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半夏泻心汤(呕痞利烦,消痞散结)

半夏泻心汤


原文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

2、干呕,吐诞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

【用法】

1、治肠胃方面的病一般都是空腹吃。粉剂也行。

2、现代剂量:半夏15克,黄芩15克,干姜15克,人参15克,黄连6克,大枣30克,炙甘草15

【组成】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黄芩 半夏

【功效】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呕、痞、利、烦

【应用】

1虚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但满不痛,或呕吐或肠鸣下痢者。

2、用在胃炎、肠炎时;

3、病人吃坏肚子的上吐下泻,拉出来的都是,肚子咕咕的肠鸣,就是「半夏泻心汤证」;

4、下利如休息痢,无脓血,惟水泻,时或自止,止则腹胀,泻如爽然,然日羸惫,面色蒌黄,恶心吞酸,有时腹自痛,当与「半夏泻心汤」,没有拉血,拉出来都是水,停止没拉,肚子就胀起来,拉完后肚子就舒服了,面色就越来越疲惫,又恶心又吐酸,东西吃不下去。

时机 

1、半夏泻心汤」的病人一定有呕吐、下利兼有肠鸣,所以有呕吐就是「半夏泻心汤」。

方解 

1黄芩对胃的热,舌苔是黄的用黄芩;

2黄连针对肠鸣;

3半夏去水;

4干姜、人参、甘草、大枣是补药;

5用人参一般用生甘草

【说明】

1半夏泻心汤是泻心汤系列中很重要的代表方剂,用四个字来总结半夏泻心汤的治证,即呕、痞、利、烦”,呕为呕吐、恶心;痞为心下痞,就是胃不舒服;利为下痢;烦为心烦。出现“呕、痞、利、烦”就要想到半夏泻心汤。

2半夏泻心汤组成与小柴胡汤非常像,是和解剂。小柴胡汤也是治疗很多消化道方面的问题,半夏泻心汤的生姜换成干姜,干姜作用在肺(生姜作用在胃),它能发肺阳,肺与大肠相表里,对待肠道问题,如拉肚子,效果就会变强。小柴胡汤对拉肚子的改善就没有半夏泻心汤那么强。半夏泻心汤的柴胡换成黄连,黄连作用在胃,能够解毒,让胃比较舒服,所以心下痞会得到很大改善。

3在《解析方剂学》中,半夏泻心汤是运用在治疗肠病毒感冒、呕吐恶心、腹痛、腹泻下利、腹胀

4在寒热补泻方面,热药多,寒药比较少,有补有泻,它的热药就是补,它的寒药就是泻的。

5药物动力学方面,温性大,凉性少,补性大,它是温补方,而且降性及收性都比较大,毕竟是用来调节消化道的。
6半夏泻心汤又衍生出其它泻心汤剂,如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黄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等。
7半夏泻心汤在泻心汤系列中,非常重要且最常用,在临床运用上要把半夏泻心汤用好了,才会对其它泻心汤的运用比较了解。

比较 

1黄连汤比较: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汤腹痛为主症之一,或有腹部压痛半夏泻心汤虽亦有腹痛及腹部压痛,但不如黄连汤证痛时之经常性且其程度轻微。

黄连汤舌苔黄黄的,而半夏泻心汤多无舌苔

2、(1附子粳米汤证、小柴胡汤证有类似于半夏泻心汤证之苦满,逆满,或稍微实满,据此可区分之。

2小柴胡汤证为胸胁苦满,其苦满,若按之则应指有力。若逆满,实满而软者,按之则觉应指无力。腹痛仅为一般性疼痛,不见雷鸣,而着眼于胸胁苦满。

3半夏泻心汤证,其雷鸣在于心下,腹痛仅为一般性疼痛。

4附子粳米汤证,其雷鸣在于腹中,且按至腹底,指下有冷惑,其腹痛如绞而时呕。

3半夏泻心汤:呕、恶心,腹痛、肠鸣。

4、甘草泻心汤:常常用在急性的肠胃炎,甘草是解毒的。也会有呕、恶心,但是没有食臭,没有腹痛肠鸣,是胃气虚掉了,没有东西在里面

5生姜泻心汤:呕、恶心、肠鸣,嗳气,下痢很重。

应用集锦 

1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3病人正饮食之间,忽置著而欲泻者,属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4心下(即胃区)痞,伴恶心,喜冷饮者,半夏厚朴汤证。

