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当时忍住就好了”:无法自控,何以掌控职场?

专注职场、心理与财商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相信很多人都曾或正在面临一个困扰,那就是为什么会难以自控?

 

比如,明知道不该发火时却忍不住;想按时完成任务却一再拖延;明知道有些事不对但依然做了......

 

我们为什么难以自控?

 

为什么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不受意志的指挥?

 

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从反复无常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得坚定而有力量?,从而让自己的职场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呢?




机会无法重来:

如果当时忍住就好了



咨询者芳芳(化名)曾经拥有一份不错的职业机会,然而可惜的是,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竟被自己给白白葬送了!

 

事情是这样的。

 

六年前,毕业于某师范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芳芳经过了严格的层层面试,终于得到了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工作机会,和很多刚毕业的毕业生一样,从基层的销售助理做起。

 

然而半年不到的时间,芳芳就觉得自己简直一刻都呆不下去了。

 

原来,芳芳觉得主管过于强势,在细节方面更是要求严格,比如一张表格中的字体、行间距、大小等方面都有特别具体的要求;另外,和芳芳一起进入同部门还有另外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小敏(化名),这姑娘特别有眼力见,嘴又很甜,以至于部门的那些老同事都特别喜欢她。


相比之下,内向又不善言谈的芳芳始终觉得自己无法融入整个部门,越发没有存在感。

 

于是,芳芳做出了一个让她至今都后悔不已的决定,那就是——辞职走人! 



芳芳告诉我,自从离开了第一份工作,她发现自己的境遇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她经历过外资企业,受不了里面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及连轴转的加班加点而离职;她去过民营企业,发现里面的管理更为混乱,很多事情毫无章法可言,大部分都是老板“一言堂”;她还尝试过家族企业,里面盘根错杂的人际关系更是让她身心疲惫......

 

六年下来,芳芳深感自己除了一副疲惫的心灵和日渐衰老的皮囊之外,这个年纪该有的职场竞争力、拿得出手的工作成绩等竟然一样也没有。


 

如今的芳芳再次萌生了离职的念头,可和之前不同的是,她已经28岁了,眼看就要奔三了,这才慌了神,并前来寻求帮助。

 

随着我对她过往经历的梳理和分析的步步展开,芳芳赫然发现,如果说她后来的职业生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可控制,那么引发整个牌局开始倒塌的第一个点不是他处,恰恰是她在第一份工作中草率离职的决定和行为。

 

“如果当时忍住就好了,”回想起过往的种种,芳芳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当年芳芳一起进部门的姑娘小敏,经过了六年的打拼,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部门主管,同时那家公司近几年形势大好,据说小敏都已经开始拿年薪了,而芳芳,却依然在撑不死饿不着的薪资水平上徘徊不前。




我们为何难以自控?

揭秘情绪背后的真相!



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很多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意义东西,驱力;然而驱力在心理成长方面并未得到充分的应用,故而不为大众所了解,不能不说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不过,在几个月前新到手的维尼老师编写的新书《内心的重建》一书中,我很开心地发现,驱力及认知心理学等知识被重新提起,用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困境,研读之后,我发现书中提及的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职场环境。


对于“驱力”,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事实上,情绪本身就是一种驱力。



比如在我们生气的时候,情绪就会成为这样的驱力,驱动着我们发火才会感到舒服些;在我们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焦虑,这种情绪也会驱动着我们不去面对转而逃避;在我们受到他人指责或批评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愤怒,这种驱力会让我们拍案而起、据理力争......

 

要知道,我们很多情绪及行为问题的根源,就出在驱力上。


根据《内心的重建》这本书的观点,结合芳芳的案例,不难分析出以下两点。

 

1、驱力不足是拖延症的根本原因。

 

比如,前文的芳芳在第一份工作经历中,明知道主管下午需要一份表格,并且也清楚对方的具体要求,但问题是,她打开电脑却迟迟不想开始;头一天部门领导让她准备下第二天的会议发言,她回家明知道需要思考这件事情,却懒得动弹;她深知不按时交付结果领导会大为光火,可不知为何,她就是不想推进,等等。

 

