的机构和职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管理层,相权、军权、行政、财税、司法都是设2套以上的班子,互相牵制,彼此制约。

这样就造成官僚机构超级臃肿,为了养活他们,光农业税肯定不够,于是宋朝就有了中国古代最复杂的专卖制度。几乎所有当时最有利可图的商品,如粮、盐、酒、茶、药、醋等都是政府专卖。政府还划分销售区域,不能越界销售,避免因竞争导致垄断利润下降。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乳香、犀牛角等奢侈品也是政府专卖......呵呵,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你更想不到的呢。

政府除了专卖以外,还设置了“抑配制度”。因为专卖的商品太多,价太高,市场不买账咋办?答案是:强行摊派。你想不买都不行,我卖多少钱你都必须买,基本就是明抢。所以那时候宋朝政府就是最大的H社会,不服都不行。同时,执行摊派制度的一批人,形成了中国古代最复杂的国营企业系统,简单说,就是又多了一批不干活,又需要政府财政养活的人。有了这些突破人类想象力极限的政策,老百姓当然叫苦不迭,社会问题频发,政治经济改革势在必行,而这个时候范仲淹登场了。

之所以说范仲淹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都非常特殊,是因为他与以往所有改革的出发点都完全不同,核心就是4个字——量入为出!

中国古代很多改革不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固有的“量出为入”的模式。如果是“量出为入”,那政府钱花没了又没别的渠道可以赚,那就只能增加税收,从老百姓身上揩油。但如果是“量入为出”,那就不能大幅加税,不能让老百姓背锅,必须以政府的收入来安排支出。这样就必然要裁减大量光吃不干活的人。所以老范改革的核心,是要政府先瘦身。

范仲淹还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列举了十项具体改革建议,主要内容是严明考核,减少裙带关系,选拔有实际能力的人等等。按照老范的设想,必须先把政府的开支需求降下来,它才不需要在正规的税收体系之外,垄断商品专卖,搜刮民财,也才不用去维持臃肿庞大的国营企业体系。逐步地让利于民,老百姓富裕了,政府才能靠一个适中的税率实现财政平衡,政府和社会也才能良性互动。

范仲淹的改革,始于宋仁宗的庆历三年,所以叫做“庆历新政”。他坚持的“量入为出”四个字其实是打中了宋朝经济痹症的七寸,也阐明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历次经济改革的逻辑错误。如果真按照老范的改革进行下去,恐怕历史早就改写了。

可惜他只有一个人在战斗,改革只改了一年四个月,就在利益集团的强烈炮轰下搁浅了。而庆历重宝的虚值大钱也如期铸行,在这场“庆历新政”vs“庆历重宝”的PK中,最终以改革失败告终。宋仁宗这个“老好人”,就像他的庙号一样,宽仁有余,决断不足。随着宋朝与西夏战事趋缓,和谈的机会来了,战争导致的财政吃紧暂时过去了,宋仁宗也就失去了改革的动力。

老范见势不妙,知道自己的改革执行不下去了,得嘞,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吧。于是上报皇帝说边关吃紧,请求把自己调任河东、陕西宣抚使。仁宗就坡下驴,批准了老范的请求。从此,范仲淹开始了他连续出差的生涯,并最终病死在了路上。

范仲淹死后,仁宗亲笔题“褒贤之碑”,追封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也就是后人尊称的范文正公。

宋朝经济繁荣,人才辈出,科技发达,文化强盛,即便是军事上也因广泛应用火器领先对手,可谓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之时,然而为什么会盛极而衰?恐怕仁者见仁。这答案或许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也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如果仁宗再多几个敢于直谏的范仲淹,亦或庆历新政不那么盲目自信而操之过急,可能看到的将是不一样的结局......

一币观史,我们不仅要懂钱币,更要看透这庆历重宝背后的故事......功过自有后人说,借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咏史》,共勉。

    《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

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

难道归来尽列侯!

         本期刊号 | 23 - 九 - 02

  本期作者 | 石头哥

排版编辑 | 宣 德

稿件校对 | 前 进

       藏品及照片 | 石头哥、沺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灾民买不起米,知府却下令米价继续上涨,灾民:不愧是好官啊
大宋三百年,纵然猛如范大爷,也只能被权力的漩涡吞没
《清平乐》范仲淹,站在“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孤臣
王安石与范仲淹的路线
范仲淹:岳阳楼上叹革新|郭建龙
宋朝财政系列:范仲淹改革,换个角度解决问题(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