5半夏泻心汤加川椒、乌梅而成,用于因蛔虫症而致的恶心和腹泻。

6心脏被手握住的感觉,伴胃(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喉有痰,半夏厚朴汤

比较集锦 

1、(1胃风汤:慢性且呈现衰弱之虚证下利。此下利,不仅小肠而且结肠和直肠均有慢性炎症。本方主要应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冬季脱肛、冬季便血、不能应用半夏泻心汤真武汤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泻心汤下利,心下痞硬,呕吐。

3断利汤下利,心下有水饮,阴位。

4真武汤下利,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汤下利,下利脓血,更加虚弱者。

6桂枝人参汤下利,有表热,心下痞。

7人参汤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症状多。

8参苓白术散下利,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嘈杂。

2、(1呕而肠鸣,可知有水气,故虽不下利,但仍用半夏泻心汤

2生姜泻心汤,治疗除半夏泻心汤证见症外,尚觉有胃中不和,干噫食臭,雷鸣下利者。

3甘草泻心汤,治疗除半夏泻心汤见证外,尚有干呕心烦不得安,急迫,雷鸣下利者。

3阳证心下痞硬为热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若阳证汗出恶寒,为寒热痞,宜附子泻心汤。误下少阳发热而呕,心下痞满,为呕逆痞,宜半夏泻心汤。阳证误下,心下痞硬,下痢,心烦干呕,腹中雷呜,胁下有水气,致小便不利,为虚热水气痞,宜生姜泻心汤。若有是证,胁下无水气,其痞急益甚,为虚热客气上逆之痞,宜甘草泻心汤

4凡有痞者,有无汗恶寒之表,宜桂枝汤表解已,乃可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也。若有痞者,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烦渴,小便不利,先以五苓散,小便利后,乃可与诸泻心汤治痞也。

5上热下寒:

1附子泻心汤:上面热肾阳不足(口腔溃疡足寒等);

2黄连汤:胸膈热大肠寒,上吐下泻的霍乱、腹痛;

3半夏泻心汤:胃有热大肠寒,腹痛比黄连汤轻;

4白通汤:上面热,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坏死,造成不断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黄升麻汤:厥阴病,无汗,上热喉咙痛、咽喉溃烂,又肠中虚寒下利;

6引火汤:上属雷火之热,比如口腔溃疡、唇周溃疡、舌头溃疡、目赤、严重鼻衄、头面轰热、严重头晕、高血压等;下寒为肾的虚寒,比如脚特别冷、膝盖冷痛等。

6、(1甘草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四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2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3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4黄连汤: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三两

7、(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芩 干姜 黄连 人参 各三两

2半夏泻心汤:黄芩 干姜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各三两 

8、(1黄连汤黄连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2生姜泻心汤黄连一两 黄芩三两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3半夏泻心汤黄连一两 黄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5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6六君子汤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姜枣水煎服。

9、(1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按之硬而不痛,呕而肠鸣。 其肠鸣有如雷声,且响且行,故又叫雷鸣。雷鸣为热邪激动其水气,多从胸中到中脘脐上之间,肠鸣痞痛,继而大便泻下,谓之热泻。

2附子粳米汤下脘以下,绕脐周及胁下、腰间,雷鸣且痛,或呕或泻,此属寒疝。必腹中腰间觉有冷气,且无心下痞硬,是其特征。

3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见心下痞硬,水气转鸣。但其证不呕不利,似有水气而非有水气,为冷气游走所致。