如此一来,芳芳工作效率低下,拖延成瘾,乃至于这样的习惯带到下一份甚至下下份工作中,自然会给她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当意志力与驱力矛盾,则会导致我们自控力严重不足。

 

正是因为驱力太强,有时甚至战胜了意志,导致我们不论在做事还是为人方面,显得无法自控,常常任由自己的情绪,往往做出了很多冲动的决定。

 

例如前文的芳芳,她明知道第一份工作中领导对于自己的批评实际上也是为了她好,但还是控制不了内心的沮丧及挫败感,忍受不了这样的负面批评,时常觉得委屈;她也知道自己应该多像小敏学习,对人热情些,主动拉近和同事的距离,但不知为何,她依然迈不开腿张不开嘴,始终无法踏出第一步;以及,她明知道回复邮件不需要多么完美,但不知为何,她依然不停地反复检查,往往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自己深陷琐事,延误了紧急而重要的工作内容,导致迟迟“不出活儿”,在领导及同事眼里“拎不清轻重,不值得费心培养。”

 

这就是驱力与意志力的错位。

 

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患有“拖延症”甚至渐渐陷入“自我失控”状态,往往就是源于该做的事情缺乏驱力推动,同时抵御其他方面(例如外部的电子游戏、手机等电子产品,内部的完美主义情结等)的诱惑,在驱力的作用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低价值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导致个人竞争力急速下降。



运用三种思维,

构筑内心强大的神器



找到症结之后的芳芳恍然大悟,由于自己驱力和意志力矛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职业生涯步步倒退,与此同时,芳芳在人际关系中过于敏感,这让她懊恼不已。

 

那么,该如何构筑我们强大的内心呢?

 

毋庸置疑,“ABC认知疗法”是根本利器。

 

在心理学中,“ABC认知疗法”是这样定义的:

 

A代表发生的事情本身,B代表你我对事情的认知,C代表引发的情绪和行为。

 

“ABC认知疗法”认为,导致我们敏感冲动乃至脆弱的根源,恰恰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认知。

 


想要从根本上加强自己的内心承受力和抗压力,就要从改变认知入手。

 

要知道,一个人想要变得坚强,并不是看起来很能承受、内心很痛苦却强作欢颜,而是能够学会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从容淡定地面对一切,方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当然,想要学习并掌握“ABC认知疗法”,对于很多没有心理学基础的朋友来说,需要一个过程。



而维尼老师在《内心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了三种思维,更便于让人理解和掌握这种利器。

 

1、坏事变好事:即便是坏事,也有好的一面,或经过努力也可以变成好事;

 

2、很正常,没什么:事情不像想象中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

 

3、顺其自然:虽然事情有些糟糕,但努力过后不妨接受现实,顺其自然。

 

对于很多类似于芳芳这样的敏感脆弱的朋友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刻意训练这三种思维,达到构筑强大内心的目的。

 


比如,放在芳芳的案例中,如果下次再遇到领导的批评和指责,则可以:

 

1、坏事变好事:


虽然领导的说话方式和语气很让人害怕,但是TA也是站在事情的角度,并非针对我个人,这里面一定有值得汲取的建议和方法,等我学到手真的把事情做好了,其实是有利于我个人的能力提升的;

 

2、很正常,没什么:


其实,对于很多职场人而言,包括今天对你我批评指责的领导,哪个不是经受了无数次指责批评后才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的呢?因此,我们做错了事或者没做好被他们批评,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3、顺其自然:


如果事情最终的结果和自己设想的不一样,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系其他因素(例如流程本身的问题)而非个人主观因素导致,则怀着诚意说明即可。



事实上,每个人的职场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然而,一旦我们认清了情绪及行为背后的驱力,掌握了认知理论,则可以通过慢慢练习,变得理性而客观、强大而有力,提高自控力将不再是流于口头,而是让我们切实受益并在职场中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前行。


“寂静在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在黑夜里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催促,而是6岁前…
心理学家:没有自控力,很难成功
疫情中的儿童发展与亲子关系 —“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系列培训第44讲
极度敏感,内向在18岁才发现自己做什么事都是乱的怎么办?
把自己的情绪画出来,管好它!
01-情绪可以提高自控力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