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点心理学|奖励孩子要警惕“德西效应”的陷阱

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奖”“惩”,随着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大家都知道惩罚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造成各种负面影响。现在常说赏识教育,各种形式的奖励作为强化孩子正面行为的有效工具,被很多家长和老师所钟爱。

但是,教育是一项细水长流的艰巨事业,只着眼于一时的有效很可能就会忽视孩子长期的成长。对于是否应该用奖励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成长,这件事其实值得家长思考更多。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天天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看看,外部激励对内在动机的削弱有多么强大!一件孩子们本来纯粹以热爱为目的去做的事情,就这样被奖励毁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削弱活动“本身”对参与者的吸引力,把参与者的行为动机转移到“我可以获得多少奖励”上,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发现,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但不会增强,反而还会减弱。当人们正在做一件对他来说有一定乐趣的事情的时候,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他对这项活动的动力。这就是“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孩子的学习本来是为他自己而学,渐渐地,孩子觉得他的学习是为了父母而学,而他自己呢,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习。就这样,孩子学习的动机变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变了。

内在动力和外部激励

通俗的讲,内在动力是指做这事情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本身,而外在动力是为了获取除了这件事之外的好处。例如,如果一个孩子读书,是因为自己喜欢,享受阅读的乐趣,那就是内在动力;如果读书是为了妈妈可以奖励一顿大餐,那么这是外在动力在起作用。

大家当然都希望孩子做各种事都是从内在动力出发的,因为这样的行为更加的持久和稳定。不过孩子在小的时候各种兴趣是需要培养的,所以刚开始都需要给予与外部的激励,在外部激励的引导下逐渐产生内在动力。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外部激励,不仅限于我们常说的物质奖励,甚至有一部分的口头夸奖,如果带有很强的控制性,例如“我们家宝宝最乖了,我知道你一定可以爬过去的”,也会削弱内在动力。

孩子没兴趣的事可用外部奖励吗?

很多家长主要是想用奖励来鼓励孩子做那些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比如从小开始的如厕训练、自主吃饭,到后来的阅读、写作业或者限制孩子做某些不好的行为,等等。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外部激励对人们不感兴趣的事情,确实有激励效应。我们能举出身边很多的个例,来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但是也会有很多的反例。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开始还有点效果,逐渐的效果越来越弱,甚至在某个点开始产生反作用。在科学的实验统计中,这种方法的效果是中性的。

德西派的心理学家认为,即使让孩子完成“无聊的”、“没有内在兴趣”的任务时,依然不要贸然采用外部奖励,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你无法判断孩子是否会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内在的兴趣,而使用外部的奖励,几乎就损坏了这种转变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不管是吃饭、阅读还是数学,你怎么能肯定孩子一定不会喜欢这件事呢?或者说,你一定是希望孩子逐渐真的喜欢这些事情,从而摆脱任何外在的激励,对吧?如果是这样,采用外部激励,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我们其实很难把握这个度。与其这样,为什么不选择一些更加安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自主性是形成内在动机的关键

既然外部激励会削弱孩子做事情内在的动力,那如果孩子就是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怎么激发呢?德西提供了一个最明显有效的方法:“给与自主性”

第一步:坦诚德承认这件事情确实无聊、或者看起来没意思。

第二步:和孩子聊聊做这件事长期的意义。

第三步:在具体怎么完成这件事情上,尽可能的给孩子一些自主权。

举个例子,如果你希望小朋友培养阅读的好习惯,与其拿外部奖励来刺激,不如跟孩子这样聊天:

“我知道你觉得每天要看半个小时书很费劲,不如看动画片那么简单轻松,但是你要知道,读书能给你更多的知识,而且书里面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当你读多了,会发现他们能带领你去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呢!这样吧,咱们约定一下,这半个小时内,你要看什么书,你完全自己决定!(或者你来定每次读多长时间等等)

这种自主性产生的动力是非常强大的,孩子在自主的掌控感、以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同感中逐渐把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变成感兴趣的事情。

外在奖励完全不能用吗?


实验证明,当外在奖励是惊喜的时候,对孩子而言,是没有负面作用的。比如,如果你某一天突然带回一个小汽车,告诉孩子,这是由于之前他这个月每天吃饭时间比上一个月缩短了很多,这对孩子就是一个的正面鼓励。

但是,如果这是一个预先告知的奖励——“你要是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一个小汽车”,或者是让孩子可以预测到的奖励——比如你连续给孩子这样的激励,那就走回老路子了,对孩子的内在动机有害而无利。

几条操作原则供借鉴:

第一:总体上,应以内部激励为主。让孩子们从正在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快乐,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做相关的事情,与孩子一起感受过程的快乐,让孩子爱上事情本身。

第二:实施外部激励时,以精神奖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外部激励不是不可以使用,而是要注意分寸。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样属于外部激励,我们建议,精神奖励方面,以提升孩子的愉悦感为目标,而物质奖励方面,以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为目标。最好不要直接奖励金钱,也不要奖励奢侈品或太过贵重的东西,当孩子小的时候,TA不知珍惜,而TA长大以后,又会因为拥有这些高价格的物质奖励而产生虚荣心、攀比心。

选择外部激励因素时,可以给孩子一定的主导权,让TA在几项奖励中自己挑选。这种民主的做法,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也会产生更高水平的愉悦感。

第三:奖励缘由莫单一,不要只奖学习成绩。生活中,常听到一些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就对孩子许下承诺:“如果这次期末考试你能得满分,我就给你买个笔记本电脑”或是“要是你能考进班级前五名,我就给你买双耐克球鞋”。

如果我们只是在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时才奖励孩子,而对于其他同样值得奖励的优秀品质(比如助人为乐、持之以恒、创新思维等)置若罔闻,那么,孩子得到的信息就是“只有学习才重要,我爸妈只在乎学习”,这种做法的缺点显而易见,一是外部物质奖励会慢慢浇灭孩子的学习兴趣;二是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品质。

第四:有诺必践,不可失信。不论是内部激励还是外部激励,不论是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只要是我们答应的,就必须要做到: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如果因为某些意外真的没能兑现承诺,也要认真解释,得到孩子的真心谅解。

面对各种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判断的标准就是灵不灵。外在奖励方法的流行,原因莫过于立竿见影的有效。但是,教育孩子并不是为孩子寻找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在教育中,要抗拒那些短视的做法,这需要定力和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奖励孩子时要当心德西效应设下的陷阱
《墨菲定律》:学会运用4个定律法则,消解人生路上的迷茫与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交易式育儿”, 正在摧毁孩子的自驱力
你的奖励,正在让孩子丧失动力
每周一式|德西效应
父母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德西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