10小柴胡汤证及泻心汤证之腹痛,仅为一般性疼痛。小柴胡汤证不见雷鸣,而着眼于胸胁苦满。

1小柴胡汤证为胸胁苦满,其苦满,若按之则应指有力。又逆满,实满而软者,按之则觉应指无力。

2半夏泻心汤证,其雷鸣在于心下,

3附子粳米汤证,其雷鸣在于腹中,且按至腹底,指下有冷惑,其腹痛如绞而时呕。

11、(1半夏泻心汤:病位在心下,心下痞,心下有热。

2黄连汤:病位在上,胸中有热,故去黄芩而增加黄连剂里,并且加入桂枝。腹中痛,为胃中有气所致,呕吐,为胸中有热所致。

12、(1半夏泻心汤呕吐,心下痞硬,嗳气,肠鸣,阳实证。

2五苓散呕吐,阳证水逆,小便不利。

3小柴胡汤呕吐,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阳实证。

4四逆汤呕吐,无头痛,四肢厥逆甚。

(5)半夏天麻汤呕吐,头痛,轻症,缓症,眩晕。

6吴茱萸汤呕吐剧烈,头痛,心下膨满

名家论述:

1、半夏泻心汤《学习笔记》(倪海厦)

如果呕而肠鸣,肚子咕噜咕噜地叫,肠鸣声很大。心下痞,诸位在念伤寒论的时候。在张仲景就说了,当你有表征的时候要先解表,不能攻里。有表征的时候你不知道,结果呢,你一攻下,表邪下陷,轻者心下痞,重者会变成悬饮,包括十枣汤,甘遂半夏汤就这么来的。

心下痞我们有五个泻心汤。现在这里介绍的是半夏泻心汤。介绍泻心汤之前,我给诸位一个概念。黄芩是对胃。所以,有胃发炎的时候,胃里面不舒服的时候,舌苔是黄的。我们看舌苔,舌苔也是代表胃气的所在,只要是黄的,我们就会重用黄芩。到了小肠里面的时候他会肠鸣,咕噜咕噜地叫。肠鸣就是黄连。所以黄芩、黄连才会出现在同一个处方里面。呕呢,恶心,胃里面有停水。所以有肠鸣,所以我们是不是加半夏。那这个食物跟饮水吃到胃里面去了以后,胃里面太冷了,这个水跟食物一路跑到小肠里面,小肠里面也是冷的。这个时候我们加干姜。病人是有呕,恶心,我们加人参、甘草、红枣把吐掉的津液补足。处方就这样来的,所以,当你很了解了处方以后,了解了他的方意了以后,你会变化,很简单。

临床上面,我们看到,这个半夏泻心汤呢,有些病人常年的下利,大便一天六七次,这个人这么这么多大便?他吃完东西就拉肚子,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出现的时候,病人一定会有腹痛,这个痛的现象,前有肠鸣

如果病人也是呕,恶心,心下痞,但是他没有肠鸣,没有腹痛,就是甘草泻心汤。我们前面有介绍过甘草泻心汤

如果是下利,肠鸣很重的人,半夏泻心汤都去不掉的时候,我就要增加这个生姜的量。把生姜的量增加,还有干姜的量也增加。那么你增加了生姜的量后,就变成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专门治疗肠鸣很重的下利,这是他一点的区分的地方,这只是处方的加减。所以生姜泻心汤呢,我们到时候真的使用的时候,会把生姜加到五片六片七片都没有关系,他就叫生姜泻心汤,不叫干姜泻心汤,所以干姜不用加量哦,因为干姜是温中的,生姜是排肠胃的水的。因为病人一直下利,拉出来都是水,所以要重用生姜。当医生看病的时候,不要舍不得用药。我们说重用生姜,你给他六片,生姜很贵啊,有的医生就是这样子的,很讨厌,教不起来。

处方的剂量,一般来说,我们半夏是五钱,黄芩、干姜三钱,人参两钱,黄连一钱或者两钱,这都没有关系,你如果说,老师,我这里胃里面心下痞,但是我没有刚刚讲的,我没有这个肠鸣。那你就把这个黄连拿掉嘛,对不对,知道我的意思吧。就是这个意思。病人已经在下利,你会不会加个大黄?不会吧,这是雪上加霜,没有这种医生的哦。那你如果说,你看下面这个处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六九)半夏泻心汤
第8讲:上热下寒体质的调理。这种新时代的难缠体质到底怎么调?
治疗“上热下寒”之经方
《伤寒论》中治疗胃脘胀痛和泻利不止的三张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旋复花代赭石汤 (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5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